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以及現在的以胡錦濤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堅持鄧小平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上,對我國經濟社會的方方麵麵進行了更深入的探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製度,在黨的十五大上就有明確的論述,即“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製度”。黨的十六大進一步提出:“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製經濟”,“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製經濟發展。”黨的十七大除了進一步重申“兩個毫不動搖”外,更加明確地指出:“堅持和完善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製度,……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製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製度,最重要的是要堅持好、發展好我國的民主政治製度。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強調,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民族區域自治製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製度,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製度自我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製度,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社會保障製度,就是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製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逐步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係,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從而更好地推動和諧社會建設。
總而言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具體表現形式,它必然在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保障體係等方麵帶有中國自身的特點,是中國共產黨人在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同時必然作出的社會製度選擇。
三、以黨的建設為核心,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探索共產黨執政規律相結合,深化了對三大規律的認識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規律是客觀事物內在的本質聯係,決定著事物發展的方向和趨勢。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奪取政權,就是因為順應了社會曆史發展的規律;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掌權執政,也是因為順應著社會曆史發展的規律。對於中國共產黨來說,不僅要順應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遵循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更要探索共產黨的執政規律。提出“共產黨執政規律”這一概念,將其與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並列為三大規律,並突出對共產黨執政規律進行探索,是改革開放以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明顯特點。
關於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馬克思有關“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決定上層建築,生產力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的經典表述。毛澤東、鄧小平在許多著作中都揭示了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作為新的提法,其深刻內涵就是共產黨取得國家政權以後鞏固其執政地位並在實現黨的綱領和曆史使命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和要求。1989年12月,江澤民指出:“我們的黨是執政的黨,黨的領導要通過執政來體現。我們必須強化執政意識,提高執政本領。”他認為,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所要研究的內容之一,就是“黨領導人民奪取政權、鞏固政權、運用政權和建設社會主義的客觀規律”。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的規律的認識”這一重大課題。並在隨後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深刻回答了新的曆史條件下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黨在新世紀的曆史任務和奮鬥目標,揭示了共產黨執政必須遵循的基本規律。
我們說“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是因為它回答了執政資格、執政能力和為誰執政這三個對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具有決定意義的問題。首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強調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資格。任何一個政黨要取得執政資格,都必須代表特定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了解生產力性質變化、生產力發展水平提高的規律,正確解決在不同曆史條件下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不同任務、手段、途徑和方針。中國共產黨80多年的曆史,是一部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曆史。新民主主義革命解放了被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壓迫的生產力;對手工業、農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新型的生產關係;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改革開放新政策解放了被舊體製束縛的生產力。把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置於“三個代表”之首,既放眼世界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趨勢,又立足於中國生產力發展的實際,其規律的意義更加明顯。其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豐富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一個政黨如果隻代表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而在堅持什麼樣的文化方向、推動建設什麼樣的文化上不能樹立起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麵旗幟,就沒有全麵的執政能力去履行執政資格。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保持執政地位,不僅在於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方麵取得巨大成就,還在於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意識形態領域的深刻變革,建設了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思想文化體係。第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聲明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為誰執政的問題。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所包含的價值趨向都是共同的,那就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對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與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予以同時強調,目的在於強調三者對共產黨執政來說具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係,突出其規律性的意義。因此,“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麵向21世紀的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提出的綱領性要求,是“三個有利於”標準在黨建領域的新發展,是衡量黨的執政成敗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