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共鳴”求人法
人與人之間,本來有許多地方是相同的。但是要使彼此真正共鳴起來,得有相當的說話技巧。
在你對另一個人有所求的時候,這樣的論點也同樣適用。最好先避開對方的忌諱,從對方感興趣的話題談起,不要太早暴露自己的意圖,讓對方一步步地讚同你的想法,當對方跟著你走完一段路程時,便會不自覺地認同你的觀點。
伽利略年輕時就立下雄心壯誌,要在科學研究方麵有所成就,他希望得到父親的支持和幫助。
一天,他對父親說:“父親,我想問您一件事,是什麼促成了您同母親的婚事?”
“我看上她了。”父親答道。
伽利略又問:“那您有沒有娶過別的女人?”
“沒有,孩子。家裏的人要我娶一位富有的女士,可我隻鍾情於你的母親,她從前可是一位風姿綽約的姑娘。”
伽利略說:“您說得一點也沒錯,她現在依然風韻猶存。您不曾娶過別的女人,因為您愛的是她。您知道,我現在也麵臨著同樣的處境。除了科學以外,我不可能選擇別的職業,因為我喜愛的正是科學。別的對我而言毫無用途,也毫無吸引力!難道要我去追求財富、追求榮譽?科學是我唯一的需要,我對它的愛有如對一位美貌女子的傾慕。”
父親說:“像傾慕女子那樣?你怎麼會這樣說呢?”
伽利略說:“一點也沒錯,親愛的父親,我已經18歲了。別的學生,哪怕是最窮的學生,都已想到自己的婚事,可是我從沒想過那方麵的事。我不曾與人相愛,我想今後也不會。別的人都想尋求一位標致的姑娘作為終身伴侶,而我隻願與科學為伴。”
父親似乎有所感悟,但始終沒有說話,仔細地聽著。
伽利略繼續說:“親愛的父親,您有才幹,但沒有力量,而我卻能兼而有之。為什麼您不能幫助我實現自己的願望呢?我一定會成為一位傑出的學者,獲得教授身份。我能夠以此為生,而且比別人生活得更好。”
說到這,父親為難地說:“可我沒有錢供你上學。”
“父親,您聽我說,很多窮學生都可以領取獎學金,這錢是公爵宮廷給的。我為什麼不能去領一份獎學金呢?您在佛羅倫薩有那麼多朋友,您和他們的交情都不錯,他們一定會盡力幫忙的。他們隻需去問一問公爵的老師奧斯蒂羅·利希就行了,他了解我,知道我的能力……”
父親被說動了:“嗯,你說得有理,這是個好主意。”
伽利略抓住父親的手,激動地說:“我求求您,父親,求您想個法子,盡力而為。我向您表示感激之情的唯一方式,就是……就是保證成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
伽利略最終說動了父親,他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成為了一位聞名遐邇的科學家。
這裏,伽利略采用的是“心理共鳴”的說服方法。這種說服法一般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導入階段。先顧左右而言他,以對方當時的心情來體會現在的心情。伽利略先請父親回憶和母親戀愛時的情形,引起了父親的興趣。
2轉接階段。逐漸轉移話題,引入正題。伽利略巧妙地通過這句話把話題轉到自己身上:“我現在也麵臨著同樣的處境。”
3正題階段。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想法。伽利略提出“我隻願與科學為伴”,這正是他要說服父親的主題。
4結束階段。明確提出要求。為了使對方容易接受,還可以指出對方這樣做的好處。伽利略正是這樣做的。他說:“……為什麼您不能幫助我實現自己的願望呢?我一定會成為一位傑出的學者,獲得教授身份。我能夠以此為生,而且比別人生活得更好。”
就這樣,伽利略終於達到了自己的目的,為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奠定了基礎。
人其實都是一樣的,隻是表現方式各異。你要找到你與所求之人之間的共同點,得到對方心靈的回應,就獲得了求人成功的鑰匙。
沒話找話說
在辦事兒過程中,談話時要善於尋找話題。有人說;“交談中要學會沒話找話的本領。”所謂“找話”,就是“找話題”。寫文章,有了個好題目,往往會文思泉湧,一揮而就;交談,有了好話題,就能使談話融洽自如。好話題,是初步交談的媒介,深入細談的基礎,縱情暢談的開端。好話題的標準是:至少有一方熟悉,能談;大家感興趣,愛談;有展開探討的餘地,好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