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回顧不僅要列出以往的研究,而且要對其進行分析與評價,說明這些研究的優缺點。當然,每個研究者所關注的角度肯定有所不同,有的著重分析研究的理論,有的著重分析研究的結果,有的則著重考察研究方法的運用,還有進行綜合回顧的。但無論著眼於什麼,總要與自己的研究目的相一致。如果是一個新的研究課題,那麼文獻回顧則主要集中在對相關研究的評述上,或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以往的研究。完成文獻回顧的任務並非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要求研究者必須查閱大量的前期研究資料。實際中往往是在文獻回顧的過程中使研究者產生了新的或更好的論題。研究文獻回顧的作用至少有四個方麵:一是檢查已有研究的優缺點;二是找到研究的最佳切入點;三是證實自己的研究課題的價值;四是學會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避免重複研究。最後一點在英國的文科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文科研究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每一個人的研究都應該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和特殊的貢獻,這樣才能促進該領域研究的不斷發展。
(三)研究方法(Methodology or Research Design)
研究方法或研究設計是英式研究生學位論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般占到整個論文的20%左右。如果采用複雜多樣的研究方法,比如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其內容的比重要更大一些。這一部分不僅是我們中國留學生感到最頭疼的地方和最棘手的問題,就是英國本國的學生也感到不是那麼容易完成的。因為研究論文和研究本身是密切聯係的,隻有從事研究,學會了研究,才能寫出研究論文。換句話說,在英式文科研究論文結構的背後,是對學生研究方法的理論和實踐的考察和檢驗。研究生隻有掌握了基本的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才能寫出這樣結構的論文來。正因為在論文撰寫方麵有這樣的要求,所以英國大學的研究生教育也就特別重視對學生的研究方法的教學與訓練。比如,在萊斯特大學教育學院的博士課程中有60%的是研究方法的課程,而專業課程隻有40%。所以,不少中國留學生的感受是研究方法的教學與訓練是英國大學研究生教育的精髓。
在研究方法這一部分通常包括的內容有:研究設計、研究背景、樣本選擇、工具使用、數據來源和研究步驟等。如果采用問卷法、觀察法和訪談法,一般還要求說明采用的形式是什麼。比如是結構性的、半結構性的還是無結構的。如果采用量表,還必須說明是什麼類型的量表、幾點量表、來源是什麼等,同時在附錄中要列出原始的問卷和量表。總之,通過這一部分的內容的寫作,必須將自己的研究方法的使用全麵地展示在讀者麵前,讓讀者能夠清楚地知道研究者是采用什麼樣的方法獲得數據的。總之,筆者認為,英式文科研究論文在研究方法上的要求比中國的多,他們更強調對研究方法和研究過程以及研究數據的說明。另外,在論文的展示上中英也有不少的差異。中式文科研究論文中對研究方法的說明往往不是很多,而更多的是對結論性東西的詳盡分析。
(四)研究結果(Research Findings or Results)
這一部分要占到研究論文的20%左右,從比重上看,這是整個論文中最大的一部分。在這一部分的內容中,研究生不僅要通過各種形式,比如語言描述、表格、統計圖等展示自己的研究數據與數據處理的結果,而且要對數據與結果進行橫向與縱向的比較與分析。如何展示自己的數據與結果,取決於所采用的方法是定性的還是定量的或者是兩者結合的。如果是定性分析的方法,比如說無結構的訪談,則必須用大量的語言描述來表達重要的訪談記錄,使讀者了解被訪談者的觀點和意見。如果是實驗,則必須說明實驗組與控製組的測驗結果,並對其進行統計學的分析與檢驗。當然作為科學研究,在這方麵與我們對論文的要求應該說是完全一致的。
(五)討論與分析(Discussion and Analysis)
這一部分一般占論文的15%-20%。在這一部分的內容中,研究生不僅要說明本研究數據與結果所顯示的問題和新的發現或新的變化與進展,哪怕隻有一點,而且要對本研究的問題和優缺點進行簡要的分析與評價,指出研究的特點和問題所在。同時,要結合以往的研究結論對本研究的結論進行價值上的判斷。大部分的論文在討論中則進一步結合以往的研究成果與研究方法對自己的研究進行相關的分析。因為在正式發表的論文中文獻回顧部分的篇幅是有限的,所以不少的研究者在討論與分析部分則進一步引用以往的研究,來支持自己的研究發現或進行比較性的說明。
(六)總結或結論(Conclusion or Summary)
按有關研究方法著作的要求,這一部分一般占到研究論文的10%左右,主要應說明研究結論,包括結果是什麼,有什麼啟示和建議以及未來研究應注意的問題等。根據筆者對英國《教育研究》雜誌上發表的研究文章的統計與分析,大部分的論文結論部分不到10%。有些論文的結論部分隻有幾句話。所以,給筆者的印象是英國人似乎更關注研究的過程而非最後結論部分的篇幅。對於研究生的作業和學位論文來說更是如此,導師往往更強調的是學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過程。相對而言,我們的論文則更注重對結論的討論和分析。盡管筆者看到國內不少的教育論文也有著很好的寫作結構,但仍能看到相當的一些論文缺乏文獻回顧和研究方法應用的描述內容,主要是圍繞著作者對有關問題的看法展開論述的。也有一些教育論文給人的感覺是整篇文章都在下結論,而這些結論並沒有實證的基礎。中英兩國的寫作結構是有著較大差別的。這其實反映出兩國在教育研究方法要求上的差異。英國強調科學規範的實證性研究,而我國的教育研究者則習慣於進行理性的思維。所以,我國的教育研究論文宏觀把握和理論分析的多,而英國的論文大都比較微觀並體現出實踐的特點。
三、英式研究生學位論文的結構要求對我們的啟示
在英國攻讀文科研究生課程的不少中國學生談起“洋八股”式的論文要求都有很深刻的感受。有些人起初是不大適應的,甚至是很不適應這種近乎“教條”的論文結構要求的,尤其是文獻回顧和研究方法兩部分,令不少人感到棘手和頭痛。因為傳統的中國大學教育曆來隻注重知識的學習或演繹式的結論學習,學生們很少受到方法論的訓練與研究過程的體驗,自然就很難適應了。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實踐之後,大家慢慢地感受到了這種規範的結構要求對培養科學研究精神和學會科學研究方法的確有不少好處。筆者認為,英式文科研究生學位論文的結構要求對我們的研究生培養起碼有如下四個方麵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