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拒絕可以不得罪人(2 / 3)

盡管部下是隸屬於領導,但部下也有他獨立的人格,不能什麼事不分善惡是非都服從。倘若你的領導以往曾幫過你很多忙,而今他要委托你做無理或不恰當的事,你更應該毅然地拒絕,這對領導來說是好的,對自己也是負責的。

當然,拒絕領導是要講究方法的,因為領導不是一般人,他有可能決定你一生的前程,不容輕易得罪。但如果你能采取一些巧妙而又行之有效的拒絕方法,那你盡可以大膽說一句:“領導的話就敢不聽”。不過這裏要聲明的就是這隻是針對於那些領導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而言的。

當領導提出一件讓你難以做到的事時,如果你直言答複做不到時,可能會讓領導有損顏麵,這時,你不妨說出一件與此類似的事情,讓領導自覺問題的難度而自動放棄這個要求。

當領導提出某種要求而屬下又無法滿足時,設法造成屬下已盡全力的錯覺,讓領導自動放棄其要求,這也是一種好方法。

比如,當領導提出不能滿足的要求後,就可采取下列步驟先答複:“您的意見我懂了,請放心,我保證全力以赴去做。”過幾天,再彙報:“這幾天×××因急事出差,等下星期回來,我再立即報告他。”又過幾天,再告訴領導:“您的要求我已轉告×××了,他答應在公司會議上認真地討論。”盡管事情最後不了了之,但你也會給領導留下好印象,因為你已造成“盡力而做”的假象,領導也就不會再怪罪你了。

通常情況下,人們對自己提出的要求,總是念念不忘。但如果長時間得不到回音,就會認為對方不重視自己的問題,反感、不滿由此而生。相反,即使不能滿足領導的要求,隻要能做出些樣子,對方就不會抱怨,甚至會對你心存感激,主動撤回讓你為難的要求。

你也可以利用群體掩飾自己,含蓄地點出“不”字。

例如,你被領導要求做某一件事時,其實很想拒絕,可是又說不出來,這時候,你不妨拜托其他二位同事和你一起到領導那裏去,這並非所謂的三人戰術,而是依靠群體替你作掩護來說“不”。

首先,商量好誰是讚成的那一方,誰是反對的那一方,然後在領導麵前爭論。等到爭論一會兒後,你再出麵含蓄地說“原來如此,那可能太牽強了”,而靠向反對的那一方。

這樣一來,你可以不必直接向領導說“不”,就能表明自己的態度。這種方法會給人“你們是經過激烈討論後,絞盡腦汁才下結論”的印象,而包括領導在內的全體人士都不會有哪一方受到傷害的感覺,從而領導會很自然地自動放棄對你的命令。

拒絕上司的方法有許多,一定要看好時機,用最自然的形式將你的本意暗示出來。不要懼怕這件事,隻要方法得當,和上司也能有商量。

“糊塗”地拒絕

裝傻充愣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沉默不語,裝聾作啞,另一種就是答非所問,模糊應對。這兩種形式都體現了一種大智若愚的拒絕態度和情操。

對一些不合理的要求,無法做到的要求,或自己不願意允諾的要求,本來是應該拒絕的。隻是由於人情關係、利害關係,等等,很難說出一個“不”字。

你可以以沉默來表示拒絕。狹義的沉默就是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即緘口不語。廣義的沉默則是不通過言語,而是綜合運用目光、神態、表情、動作等各種因素,或明或暗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這是拒絕藝術中一種最常見的手段。

在處理問題時,沉默具有豐富的內涵,作用也十分明顯。一是沉默可以用來避免衝突升級。當人們被拒絕時難免產生不良的情緒,甚至會與拒絕人產生激烈衝突。當一方怒火衝天,嚴厲責備時,另一方應保持沉默,即使有理也暫時不爭,以免火上澆油,使衝突進一步升級。這樣既維護了對方的尊嚴,又避免了矛盾激化,還為進一步向對方陳述自己的觀點留下了餘地。保持沉默,不僅可以避免矛盾激化,保全對方麵子,而且也可以顯示出你的豁達大度和良好修養。有時,麵對一些難處理的問題,如果保持沉默,並伴以嚴厲的目光、嚴肅的神情,就可能會產生一種威懾作用,使對方迅速警醒,從而很快明白自己的要求不夠合理。二是沉默可以用來作暗示性表態。沉默在有時候是模糊語言,不置可否,但在特定的背景下,其實就是明確表態。如果對方提出一種意見或處理辦法,而你卻不敢苟同,但出於全麵平衡關係考慮,你又不能明示反對,這時的沉默看似不偏不倚,但聰明人卻可意會神通,知道自己的要求令你為難,十有八九辦不成,其實沉默就是不同意、不支持。此時你們心照不宣,也不用固執己見,傷了和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