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早就想把這些寫出來,寫親情,寫父母心,父親去世,那麼我就寫給母親看。但這個念頭一直是空想階段,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不好意思”。
不好意思,是我們這一代人的通病。對自己的寫作能力沒有信心,寫別人還可以、寫自己的家事、親情,拿出來讓別人看,就更不好意思了。就是這種不好意思、在人生漫漫長路中,我們無數美好的生活瑣事,變為腳下的塵埃,隨著曆史的風煙飄敲了。
如果不是後來從事計算機工作,寫作之夢想,大概永無成行之期,1996年秋冬季節,興起學計算機熱。我不敢靠前,趁機“逃學”,卻遇見黃智英大姐。她拉我進教室,靠她坐。計算機啟蒙老師王珂木登場,他教我用DOS下的WPS打字,將我的名字變大、變小、變相、變細。我驚訝於計算機的神奇了,產生興趣,一發而不可收。以至於癡迷至極,惹惱媳婦,讓我找台計算機結婚。幸虧黃大姐利用職權,讓我可以不再值夜班,贏得學習時間,也有了陪媳婦的時間。自此全憑自學,非科班出身,硬生生擠進計算機專業行列。
一天,堅平火急火燎地找我,讓我在青未了論壇中,他的帖子下發一個頂帖,過了不長時間,齊魯大眾給我寄了一本書,《我是巴丹你是誰》,收錄了我的帖子,作為一篇不錯的文章入選。讀著書上的那篇文章,懷疑是我寫的叫?
堅平發了一帖,《過年,誰家不吃碗餃子》。這是我講的一個故事,他稍事整理,就成了他的一篇很不錯的文章。我便給他回了一帖:“你家的餃子怎麼是俺家的餡?”
堅平承認用了我講的很多故事,並說:“你講的故事,變成文字就是一篇不錯的文章。”福壽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寫下去就是你的風格。”
於是我在青未了論壇裏發帖子,《母親的禮拜天》見報了。把報紙拿回家、由於裏麵的文字比較簡單,母親多少認識一部分字,就和我剛上小學的兒子一起研究著,居然把文章讀了下來。一老一少,邊讀邊笑。
原來,還可以這樣讓母親高興,獲得一種別樣的幸福感。直到今天,我也沒有為了發表而寫作,唯一認真想過的就是寫給老母親看,讓她能夠看個大概意思,於是,我時常寫了文章就拿給母親看,或者讓我兒子讀給母親聽。
就要過年了,我想送給母親一件特殊的禮物。吃穿不愁,寫一篇文章做禮物吧。《娘,過年好》應運而生。我最滿意,甚至值得驕傲的就是這篇文章。母親在過年的百忙之中讓我兒子給讀了許多遍。每一次,母親都極認真地聽,或者俯身上前看著每一個字。然後,她自己看了許多遍。
大年初三走丈人家,給老嶽父看了。老人家眼圈發紅,說道:“有點想老家了,春暖了回老家看看。”
親情,人人有,但是許多人不好意思寫出來讓大家看,我已經越過了羞赧關。
我就寫母親的事情給母親看,同時也讓眾生檢閱。
寫給媳婦看,逗媳婦一樂。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稍微有點虛構,她立馬不屑。她是一個稱職的監督員。於是,為了不讓媳婦不屑,我必須心懷坦誠,在真實的道路上謹慎行走。習慣了真實、簡約,很輕鬆,仍然是一種不錯的風格。
在我身邊,比我媳婦更厲害的還有很多。辛桂枝大姐以及忠友、鍾毅、學光、笑梅、曉妮、阿原、小萱、軍增……
一次吃燒烤,我講我看見三隻貓的故事給小女生張妮妮聽。郭昶在一旁說:“這個故事是我講給你聽的。是我和誰誰誰去茶樓喝茶,他們在那裏玩牌。我從在落地玻璃窗上往外瞅,看到了三隻貓。”我忽然想起,的確是昶講給我聽的。我寫來寫去,自己跌入故事之中不能自拔,完全忘了是聽來的故事。即使是昶提醒了,可我無論怎麼想,怎麼往外跳,卻仍然覺得坐在《一杯茶三隻貓》中玻璃窗前的那個“我”就是我。隻是旁邊那幾個玩牌的朋友很模糊,不知是誰。
媳婦一直提醒我:“陶莉不錯,真是小妹妹,事事想著你。”知我者,陶莉也。
我在醫院裏醒來時,第一件事是不讓媳婦告訴別人,害怕讓人知道我生病。當第波朋友來過之後,就期盼能有人來看看我了。躺在病床上,我認認真真地體會到了“人情”的真諦,關愛、關心、祝福、讚美、問候、幫助……無一不令我感動,無一不給我帶來力量,無一不給我送來溫暖……時時梳理,揣著無以為報難以釋懷。唯有好好活著,積蓄正能量,將善念、愛心、真誠傳遞,傳遞……
我是一個感情用事的人,整天被身邊的人、身邊的事感動著,幸福著!沒有這些鼓勵、感動、幸福,何以成書。感謝身邊的親朋好友,感謝同事,感謝擦肩而過的有緣人,感謝眾生,感謝菩薩!如是,我喜歡,眾生喜歡,佛即喜歡。
以此為後記。
我的書會是一個什麼樣子呢?仍然恍若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