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驗收要求:分三類地區按指標驗收。
二、單位GDP能耗
1.指標解釋:單位GDP能耗是指縣(市)總能耗與本縣(市)國內生產總值之比。據1997年《統計年鑒》1996年全國平均數為2.0t/萬元。計算公式為:
單位GDP能耗=縣(市)總能耗(噸標煤)÷縣(市)國內生產總值(萬元)
2.數據來源:地(市)、縣(市)、區統計部門。
3.驗收要求:分三類地區按指標驗收。
三、人口自然增長率
1.指標解釋:指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數(出生人數減死亡人數)與該時期內平均人數(或期中人數)之比,采用千分率表示。計算公式:
人口自然增長率=[(本年出生人數-本年死亡人數)÷年平均人數]×1000‰
2.數據來源:地(市)、縣(市)、區統計部門。
3.驗收要求:按符合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地區性指標驗收。
四、村鎮飲用水衛生合格率
1.指標解釋:指利用自來水廠和手壓井形式取得飲用水的農村人口占農村總人口的百分率,雨水收集係統和其他飲水形式的合格與否需經檢測確定。目前全國農村取得飲用水的四種形式:自來水廠,受益人口比例48.01%;手壓井,受益人口比例23.63%;雨水收集係統,受益人口比例0.45%;其他飲水形式,受益人口比例16.84%。計算公式為:
村鎮飲用水衛生合格率=(取得合格飲用水的農村人口數÷農村人口總數)×100%
2.數據來源:地(市)、縣(市)、區統計部門。
3.驗收要求:分三類地區按指標驗收。
[生態環境保護]
一、森林覆蓋率
1.指標解釋:指森林麵積占土地麵積的百分比,森林麵積是指鬱閉度0.3以上的喬木林地、經濟林地和竹林地麵積。國家特別規定了灌木林地、農田林網以及村旁、路旁、水旁、山旁、宅旁林木麵積折算為森林麵積的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細則》推薦,山區一般達到70%以上,丘陵區一般達到40%以上,平原區一般達到10%以上的奮鬥目標。
2.數據來源:地(市)、縣(市)、區統計部門。
3.驗收要求:按國家標準驗收。
二、退化土地治理率
1.指標解釋:土地退化是指由於使用土地或由於一種營力或數種營力結合致使雨澆地、水澆地或草原、牧場、森林和林地的生物或經濟生產力和複雜性下降或喪失,其中主要包括:(1)風蝕和水蝕致使土壤物質流失;(2)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特性或經濟特性退化;(3)自然植被長期喪失。本指標計算以水土流失為例,水利部規定小流域侵蝕治理達標標準是,土壤侵蝕治理程度達70%。其他土地退化,如沙漠化、鹽漬化等也可類推。計算公式為:
退化土地治理率(%)=(治理並有顯著成效的土地麵積÷退化土地總麵積)×100%
2.數據來源:地(市)、縣(市)、區土地局和專家評判。
3.驗收要求:分三類地區按指標驗收。
三、灌溉定額(立方米/畝)
1.指標解釋:我國是淡水資源貧乏國家,農業用水占全國用水的88%左右,灌溉用水占83.4%。而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僅30%左右。根據《中國水利百科全書》(第一部)提供的資料:北方幹旱區定額在80~300m3之間,南方水田200~500m3之間,確定驗收指標。
2.數據來源:地(市)、縣(市)、區水利局。
3.驗收要求:分三類地區南北兩方按指標驗收。
四、秸稈綜合利用率(%)
1.指標解釋:指綜合利用的秸稈數量占秸稈總量的百分數。秸稈的綜合利用包括:生產燃氣、飼料,秸稈還田,編織等。計算公式為:
秸稈綜合利用率(%)=(綜合利用的秸稈數量÷農村秸稈總量)×100%
2.數據來源:地(市)、縣(市)、區統計部門。
3.驗收要求:分三類地區按指標驗收。
五、合理施用化肥農田比例(%)
1.指標解釋:指按當地土壤肥力狀況合理施用化肥農田麵積占農田總麵積的百分比。計算公式為:
合理施用化肥農田比例(%)=(合理施用化肥農田麵積÷農田總麵積)×100%
2.數據來源:地(市)、縣(市)、區統計部門。
3.驗收要求:分三類地區按指標驗收。
六、禽畜糞便處理(資源化)率(%)
1.指標解釋:指規模禽畜養殖場中禽畜糞便處理(資源化)的比例,公式為:
禽畜糞便處理(資源化)率(%)=[處理(資源化)數量÷禽畜糞便總量]×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