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科
杜威是美國現代教育史上一位著名的教育革新家。麵對19世紀末、20世紀初科學猛進、知識倍增的局勢,他反對專以積累知識為教育目的;認為“科學日益增加,若不講方法,而專以積累知識為教育目的,則不免掛一漏萬,徒勞無功。殆無疑義”。他提出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靈敏、縝密而透徹的思維習慣,把知識當作思維訓練的一個部分,而不是當作根本目的,從而形成了他的思維訓練的教學思想。“思維五步法”就是體現他的這一教學思想的重要方法。對於這一方法,我國哲學界和教育學界一直是眾說紛紜,毀譽並陳,遂使這一方法成為最有爭議的問題之一。在此,筆者不揣淺陋,依據杜威提出這一方法的原著——《思維與教學》,對這一方法的哲學基礎、具體內容及評價,談一點看法,以求教於教育史學界的師長及同仁。
一
大凡一種有影響的教育、教學思想,除了具有特定的時代特征,反映一定階級和時代的需要之外,還有其一定的哲學、心理學基礎。在這方麵。杜威尤顯得突出。國外有學者說:“從智者派學者以來,沒有一個人像杜威那樣,把哲學和教育學如此緊密地聯係在一起。”杜威“思維五步法”是有其哲學基礎的。
在論述這一哲學基礎時,杜威先提出了一個“實在思維”的概念。這一概念是相對於舊的形式邏輯而言的。他讚同唯物主義哲學家培根對於亞裏士多德以來的形式邏輯的批判,認為這種邏輯“充其量不過是教授既知事物的邏輯”,它有三個特點:一是“超然於思想者的態度、欲望或意願之外”;二是“永恒不變”;三是“不管事實背景”。例如“凡人皆有死。蘇格拉底是人,蘇格拉底必死”,這種三段論的思維形式隻能讓人利用已知的知識去論證已知的知識,隻能挫抑研究精神,束縛人心,但它不能越出傳統的學習範圍,因而不能適應發現新事物、新真理、徹底探索自然秘密的時代要求。而“實在思維”卻具有與此相反的三個特點:一是它要“依靠思想者的習慣、態度和思想準備”;二是“發展變化的”;三是“要參照著背景”,“它本來是從思維本身以外的不安定的情境而發生的”。這樣,從形式上看,實在思維是一種主觀的、能動的心理的過程;從內容上看,實在思維又是思維以外的變化著的客觀事物的反映。由於客觀事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實在思維也是在“發生、前進,在繼續變動之中,它要步步應付事實的內容”。由這些論述,再聯係杜威反駁別人指責他否定客觀存在、“承認觀念是獨立存在的反映”的觀點,我們可以看到,到處吸取新思想的杜威,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某些唯物主義的因素。
在肯定“實在思維”的價值的同時,杜威對舊的形式邏輯進行了批判地吸取:“然而這並不是說舊的形式邏輯在教育上一點沒有用處……它能把實在思維的結果排列成一種形式,而判斷它的正確與否。”意思是說,在人的認識活動中,實在思維是一種心理過程,是能動的探索過程;但這一過程的結果如何表述,還要靠形式邏輯。在這裏,杜威既強調認識的過程,又不忽視認識的結果。他舉例說,形式邏輯和實在思維的關係,好比一張地圖和地圖所由製成的測量和探險,前者是結果,後者是過程。沒有測量和探險,地圖當然不會產生;而地圖既經製成後,盡可以不提那測量、探險的過程而自由地使用。這樣,杜威又把形式邏輯和實在思維統一起來,其結果便是他提出的“反省思維”。
什麼是反省思維?反省思維的過程是心理的,是實在的思維;而結果則是邏輯的,即形式邏輯。“真正的反省思維都必定歸結到一個結果,把這個結果明確地表述出來便成為結論;真正的反省思維,也必定要檢查結論所根據的材料,把它表述出來,便成為前提。”因此,反省思維是“一種對於一切問題反複而嚴正地持續地思考的過程”,是“從現有事實,聯想到其他事實,而以二者的實在關係作為信念根據的一種過程”。這就表明,杜威的反省思維是從事實出發,不是憑空產生,或從思辨出發的;其次,反省思維的性質是不能脫離行動的觀念活動,其中心因素是聯想,通過聯想找出兩個相關的事實之間的內在聯係,並獲得有根據的信念;再次,它是一種發展變化的過程,不是固定不變的;第四,它是一種解決疑難、尋找證據、經過指向目標的思考、獲得結論的工具。
由杜威對實在思維、形式邏輯及其對反省思維的關係、性質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的“思維五步法”指的就是這種反省思維的方法及其訓練。在他看來,這種思維對人的行為具有能動的作用,而“思維五步法”通過訓練能使反省思維盡最大的功能而具有更大的價值。從積極方麵說,“思維五步法”的訓練能使人超脫於本能和慣例,使行為更有目的。有先見之明,能作有意的行動,以達到預期的結果或實現遙遠未來的目標,從而把“盲目的、情感的行動轉化為智慧的行動”,並“延緩不可挽救的行動的實施”,以適應社會生活的實際需要,“思維五步法”的訓練又能使人預防災禍,進行發明創造,從而擺脫愚昧和落後,以適應自然科學發展的需要;“思維五步法”的訓練還能擴大人們對事物的認識領域,從而使事物的意義更為豐富。從消極方麵說,“思維五步法”的訓練可使人避免誤入歧途,擺脫傳統的偏見和迷信的束縛。在正、反兩方麵的論述之後,杜威宣稱:“應該使反省思維成為教育的目的”,“學習就是學習思維”,“要培養反省思維的態度,保持所已有的,也改變散漫的,使之成為緊密的思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