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翻殷商貴族奴隸主階級統治的情況下,被統治者要求什麼呢?他們需要人道主義,需要社會秩序,需要安定團結,需要安居樂業,需要發展生產。在文武革命的後期幫助周王朝完成新的社會政治製度組建工作的人不是周成王,而是武王的弟弟周公。周公與文王武王並稱,是因其在武王去世之後,完成了文武未竟的事業。他根據當時各民族部落的實際情況,把宗族關係和政治體製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創造了西周時代的分封製度。為了維護這種新的社會製度,他製定了一係列行為規範,這就是“周禮”。這些“禮”的規範中,吸收了夏代和商代統治方法中可供利用的部分。但其主要精神是廢除或減輕商紂殘暴的統治,主張以“仁”德治服天下。在孔子看來“禮”的基本精神是“敬”,基本作用是“和”。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提倡親親、尊尊、長長,主張社會群體中對相互人格的尊重。在當時條件下,周公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的舉措對解決當時的社會矛盾和部族衝突,對發展經濟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詩經》中有許多讚美這種政治統治和社會組織形式的詩篇,它也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
但是,到了春秋時代,這一切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出現在孔子麵前的是一種“禮崩樂壞”的局麵,是吞並,僭越,是強淩弱,眾暴寡,是數不盡的戰爭和相互廝殺。這種爭權奪利的局麵,帶給廣大勞動人民的是死亡和無窮無盡的苦難。作為一個平民知識分子,他能做些什麼呢?他除了提倡堯舜的“仁”、“孝”精神之外,自然會想到周文王、周武王及周公。要知道對孔子而言,文武和周公也是五百多年前的曆史人物,像我們現在回想起朱元璋一樣的遙遠。因此,“憲章文武”和恢複“周禮”的實質是想重新恢複那種貫穿在西周分封製度之中的“仁”的精神,和那種體現著人道主義的製度和秩序,也希望從教育的角度出發,培養出一批新的實行“仁政”和“禮治”的政治家,正其身以正天下。這裏沒有絲毫為統治階級的統治和利益辯護的痕跡。它真實地代表了被統治者對當時的統治階級的反抗,忠實地代表著被統治者的現實的和未來的利益。因此,我們應當完全拋棄以前對孔子思想及其道德論的階級屬性的舊有的看法,不能把它看成是為統治階級的統治和利益辯護的道德,而應看成是代表被壓迫者反對這個統治和未來利益的道德,從而恢複孔子思想的本來麵目。
二、曆來封建統治階級的推崇與孔子思想的關係
在論及孔子思想的階級屬性問題時,曆代封建統治階級對孔子思想的推崇,似乎可以成為判定其思想的階級屬性的有力的論據。其實這個論據是不值一駁的。這就像宗教勢力從反對“日心說”到承認“日心說”一樣,難道因其以後的承認就說明“日心說”是宗教勢力的思想一樣荒謬。
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戰國時代,並沒有得到統治階級的賞識,充其量隻是一種流傳在民間的思想學派而已。當時的統治階級不推崇他的思想,是因為它並不屬於統治階級,既不能為其統治和利益辯護,還有暴露其不道德嘴臉的危險。直到經過了幾百年之後,漢武帝時代才有了“獨尊儒術”的主張。而且當時所尊的儒術已經是死去了幾百年的孔子的思想,它早已經被漢儒們篡改和裝扮成了另一種角色的孔子。列寧在講到馬克思主義的命運時曾經說過:“曆史上常有這種情形:當那些在被壓迫階級中素享盛名的革命領袖一旦逝世以後,他們的敵人便企圖竊取他們的名字來欺騙被壓迫階級。”我們由此也會想到,一種代表被壓迫者未來利益的道德論,會不會被統治階級竊取去,並用來成為欺騙被壓迫階級的工具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隻要分清漢儒和宋儒們對孔子思想的歪曲和篡改,就會看得非常清楚。
在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封建統治階級大都在立國之初或為加強其集權統治的時候抬出孔子,並利用“禮”來維護其封建的等級製度。至於孔子道德理念的核心“仁”,則被丟在了九霄雲外。這正是“人而不仁,如禮何”的具體表現。沒有“仁”的禮,就像沒有靈魂的軀殼一樣,它隻能是欺騙人民和統治人民的工具。
但是,曆史上人們對孔子思想及其道德論的推崇,並不能簡單的以欺騙二字來概括,其實際情況是十分複雜的。既然幾千年來我們一直生活在階級社會中,我們無妨用階級分析的方法深究一下,社會上不同階級的人們推崇或貶抑孔子思想的階級實質。
首先,孔子確實多年被封建統治階級所推崇、所利用,充當過宣傳“愚忠”和維護等級秩序的工具。因此,那些反對封建統治階級的人,反對愚忠和等級秩序的人,自然要反對孔子,打倒孔子。這種反對和打倒源於政治上的需要。但是他們所打倒的孔子,不是真孔子,而是假孔子。不過在人們尚未能區分真孔子和假孔子的時候,打倒假孔子的人,實際上連真孔子也打倒了。當真孔子的麵目被人們認清之後,人們就會發現打倒孔子的行為有些偏激甚至淺薄。這就像倒髒水時連嬰兒一起倒掉一樣荒唐。
此外,有許多人並非是統治階級的成員,他們是平民或布衣,他們學習孔子的思想和道德論時,大都能比較客觀地領會其精神實質,從而將孔子的思想變成自己的信念,立誌成為仁人誌士。他們獨居窮處之時,能獨善其身,自覺為善,不幹對不起別人的事。他們即使飛黃騰達,有了一官半職之後,也能兼顧天下,造福於民,興利於世。例如範仲淹、林則徐等人,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能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他們是孔子思想的忠誠的繼承者和實踐者。具有這種獨立人格的人,絕不與那些貪官汙吏沆瀣一氣,他們才是民族的脊梁,社會進步事業的推動者。在我們討論孔子思想和道德論的問題時,如果看不到在孔子倫理思想哺育下出現過的無數的仁人誌士;看不到他們分布在社會生活的不同領域,扮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看不到他們的君子的品格對社會生活的實際影響以及人們對其品格的敬仰與欽佩,就等於看不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也可以說明孔子思想及其道德論的真正的階級屬性。
馬克思主義主張一分為二,反對用形而上學的觀點看待事物。即使在我們看待封建社會的帝王將相和統治集團的各種人物時,也不要把他們看成是漆黑一團,其中也有善惡的分野。孔子思想和道德論所哺育的人才,也不是全然一樣的,也有好壞之別。要想真正弄清孔子思想及其道德論的階級本質,必須對每個人的思想和行為進行具體分析。
從兩千年來的曆史發展過程來看,尊奉孔子的人中有真有假,也有半真半假者,如果承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那麼用實踐檢驗一下就會發現,真正尊奉孔子思想及其道德論的人,大都是受人民所歡迎的人。人們還會用孔子的思想去衡量那些並不尊奉孔子的人的行為,對他們作出比較恰當的道德判斷。人們特別討厭那些滿口仁義道德,而實際上滿肚子男盜女娼的偽善者,他們不僅敗壞了自己,而且玷汙了美的道德觀念。
我們承認,在階級社會中,道德是有階級性的。但是這種階級性是需要加以分析的,即分清哪些是為統治階級的統治和利益辯護的道德,哪些是代表被統治者反抗階級的壓迫和代表他們未來利益的道德。在統治階級內部有時也會產生一些代表被統治者利益的思想家,在被統治階級的隊伍中,也存在著許多沾染著剝削階級道德觀念的分子。世界本來就是這樣的複雜,隻有按照世界的本來麵目去認識世界,我們才是真正的唯物主義者,而且是辯證唯物主義者。
再說,孔子的道德思想確實有許多理想的成分。正因為如此,它才對現實的道德狀況具有匡正和引導的作用。因此,在兩千年的封建社會中,無論是封建統治階級內部或被統治者的隊伍之中,真正能尊奉孔子思想和道德論的精神實質的人並不是很多的,其中能夠流芳百世者,是會永遠受人歡迎的。這可以說是實踐對孔子思想和道德論的階級屬性的一種檢驗。
至於在我國的曆史上,有些人將孔子的思想歪曲篡改,使其成為統治人民的精神枷鎖,把孔子作為維護反動統治的工具的問題,也是事實,也有充分的曆史依據。這就像市場上出現假冒偽劣產品的現象一樣,思想和道德論領域中的假冒偽劣產品和以假亂真的問題也是值得我們研究的問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