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對社會主義社會目標模式的理想化。毛澤東關於社會主義的基本思路總的來說是遵循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但我們也要清楚,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是生活和戰鬥在19世紀的西歐,他們是從比較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現狀出發,論證了資本主義社會必然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的曆史趨勢,提出了未來社會主義社會的大致設想。嚴格說來,這些設想還沒有經過實踐的檢驗,因此,如果拘泥於他們的有關論述和個別詞句,甚至加以誤解,則易流於空想。
正是由於對上述問題的教條化的誤解,使得毛澤東在探索中國社會主義與馬克思理論結合的道路上,陷入了他在民主革命時期曾大力批判的“左”的誤區,偏離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正確航道,結果錯失了一次發展經濟的曆史機遇,代價慘重,教訓深刻。
(二)1956-1978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停滯原因
主觀上:主觀上的原因主要是毛澤東同誌的指導思想。毛澤東是希望在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探索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道路和規律。然而,由於他對馬克思主義的誤解,偏離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正確航道。
客觀上:雖然在這一時期沒有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主觀因素密切相關,但放在曆史長河中看,又具有一定的客觀性,這就是我黨對於社會主義的認識,實際上是處於幼年階段。雖說中國共產黨在七大時期就成熟了,並不等於說成熟後就不犯錯誤。雖說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是成熟的。事實上,那時的實踐主要是民主革命的實踐。說是成熟的,主要是指對中國民主革命的規律和特點的認識;當然,也有一些上升到一般的理論和方法。搞社會主義,對於我們那個時期的黨來說是陌生的。不懂得的東西,哪裏談得上什麼成熟!這樣,在探索實踐中就難免不犯錯誤,甚至是大錯誤。
三、1956-1978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停滯的反思
通過對新中國成立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中國發展停滯的分析,不難看出,當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並把它們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的時候,當不把“蘇聯模式”神聖化並能從理論到實踐認識和清除其弊端的時候,簡言之,當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處在良性發展的時候,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也就取得了重大的進展和巨大的成就;反之,當偏離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正確航道時,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就不得不吞下停滯不前和錯失機遇的苦果。
首先,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需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源泉。其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決定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健康發展。再次,任何違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偏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正確軌道的理論及指導下的實踐,都極大地危害著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宏偉事業。
由此,我們還可以得出另外的一個結論:隻要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順利推進之日,就一定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社會主義事業有機結合即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之時;當中國社會主義事業處於艱難曲折時,就一定表明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發生了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