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言觀色是一切人情往來中操縱自如的基本技術,不會察言觀色,善於不知風向便去轉動舵柄,世事圓通無從談起,弄不好還會在小風浪中翻了船。
直覺雖然敏感卻容易受人蒙蔽,懂得如何推理和判斷才是察言觀色所追求的頂級技藝,言辭能透露一個人的品格,表情眼神能讓我們窺測他人內心,衣著、坐姿、手勢也會在毫無知覺之中出賣它們的主人。
言談能告訴你一個人的地位、性格、品質及至流露內心情緒,因此善聽弦外之音是“察言”的關鍵所在。
如果說觀色猶如察看天氣,那麼看一個人的臉色應如“看雲識天氣”般,有很深的學問,因為不是所有人所有時間和場合都能喜怒形於色,相反是“笑在臉上,哭在心裏。”
“眼色”是“臉色”中最應關注的重點,它最能不由自主地告訴我們真相,人的坐姿和服裝同樣有助於我們觀人於微,進而識別他人整體對其內心意圖洞若觀火。
一、同事的外觀:看透他的心
一個公司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不同性格的人在一個公司裏都有可能遇上,我們首先從同事的外觀上了解,觀察他的心。
從對待工作的態度看人
人們在自然而然中都會將自己的性格特征表現在對工作的態度上,所以如果想了解和認識一個人的性格,可以從他對工作的態度上進行觀察。
通常來說,外向型的人多勇於承擔責任,在工作中,沒有機會的時候會積極地尋找和創造機會,有機會的時候會牢牢地把握住機會,他們多很容易獲得成功。
內向型的人在麵對一件工作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該負擔的責任、後果等問題,總是擔心失敗了會怎樣,所以時常會表現出搖擺不定的神態。因為顧慮的東西實在太多,行動起來就會瞻前顧後、畏首畏尾,最後往往會以失敗而告終。
工作失敗了,不斷地找一些客觀的借口和理由為自己開脫,以設法推卸和逃避責任,這種人多半是自私而又愛慕虛榮的,他們常常以自我為中心。
工作上一旦出現問題,就責怪自己,把責任全部包在自己身上,這樣的人多膽小。
失敗以後能夠實事求是地坦然麵對,並且能夠仔細、認真地分析失敗的原因,進行總結和歸納,爭取在以後的工作中不犯同樣的錯誤,這樣的人多是真正成熟的人。他們為人處世比較穩定和沉著,具有一定的進取心,經過自己的努力,多半會取得成功。
工作比較順利,就特別高興,但稍有挫折,就灰心喪氣,甚至是一蹶不振,這種人多是性格脆弱、意誌不堅強的類型。
從麵部表情識別同事的心理
觀色是指觀察人的臉色,獲悉對方的情緒。這與老獵人靠看雲彩的變化推斷陰晴雨雪是一個道理。
人類的心理活動非常微妙,但這種微妙常會從表情裏流露出來。如果遇到高興的事情,臉頰的肌肉會鬆弛,一旦遇到悲哀的情況,也自然會淚流滿麵。不過,也有些人不願意將這些內心活動讓別人看出來,單從表麵上看,就會讓人判斷失誤。
1沒表情不等於沒感情
生活中,我們有時會看到有些人不管別人說了什麼,做了什麼,他都一副無表情的麵孔。其實,沒表情不等於沒感情,因為內心的活動如果不呈現在臉部的肌肉上,那就顯得很不自然,越是沒有表情的時候,越可能使感情更為衝動。
2憤怒悲哀或憎恨至極點時也會微笑
這種情況眼光表情不同,一般人們說臉上在笑心裏在哭的正是這種類型。縱然滿懷敵意,但表麵上卻要裝出談笑風生,行動也落落大方。
人們之所以要這樣做,是覺得如果將自己內心的欲望或想法毫無保留地表現出來,無異於違反社會的規則,甚至會引起眾叛親離的現象,或者成為大眾指責的罪魁禍首,恐怕受到社會的懲罰,不得已而為之。
因此可見,觀色常會產生誤差。滿天烏雲不見得就會下雨,笑著的人未必就是高興。很多時候人們把苦水往肚裏咽著,臉上卻是一副甜甜的樣子。與之相反,臉拉沉下來時,說不定心裏在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