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整風,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方法對周圍的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在黨內蔚然成風,這對於克服主觀主義尤其是教條主義,推進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工作,正確地製定和貫徹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從而保證抗日戰爭乃至解放戰爭的勝利,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四、有力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延安整風運動的落腳點
整風運動的宗旨在於促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解決如何學習和應用的問題。整風運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運動合乎邏輯的發展,是中國化運動內容的深化和規模的擴大,完成使全黨在思想上統一於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毛澤東思想指導之下的重要目標。
(一)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來研究與分析中國革命的實際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要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來研究中國的實際,揭示中國的客觀實際及其發展的規律性,回答和解決中國革命遇到的各種問題。“中國共產黨人隻有在他們善於應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善於應用列寧斯大林關於中國革命的學說,進一步地從中國的曆史實際和革命實際的認真研究中,在各方麵作出合乎中國需要的理論性的創造,才叫做理論和實際相聯係。”
經過延安整風,實事求是成為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最集中最簡明的表述。堅持實事求是,實行理論與實踐的密切結合,是中國共產黨加強先進性建設的思想武器。毛澤東曾經形象地比喻說,我們黨在沒有大炮、飛機的條件下,創造了八路軍、新四軍,對於馬克思主義也是一樣,我們要把馬克思主義運用於中國革命的實際,在中國創造出一些新的東西。隻是一般的理論,不用於中國的實際,打不得敵人。他還說,全世界自古以來,沒有任何學問、任何東西是完全的,是再不向前發展的。地球是在發展的,太陽是在發展的,這就是世界。馬克思主義也是一樣,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不斷進行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堅持用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這是在整風中得出的符合曆史邏輯的科學結論,也是今天我們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的基本經驗。
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國革命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創造了完全適合中國國情的馬克思主義,“這是中國人民偉大無比的勝利,是馬克思主義在人類1/4到1/5的人口中取得了決定勝利的曆史標誌”。
(二)表達馬克思主義要有中國的語言和風格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內容,就是要將馬克思主義從形式上“化”成中國民族的東西,具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從而能夠較為容易地為中國人民所接受。
按毛澤東的闡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包括兩方麵內容:一是指馬克思主義在內容上的中國化,二是指馬克思主義表現形式上的中國化,即馬克思主義要取得“民族的形式”,使馬克思主義通俗化大眾化。毛澤東講到的“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使之在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是指把歐洲文字和文風表述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闡釋成用中國文字和文風表述的具有中國特點的馬克思主義。他提倡用“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來代替教條主義文風,實際上就是馬克思主義表現形式上的大眾化和通俗化。
隻有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受到廣大人民群眾歡迎,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才是真正民族化、科學化、大眾化的馬克思主義。為此,毛澤東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優秀文化緊密結合,創造性地提出了好些新概念,如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有的放矢、學以致用、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等等。正是由於這些巨大的創造,使得馬克思主義理論能夠迅速民族化、大眾化,成為我國廣大人民群眾手中進行革命和建設的銳利思想武器,也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革命實踐相統一的毛澤東思想的一個重大特色。
(三)根據新的情況和實踐創新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具有強大生命力,根本原因就在於它是來源於實踐並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的科學理論。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之所以能夠成功,根本原因就在於中國共產黨是把馬克思主義正確運用於實踐並在實踐中不斷創造新理論的黨。毛澤東一貫認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認識的變遷、科技的進步、時代的演變而不斷發展的。如果這種發展停滯了,僵化了,那就背離了馬克思主義的本性,成了假的、死的、臭的“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不同於別的學術理論,它是指導無產階級進行革命鬥爭的應用性的理論,這就決定了它必須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1943年7月,王稼祥在《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明確提出馬克思主義需要創造的觀點,他說:“一個政黨應有革命的理論,一個共產黨員應有以馬列主義為基礎而與本國革命經驗本國現實相結合的革命理論,不如是,政黨無法存在,它所領導的革命運動無法勝利。中國是一個大國,中國共產黨應當是一個大黨,中國共產黨應當有中國共產主義的理論。”這個理論“是創造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它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它是中國的共產主義,中國的布爾什維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