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接讚美效果最好
俗話說:“霧裏看花花更美。”讚美之詞未必要從你嘴裏說出來。可以以第三者的名義。比如,若當著麵直接對對方說“你看來還那麼年輕”之類的話,不免有點恭維、奉承之嫌。如果換個方法說:“你真是漂亮,難怪某某一直說你看上去總是那麼年輕!”可想而知,對方必然會很高興,而且沒有阿諛之嫌。
在一般人的觀念中,總認為“第三者”所說的話是比較公正的、實在的。因此,以“第三者”的口吻來讚美,更能得到對方的好感和信任。
1997年,金庸與日本文化名人池田大作展開一次對談,對談的內容後來輯錄成書出版。在對談剛開始時,金庸表示了謙虛的態度,說:“我雖然過去與會長(指池田)對談過世界知名人士不是同一個水平,但我很高興盡我所能與會長對話。”池田大作聽罷趕緊說:“你太謙虛了。您的謙虛讓我深感先生的‘大人之風’。在您的72年的人生中,這種‘大人之風’是一以貫之的,您的每一個腳印都值得我們銘記和追念。”池田說著請金庸用茶,然後又接著說:“正如大家所說‘有中國人之處,必有金庸之作’,先生享有如此盛名,足見您當之無愧是中國文學的巨匠,是處於亞洲巔峰的文豪。而且您又是世界‘繁榮與和平’的香港輿論界的旗手,正是名副其實的‘筆的戰士’。《春秋·左傳》有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是之謂三不朽。’在我看來,隻有先生您所構建過的眾多精神之價值才是真正屬於‘不朽’的。”
在這裏池田大作主要采用了“借用他人之口予以評價”的讚美方式。
假借別人之口來讚美一個人,可以避免因直接恭維對方而導致的吹捧之嫌,還可以讓對方感覺到他所擁有的讚美者為數眾多,從而心裏獲得極大的滿足。在生活中,要善於借用他人,特別是權威人士的言論來讚美對方,借此達到間接讚美他人的目的。權威人士的評價往往最具說服力,因此引用權威言論來讚美對方是最讓對方感到驕傲與自豪的,如果沒有權威人士的言論可以借用,借用他人的言論也會收到不錯的效果。
間接讚美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從背後讚美。
世上背後道人閑話的人不少,大家都很清楚,被說之人一旦知道便會火冒三丈,輕則與閑話者絕交,重則找閑話者當麵算賬。因此,人們都引此為戒,不要犯背後說他人閑話的忌諱。但是,背後說人優點,卻有佳效。
讚美一個人,當麵說和背後說所起到的效果是很不一樣的。如果我們當麵說人家的好話,對方會以為我們可能是在奉承他,討好他。當我們的好話是在背後說時,人家會認為我們是出於真誠的,是真心說他的好話,人家才會領情,並感激我們。假如我們當著上司和同事的麵說上司的好話,我們的同事們會說我們是在討好上司,拍上司的馬屁,從而容易招致周圍同事的輕蔑。另外,這種正麵的歌功頌德所產生的效果是很小的,甚至還會有起到反效果的危險。同時,上司臉上可能也掛不住,會說我們不真誠。與其如此,還不如在上司不在場時,大力地“吹捧一番”。而我們說的這些好話,最終有一天會傳到上司耳中的。
有一位員工與同事們閑談時,隨意說了上司幾句好話:“梁經理這人真不錯,處事比較公正,對我的幫助很大,能夠為這樣的人做事,真是一種幸運。”這幾句話很快就傳到了梁經理的耳朵裏,梁經理心裏不由得有些欣慰和感激。而那位員工的形象,也在梁經理心裏上升了。就連那些“傳播者”在傳達時,也忍不住對那位員工誇讚一番:這個人心胸開闊、人格高尚,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