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工業企業在實施循環經濟中取得相應效果,必須製定評價指標體係。
一、製定評價指標體係的依據和考核範圍
實施循環經濟的途徑如同清潔生產一樣,主要有生產過程和產品兩個方麵。這兩個方麵均應滿足循環經濟的內涵要求,該內涵要求可用指標化的方法表示。
(一)生產過程方麵
生產過程方麵的評價指標體係包括5類,每類中又可細分如下。
1.能源、資源有害性能最小化
(1)能源是否清潔能源。對環境無汙染的屬於清潔能源,有石油輕製品、天然氣、可再生資源和清潔煤淨化技術等;
(2)資源對環境的汙染的減少率;
(3)原材料資源是否屬再生資源,不可再生資源應盡量少用;
(4)原材料資源含毒性減少率;
(5)生產中使用氟氯烴物質為零。
2.能源、資源投入最小化
(1)資源材料的消耗減少率;
(2)輔助材料的消耗減少率;
(3)生產能源的消耗減少率;
(4)生產水資源的消耗減少率。
3.廢物排出量最小化
(1)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氣減少率;
(2)生產過程中排出的廢液減少率;
(3)生產過程中排出的廢物減少率;
(4)生產過程中排出的劇毒化學物質,如二英、重金屬殘留物、氮氧化物、有機溶劑揮發物的減少率;
(5)生產過程中排出的影響人們肺部健康的粉塵減少率;
(6)廢棄物的重量或體積的減少率;
(7)廢棄物在回收再利用時排出的二次汙染的減少率。
4.能源、資源使用效率最大化
(1)原材料邊角廢料和碎屑的減少率;
(2)原材料邊角廢料和碎屑的回收利用提高率;
(3)資源在生產流程、加工設備和流程過程中物料流失的減少率;
(4)資源的循環利用提高率;
(5)能源的產品產量提高率;
(6)水資源循環利用的提高率。
5.環境改變最小化
生產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可能有多方麵,但人們關心的有以下幾方麵:
(1)廢棄物處理引起的溫室效應降低率;
(2)廢棄物處理引起的臭氧層破壞率;
(3)廢棄物處理引起的酸雨效應降低率;
(4)廢棄物處理引起的水質汙染降低率。
(二)產品方麵
包括無毒無害、減量化、可回收再利用、易處置4類。考察這些要求的範圍,理論上應是產品生命周期全過程。
1.無毒無害
(1)產品含有有毒成分減低率是否在規定範圍內;
(2)材料中可能含有有害成分的降低率。
2.減量化
(1)單件產品原材料消耗降低率;
(2)單件產品輔助材料消耗降低率;
(3)廢棄物在清洗、幹燥時,能源、公共資源及化學物質的消耗減少率。
3.可回收再利用
(1)產品回收重複利用次數的提高率;
(2)產品回收重複利用提高率;
(3)產品回收再利用提高率;
(4)廢棄物在清洗、幹燥、再利用的適用性提高率;
(5)廢棄物焚燒時回收的燃料熱能提高率。
4.易處置
(1)廢棄物能在短期內自行降解的提高率;
(2)廢棄物能實行分類回收的可靠性提高率。
二、實施循環經濟的效益評價指標
在進行生產過程和產品兩方麵評價後,還需進行效益評價。
1.功能性能
是否達到產品原技術要求,效益評價必須在完全滿足產品功能性要求的前提下進行。
2.資源環境效益
實行循環經濟後,由於汙染物減少和資源、能源消耗減少帶來的社會效益與資源環境效益。
3.經濟效益
實行循環經濟後,生產成本是否下降而帶來了經濟效益。
如果隻有資源環境效益,而生產成本卻提高了,則稱為隻具有邊緣效益,還應對實施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的方案進行改進。循環經濟追求的目標應是既有資源環境效益,又有經濟效益的全麵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