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海女子教育的實用性不斷增強
上海女子學校設立之初,往往是現代教育形式與中國傳統女子教育內容的結合。務本女塾初辦時,就是用中國的“三從四德”,加上縫紉、手工等傳統性科目;教會聖瑪利亞女塾的教育內容也是《論語》加《聖經》,再加女紅。女子教育內容仍以封建家庭需要為轉移,而與社會發展需要相去甚遠。民國建立後,上海女子教育的培養目標以“健全國民”取代了傳統意義的“賢妻良母”,雖女子教育沿襲舊俗而具有了裝飾性功能,但上海女子教育開始脫離傳統的軌道,逐漸與現代社會需要相吻合。
民國時期,上海女子教育已經注重社會實際,根據社會需要開辦學校,並在社會發展中把握學校的辦學方向。民國政府成立後,由於資產階級女性觀的廣泛傳播,上海女子學校教育獲得了迅速發展,出現女子教育師資的嚴重短缺,由此女子師範教育發展起來,創辦了南洋女子師範學校、勤業女子師範學校、上海女子美術學校等女子師範性學校;與此同時,專門培養女性體育師資的中國女子體操學校、兩江女子體育師範學校、東南女子體育師範學校等女子體操學校也紛紛創辦。一些普通女子學校也轉而培養女子學校師資。隨著上海經濟的發展,社會整體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人們對醫療衛生條件的要求也日益迫切,社會需要促使女子醫護教育發展。在上海65所女子中等學校中,僅助產職校和護士職校就占20所,占到全部女子中學的30%強;女子醫護教育異軍突起,可謂女子教育中最具生機的職業教育種類。上海女子社會教育以社會需要為出發點和歸宿,以社會在職女子和預備就職女子為對象,開設國文、英文、打字、商務、家事、文書、工藝、衛生等女子補習學校,各類女子補習學校的開辦便是上海女子教育與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的充分體現。
適應社會生活的實際也成為上海女子普通學校的發展方向。為了使學生獲得自立的本領,能夠在社會謀得一席之地,女子普通學校通常把學生的職業訓練放在重要地位。務本女中、愛國女中、民立女中、聖瑪利亞女學等女子學校都曾設立師範科,培養女子學校師資。此外,女子中學還定期或不定期開辦職業專科,培養社會急需人才。愛國女中曾設立體育專修科、文學專修科等,中西女中、聖瑪利亞女中等教會女中還專門設立鋼琴科,學生學有專長可以單科提前畢業。女子中學在科目設置上同樣兼顧學生的未來生活需要。女子師範性學校在開辦過程中,非常注重向學生傳授應用性知識,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勤業女子師範學校明確規定:“本校之設施,務期女同胞鹹受應用之知識技能,足以自治,而具有獨立之精神,養成博愛心、責任心及勤勉、誠實、克己公正諸美德,俾將來成為完全師資及各有其職業,以為社會表率。”師範學校除了為女學生開設普通中等學校的各門學科外,還另為學生開設了教育、法製、經濟、家事、博物、手工、刺繡、縫紉等專業學科,以備學生將來職業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上海女子教育在學校的開辦以及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不同於中國古代女子教育以“德”為主、“文”“德”兼求的傳統做法,而注重以社會需求為出發點,為學生的未來生活著想。安排女子教育內容時一定程度上掌握著實用性原則,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培養學生的各項技能技巧,使女子教育與社會生活的聯係日益密切。
三、上海女子教育向科學化邁進
經過一個世紀的社會開放,上海在城市化的道路上取得了重大進展,整個社會工業格局基本形成,現代化基礎初步奠定,教育走上現代化之路。而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教育體製、教育結構、教育內容等方麵的不斷科學化。
教育結構漸趨科學。上海女子教育依照現代教育規律,從上海社會實際出發,構成了本市獨具特色的女子教育結構類型。從其縱向發展分析,辛亥革命前,上海女子教育表現為以西方教會女學為主體、以初等教育為基本層次、初中等教育混合辦理的格局。民國政府建立後,上海女子教育進入大發展時期,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麵:其一,本國公私立女子學校在數量上逐漸超過教會女學;在教學質量上,國人開辦女子教育的水平提高;本國女子學校開始居於主體地位,女子教育在整體結構上本土化日益加深,上海女子教育逐漸適應本國國情。其二,民國初期,上海女子教育雖以初等教育為主體,初、中等教育合而為一的女子學校開始分化。五四運動之前,上海女子中學在數量上已漸具規模。20年代以後,女子教育的整體水平向中等教育演進,而女子中學成為女子接受中等教育的首要形式;30年代高等女子學校的開辦以及原有大學向女子的開放,初中高三級教育體係形成,上海女子教育在體製上初步完成了向現代的轉化。
上海女子教育體係形成之後,女子教育呈現以初等教育為基礎、以中等教育為核心、初中高等教育貫通的縱向發展格局;女子教育在辦學數量、招生規模上呈現金字塔態勢。初中等教育規模擴大,利於提高上海女子整體文化素質;在中高等教育階段,堅持普通教育與實業教育並重的發展方向,便於培養出多層次、多類型的女性人才。上海女子教育在逐漸擺脫西方控製的同時,開始與中國社會的實際發展緊密聯係起來,教育的文化功能、經濟功能得到比較充分的發揮。上海女子教育在本土化的道路上日趨完善、科學。在女子學校本土化的過程中,科學知識占據女子教育的講台,使上海女子教育的科學化色彩日漸濃厚。隨著近現代上海城市發展,現代科學逐漸與中國傳統學科相結合,形成了上海女子教育的內容體係。以普通女子教育而言,以語、數、外三科為核心的現代教育內容體係基本形成,物理、化學、地理、曆史、生物等科成為學生的主要科目,地理已分化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兩大部分。在開設主要學科的同時,還輔以倫理學、圖畫、音樂、體育、衛生等科目,藉以擴充學生知識結構,陶冶學生情操;不僅如此,上海女子中學開始設立選修科,以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培養學生的現代思維習慣。如務本女中高中普通科分別開設有國民概要、中國文學史、英文應用文、英文修辭學、分析化學、微積分大要、簿記、經濟學、國畫、西洋畫等學科,以供學生根據興趣和愛好選擇學習。上海女子中學選修科目的設置,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發展的機會,使女子教育的教學更具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