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醫學院 郭婷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在過去的五年中最大的成績歸根結底就是“開創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可以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的根本路徑,而科學發展觀就是這一路徑指導下的最新成果。曆史和現實都已充分證明,隻有堅定不移地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才能推動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向前發展,才能完成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任務。而要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進程,就必須進一步深刻理解黨的優良學風的科學內涵和曆史作用,麵對新情況、新問題,在總結黨的優良學風的基礎上,加強理論創新,永葆馬克思主義旺盛的生命力,將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全麵推向前進。
一、黨的優良學風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曆史進程順利完成的根本保證
黨的學風問題不是指一般的學習態度和方法問題,而是指我們對待克思主義根本態度問題。作為中國共產黨所堅持的並被理論和實踐所證明的優良學風,就是理論聯係實際。中國共產黨的成長、發展過程,就是在實踐中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道路的過程;也是將實踐經驗升華,先後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性飛躍,創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向前發展的過程。
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80多年中,黨中央三代領導人是在不同的時期,著力於捕捉自己麵臨的不同任務,理論聯係實際,以其中的根本問題為核心,提出一係列新觀點和新方法。以毛澤東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最根本的任務是中國如何革命,如何奪取政權的問題。在這一曆史進程中,我們黨經曆了許多艱難曲折,甚至走了不少彎路,在曆史的關鍵時期,毛澤東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它是一個完整的科學理論體係,也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理論品質的集中體現。
以鄧小平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麵對的是“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鄧小平同誌強調要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開創一條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道路,而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堅持和發展黨的優良學風。正是堅持了理論聯係實際的優良學風,鄧小平理論第一次比較係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這樣的經濟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係列基本問題,它是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涵蓋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軍事、外交、統一戰線、黨的建設等方麵比較完備的科學體係,又是需要從各方麵進一步豐富發展的科學體係。
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麵對國際國內形勢發生深刻變化的曆史關頭,當務之急和最為根本的就是圍繞“什麼是共產黨,怎樣建設共產黨”這個重大時代課題,著眼於不斷增強黨的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不斷提高黨的執政水平和領導能力,帶領人民不斷開拓前進並立於不敗之地。江澤民“三個代表”光輝學說的提出,就是對我們黨當前所麵臨的這個重大時代課題的科學回答。十六大以後,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一方麵繼續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麵向前推進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另一方麵又根據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要求,提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兩大戰略思想。這兩大戰略思想,在理論上進一步揭示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豐富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內容,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新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反映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科學發展觀是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重大發展,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觀。科學發展觀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既繼承前人又勇於創新,深刻闡明了發展的本質、內涵和基本要求,揭示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標誌著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二、黨的優良學風是中國社會發展和全麵進步的助推器
關於學風問題,毛澤東早在延安時期就對全黨說過:“學風問題是領導機關、全體幹部、全體黨員的思想方法問題,是我們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態度問題,是全黨同誌的工作態度問題。既然是這樣,學風問題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第一個重要的問題。”中國共產黨曆來十分重視學風建設,並把學風建設作為黨的作風建設的基礎性工程。今天,我們黨要帶領全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和發揚馬克思主義學風,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水平,對於實現黨的奮鬥目標,永葆我們黨的生命力和先進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