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國小學管理的特點及其啟示(2 / 3)

2.課程管理的特點。學校管理的終極目的就是不斷提高學校教育質量,教育質量的高低體現在教育目標的實現上,而課程則是實現教育目標的主要途徑和依托。通過訪談和查閱有關文件、資料,我們了解到,在1988年之前,所有英國小學都有權確定自己的課程體係。每個學校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教育哲學、教育價值觀和學校目標製定相應的課程體係,課堂教師在確定做什麼方麵有著很大的自主權或自由度。在相當一些學校,從教什麼、怎樣教到評什麼、如何評似乎都是教師說了算。尤其到了60年代以後,受美國教育家杜威“兒童中心主義”的影響,許多英國小學都按照兒童的興趣來設計自己的課程,結果導致了同一所學校班級與班級之間課程缺乏連續性和發展性。到了70年代末,強調課程協調和統一的呼聲越來越高。10年之後,《1288年教育改革法》的頒布,第一次確定了統一的“國家課程”,把英國普通學校的課程改革推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階段。目前,英國小學在課程管理上已形成了以國家課程為主體,地方課程、學校課程和個人課程並存的新特點。

3.課堂管理的特點。通過對英國小學課堂教學的考察,不難發現,靈活多樣是英國小學課堂管理的突出特點。包班製的教學策略、多類型的座位排列以及開放教室的實踐活動都是這一特點的具體體現。

盡管對於包班製的爭論至今沒有停止,但它在英國小學的教學實踐中仍占統治地位。這種由一位教師或兩位教師負責一個班全部科目及活動的教學製度,特別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自主性,強調培養學生的興趣與發展學生的個性。與中國的小學教學相比,英國小學的座位排列顯得格外靈活多樣。在3所個案學校的教室裏,你會發現各種不同的座位排列方法,但沒有一種像中國小學的清一色“秧田式”排列。英國教師認為,這樣排列有利於學生之間的交流和開展小組活動,有利於教師指導學生小組和個人的學習,也有利於學生從事其他實踐活動。

開放教室是英國小學的特殊課堂,由多個學習角與實踐角構成,它是小學生們進行各種學習和實踐活動的場所。在這裏,教師既可以給學生講授,也可以讓學生討論、閱讀、聽故事,還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與課程內容有關的實際操作和練習。開放教室的教學活動安排得非常靈活,沒有嚴格限製,可根據學習活動的內容來定。靈活多樣的課堂安排與組織為學生的多方麵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