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3 / 3)

四、科學發展觀深入回答了事關中國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

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理論,必須是能夠解決重大實踐問題的理論。馬克思曾指出,每個時代總有屬於它自己的問題,準確地把握和解決這些問題,就能夠把人類社會推向前進。現在,我國改革發展正處於關鍵階段,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科學發展觀深入係統地回答了“為什麼要發展”“為誰發展”“怎樣發展”等事關中國長遠發展的一係列重大問題,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問題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為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科學發展觀把發展作為第一要義,回答了“為什麼要發展”的問題。發展是硬道理,中國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在於發展。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要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增強國防實力、維護國家安全,要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中立於不敗之地,這一切都要靠發展。離開發展,就無所謂發展觀。我們必須抓住本世紀頭20年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用新的發展思路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科學發展觀把以人為本作為核心,深刻回答了“為誰發展”的問題。是否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判斷一個理論或政黨是否具有馬克思主義性質的根本標尺。在發展目的上,科學發展觀強調發展要為了人民,發展要著眼於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發展依靠力量上,科學發展觀強調要把人民群眾作為推動發展的主體和基本力量,努力營造全體人民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社會環境;在發展成果上,科學發展觀強調要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千方百計為困難群眾多辦實事、好事,使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科學發展觀把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作為基本要求,係統回答了“怎樣發展”的問題。全麵發展,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麵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麵進步;協調發展,就是要落實“五個統籌”,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麵相協調;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科學發展觀把建設和諧社會作為目標和保障,反映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層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麵發展、全麵進步的事業。科學發展觀適應我國社會的深刻變化,強調在推進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必須堅持不懈地抓好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由經濟、政治、文化的三位一體,擴展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四位一體,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麵對新的曆史時期重大問題而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將馬克思基本理論同中國現階段社會主義建設實際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又一個飛躍。這些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構成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作為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科學發展觀用以指導我們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的方方麵麵,是我們黨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