什麼是藥物與中毒性白內障?

長期應用某些藥物或接觸某些化學藥品可引起白內障。這些藥物包括糖皮質激素、氯丙嗪、抗腫瘤藥物、縮瞳劑和避孕藥等。化學物質包括苯及其化合物、萘、金屬等。藥物與中毒性白內障包括:糖皮質激素性白內障、氯丙嗪性白內障、縮瞳劑性白內障、三硝基甲苯性白內障等。另外,銅、鐵、汞、銀、鋅等對品狀體有毒性作用,長期接觸這些類金屬或含金屬的藥物,也容易發生白內障。

什麼是後發性白內障?

白內障囊外摘除(包括超聲乳化摘除)術後或晶狀體外傷後,殘留的皮質或品狀體上皮細胞增生,形成渾濁,稱為後發性白內障,白內障術後發生的又稱後囊膜渾濁。它是白內障囊外摘除術後最常見的並發症,在成人,術後發生率為30%~50%,在兒童則為100%。隨著白內障囊外摘除手術的日益開展,後發性白內障已成為影響白內障患者術後視力恢複的重要因素。

後發性白內障如何治療?

當後發性白內障影響視力時,可用Nd:YAG激光將瞳孔區的晶狀體後囊膜切開。如無條件施行激光治療,或囊膜過厚時,可做手術將瞳孔區的晶狀體後囊膜刺開或剪開。術後滴用糖皮質激素,預防炎症反應,並觀察眼壓的變化。

紅外線所致白內障的臨床表現是怎樣的?

紅外線所致白內障多發生於玻璃廠和煉鋼廠的工人中。熔化的高溫玻璃和鋼鐵產生的短波紅外線被晶狀體吸收後,引起品狀體渾濁。初期,晶狀體後皮質有空泡、點狀和線狀渾濁.類似蜘蛛網狀,有金黃色結品樣光澤。以後逐漸發展為盤狀渾濁。最後發展為全白內障。有時前囊膜下也有輕微渾濁。

老年性白內障是如何形成的?

老年性白內障形成中主要是蛋白質的變性,不溶性蛋白、鈉和鈣等含量的增加,而鉀和維生素C減少和穀胱甘肽的缺如。品狀體蛋白中的85%為水溶性的白蛋白,水溶性白蛋白可以轉變為不溶性蛋白,年齡愈大,不溶性蛋白含量愈多;另外維生素C缺乏、品狀體pH值的改變以及一些有毒物質滲入晶狀體都可引起品狀體蛋白的變性,產生渾濁。

白內障產生的原因?

對於老年人晶狀體氧化損傷是白內障形成的最初因素,白內障形成的危險因素有飲酒過量、吸煙過多、婦女生育過多及某些全身性疾病等,但至今老年性白內障形成原因尚不完全清楚,還有待繼續研究。可能與年齡的老化、遺傳因素、紫外線過度照射、眼內某些炎症性疾病等有關。通常為雙眼發生,但時間可有先後,輕重不一。此外,外傷(包括雷電)也可導致白內障。外傷性白內障包括機械性、輻射性、電擊性。並發性白內障是由某些眼病本身引起的晶狀體渾濁,如虹膜睫狀體炎、脈絡膜炎、視網膜脫離、視網膜色素變性、青光眼、高度近視以及化膿性角膜潰瘍、陳舊性眼外傷等眼病均可引起並發性白內障。代謝障礙性白內障臨床多見糖尿病性白內障。皮質類固醇性白內障是因眼局部或全身長期大量使用皮質類固醇引起。後發性白內障是指白內障囊外摘除術或線狀摘除術後,殘留的皮質及囊膜發生渾濁。

白內障可以預防嗎?

白內障有各種不同類型,對於發育性白內障是完全可以預防的,母親在懷孕期間特別是胚眼形成階段,即妊娠前3個月內,應謹防感冒、發熱、風疹、蕁麻疹等,一旦發病,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以免對胎兒造成損害。另外,應補充充足的維生素。注意眼睛的防護,防止機械性、放射線對眼睛的損傷,教育兒童不要用銳器打鬧,不要玩危險玩具,碰傷眼睛後及時到醫院請醫生檢查,以避免外傷性白內障的發生。並發性白內障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如糖尿病應控製m糖;慢性葡萄膜炎應積極查找病因,並堅持治療,預防複發。老年性白內障是多發病,原因複雜,包括營養、代謝、內分泌變化、紫外線照射、環境因素等,預防應根據情況注意營養及防護。中醫采用辨證施治,常用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丸調整機體的整體平衡,以預防和治療白內障。

白內障患者可有哪些症狀?

40~45歲以後,不明原因晶狀體逐漸渾濁,並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加重,從而引起視力下降的眼病稱為老年性白內障。老年性白內障可雙日艮同時發病,也可先後發病,I臨床表現除了晶狀體渾濁外,患者在早期自覺眼前有固定不動的黑點,並常出現單眼複視或多視現象,由於渾濁的部位不同,視力障礙出現的時間亦有不同,隨渾濁的進展,視力障礙逐漸加重,最後可降低至指數甚至手動以下,或僅有光感。

老年性白內障是如何分期的?

白內障主要分為皮質性、核性和囊下三類,皮質性白內障是最多見的類型,按其發展過程可分為4期。

(1)初發期:最初在晶狀體赤道部的皮質出現放射狀的乳白色楔狀渾濁,其基底在赤道部,尖端向瞳孑乙中心,渾濁條紋之間皮質仍然透明。散瞳後,用徹照法檢查可見晶狀體的赤道部紅色背景上出現黑色的楔狀條狀陰影,裂隙燈顯微鏡檢查可見渾濁位於周邊部呈羽毛狀,初期渾濁發展甚慢,可達數月甚至數年,有的長期停留在此階段而不發展。

(2)未熟期:品狀體赤道部的楔狀渾濁逐漸擴大並繼續向瞳孔區和深層發展,全晶狀體外觀上呈現乳白色的渾濁,但渾濁並不均勻,原來的各個楔狀渾濁互相融合後,仍可清楚顯示放射狀條紋,此期皮質層水分增加而使品狀體膨脹、前房變淺,可發生繼發性青光眼,因皮質尚未完全渾濁,虹膜投影存在。

(3)成熟期:晶狀體皮質完全渾濁,外觀上呈彌漫性乳白色,晶狀體的膨脹完全消退,前房深度恢複正常,虹膜投影不存在。

(4)過熟期:晶狀體皮質的蛋白質變性繼續發展,纖維結構已完全破壞,外觀上,放射狀條紋消失,晶狀體呈均一的白色渾濁,由於分解產物及水分不斷排出,前房可變深、虹膜震蕩、前囊渾濁而皺褶。

由初發期至成熟期所需時間因人而異,一般為5~1O年不等,也有發展較快者。

白內障藥物治療有哪些?

多年來,人們對白內障的病因和發生機製進行了大量研究,針對不同的病因學說應用藥物治療白內障。

(1)輔助營養類藥物:發生白內障的晶狀體多有遊離氨基酸,某些微量元素如鈣、鎂、鉀、硒等以及多種維生素營養障礙。治療藥物包括一些無機鹽配方、遊離氨基酸配方和維生素C、維生素E等。

(2)醌型學說相關藥物:老年性白內障患者晶狀體內色氫酸、酪氨酸等代謝異常,產生醌型物質,可氧化品狀體蛋白巰基而使晶狀體渾濁。卡他林可阻止醌型物質的氧化作用。此類藥物還有國產的白內停等。

(3)抗氧化損傷藥物:包括穀胱甘肽等。

(4)其他藥物:Sorbinil為醛糖還原酶抑製劑,用於治療糖尿病性白內障和半乳糖血症白內障。

早期白內障治療的藥物有哪些?

白內障治療的藥物一般有以下幾類:①輔助營養類藥如利眼明、Colin-rosol等;②與醌類學說有關的藥物如卡他林、法叮林、白內停、治障寧等;③抗氧化損傷藥物如穀胱甘肽、硫拉、SOD等;④其他類如腮腺素、仙諾特、視明露等。

中醫中藥方麵對部分患者的視力提高有一定的效果。針刺常用穴位有睛明、球後、攢竹、魚腰、合穀、足三裏、三陰交。中藥治療則通過全身辨證施治,在早期白內障,對肝腎兩虧者予補益肝腎法,方選杞菊地黃丸或石斛夜光丸;脾虛氣弱者予補脾益氣法,方選補中益氣湯;肝熱上擾者予清熱平肝,方選石決明散;陰虛挾濕熱者予滋陰清熱寬中利濕法,方選甘露飲。

白內障手術的適應證是什麼?

(1)視力的原因:當白內障引起的視力下降影響到患者工作、學習和生活時,即可進行手術。由於不同的患者對視力的需求明顯的不同,因此很難確定一個視力標準作為白內障手術的適應證。由於矯正視力低於O.3時,該眼就屬於低視力眼,因此進行手術是有理由的。無論何時決定進行白內障手術,應當考慮患者的利益和技術條件。

(2)醫療的原因:因白內障引起眼部其他病變,如晶狀體源性青光眼時,或影響其他眼病,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治療時,應進行白內障手術。

(3)美容的原因:雖然患眼已喪失視力,但成熟或過熟的白內障使瞳孔區變成白色影響美容時。

白內障手術的術前檢查有哪些?

(1)全身檢查:①血壓:應控製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範圍;②血糖:對於糖尿病患者應控製在8.3mmol/L以下;③進行心電圖、胸部X線片和肝功能等檢查,除外嚴重的心、肺和肝疾病;④血、尿常規及凝血功能檢查。

(2)眼部檢查:①視功能檢查;包括遠、近裸眼和矯正視力、光定位和紅綠色覺;②裂隙燈檢查角膜狀況,除外虹膜炎症;③散瞳後裂隙燈檢查晶狀體渾濁情況,特別注意晶狀體核的顏色。在核由軟變硬的過程中伴隨著顏色的變化,顏色越深,核就越硬。一般將核硬化程度分為4度:晶狀體核呈白色至黃綠色時為l度硬化,黃色為2度硬化,琥珀色為3度硬化,棕黃至黑色為4度硬化;④眼壓。⑤測量角膜曲率和眼軸長度,以便計算I0L的度數;⑥有條件者或角膜內皮有可疑病變時,應進行角膜內皮鏡檢查。

白內障手術治療方法有哪些?

常用白內障手術方法有白內障囊內摘除術、適用於先天性或30歲以下外傷性無硬核的白內障的白內障針吸術、白內障針撥術等,隨著顯微手術的發展,又出現了現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晶狀體超聲乳化摘除術等。

什麼是白內障針撥術?

白內障針撥術是用器械將渾濁品狀體的懸韌帶離斷,使品狀體脫人玻璃體腔。因術後並發症較多,故除部分不發達地區仍有少數應用外,此術式已基本被淘汰。

白內障囊外摘除術的特點是什麼?

傳統的白內障囊內摘除術是把品狀體包括囊膜完整摘除,不能保留晶狀體後囊。現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的特點是在手術顯微鏡下用前房閉合性抽吸灌注方法進行白內障囊外摘除術。由於保留了完整的品狀體後囊,與囊內摘除術比較顯示出不少優越性,如減少玻璃體喪失的機會,從而使視網膜裂孔、視網膜脫離等並發症減少。手術在顯微鏡下進行,現在多采用7mm以下的小切口。

白內障術後的視力矯正應該如何進行?

白內障摘除後的無晶狀體眼(aphakia)呈高度遠視狀態,一般達+8D~+12D,需采取一定措施矯正視力。

(1)人工晶狀體:摘除白內障後在眼內植入人工晶狀體。後房型人工晶狀體僅使物像放大1%~2%。術後可迅速恢複視力、雙眼單視和立體視覺,無環形暗點,周邊視野正常。人工晶狀體為無晶狀體眼屈光矯正的最好方法,已得到普遍應用。

(2)眼鏡:采用高度正球麵鏡片進行矯正。它可使物像放大20%~35%,因此單眼配戴,雙眼物像不等,不能融合而發生複視,因此不能用於單眼白內障術後的患者,而可用於雙眼白內障摘除術後。戴用後可產生環形暗點,視野受限,且有球麵像差。但比較方便、經濟。

(3)角膜接觸鏡:可改變角膜前表麵的屈折力,使其接近正視。物像放大率為7%~12%,無球麵差,無環形暗點,周邊視野正常,可用於單眼無晶狀體眼,但需經常戴上取出,老年人操作困難。

晶狀體超聲乳化摘除術是什麼?

晶狀體超聲乳化摘除術是應用超聲能量將渾濁的品狀體核和皮質乳化後吸出並保留晶狀體後囊膜的手術方法,最適合晶狀體核較軟的患者,沒有角膜內皮病變、前房深度正常、瞳孔能夠散大至7mm以上、核硬度在中等度以下的患者。該手術的絕對禁忌證是晶狀體脫位,以及角膜內皮已經失代償者。而相對禁忌證則主要取決於術者的經驗和技術,如角膜內皮變性、淺前房、小瞳孔、晶狀體核硬化。

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的優缺點有哪些?

晶狀體超聲乳化摘除術屬於一種改良的白內障囊外摘除術.手術切口較小,不但減輕手術對角膜的損傷,降低切口對角膜表麵彎曲度的影響所致的手術源性角膜散光,加快術後視力的恢複,而且可減少諸如術後切口裂開、房水滲漏、虹膜脫出和上皮植人等一係列切口並發症。同時可減少白內障囊外摘除術中娩出品狀體核時虹膜脫出、虹膜括約肌損傷、瞳孔縮小等不利情況而影響晶狀體皮質抽吸和人工晶狀體植入等缺點。由於晶狀體超聲乳化摘除術的切口有較高的穩定性,將縮短白內障手術住院時間,便於門診白內障手術的開展和普及。

然而,進行晶狀體超聲乳化摘除術的手術者需要經過特殊的訓練,如果操作技術不熟練或術中缺乏認真和細致的操作,則可能產生比常規囊外摘除術更多而嚴重的並發症,如術中常見的超聲探頭和超聲振動的能量對角膜及虹膜的損傷、晶狀體核脫位進入玻璃體、玻璃體脫出等;術後出現持續角膜水腫、虹膜後粘連形成、囊樣黃斑水腫和視網膜脫離等。另外,超聲乳化儀器及配套設備較昂貴。

什麼是人工晶狀體,它是用哪些材料製成的?

人工品狀體或稱假品狀體,也叫作H艮內眼鏡。多用在白內障手術後,代替摘除的自身渾濁晶狀體。人工晶狀體材料必須具備以下條件:材料為非水溶性、化學惰性好、穩定性好、無致癌作用、生物相容性好、耐受性好、彈性強度穩定、無膨脹性、無過敏及變態反應、不引起凝血、耐溫好、易消毒、易於加工成型、光學性能好、在眼內長期放置而不改變屈光力;人工晶狀體的袢應盡量輕而柔軟,減少對支持組織的壓力和損傷。

目前,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作為人工晶狀體的最佳材料,已在臨床上廣泛使用。近年來又推出一些新的人工晶狀體材料,如水凝膠、聚碳酸酯、聚矽氧烷等。矽凝膠、水凝膠等材料均可製成折疊式人工晶狀體,以便通過2.8~3.5mm的小切口植入眼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