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認識(2 / 3)

為了堅持實事求是,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經曆了長期的革命實踐和理論思考。在整風運動中,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根本法則、活的靈魂加以提煉,用極富中國特色的成語概括為“實事求是”。實事求是的提出和被全黨所接受,標誌著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本質的認識達到成熟。它像一麵旗幟指引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同時毛澤東還從哲學的理論高度,對中國共產黨過去屢次所犯的右傾和“左”傾錯誤,特別是王明的“左”傾錯誤進行了深刻的反思,認為這些錯誤的發生與全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薄弱有關。要從思想路線的高度總結黨的曆史經驗教訓,必須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路線問題歸根結底是哲學的基本問題。毛澤東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末期和抗戰初期所寫的《實踐論》和《矛盾論》,以掃除教條主義思想為主要目標,論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原理和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論證了要正確認識中國革命的特點和規律,就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係實際,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為理論聯係實際、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奠定了理論基礎,也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奠定了哲學基礎。

毛澤東在教育全黨要實事求是的同時,還身體力行,率先垂範。如在1943年整風運動中,康生等人背離了中央製定的關於審幹工作的方針和政策,使許多同誌被扣上“反革命”“特務”和“叛徒”的帽子,毛澤東及時發現了擴大化的錯誤,並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予以糾正,對受迫害的同誌進行平反。為了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1943年8月,中央通過了《關於審查幹部的決定》,明確規定了審幹工作的方針和政策,強調必須實事求是,保證了審幹工作的順利開展。

毛澤東在延安把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曆史,概括為不斷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而實事求是作為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思想路線,在延安時期日臻成熟,並為全黨所接受,成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從中國共產黨和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的曆史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什麼時候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原則,我們的革命就能成功,什麼時候背離理論聯係實際、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形而上學地、僵化地、保守地、片麵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我們的革命事業就會遭受挫折甚至失敗。

三、馬克思主義民族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應有之義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創立馬克思主義時,就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工人沒有祖國”,但是工人“本身還是民族的”。這說明無產階級的國際性和民族性是辯證統一的,無產階級的世界性、國際性蘊藏在民族性之中。馬克思、恩格斯還強調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原理“是現存階級的鬥爭,我們眼前的曆史運動的真實關係的一般表述”,這些理論的實際運用,正如《共產黨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曆史條件為轉移”。這就是說在民族國家還存在的條件下,馬克思主義一旦與現實世界發生聯係,成為一個民族的無產階級的思想理論和行動綱領,就必須與各民族的實際問題相結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創造性地解決本民族、本國家的實際問題。因此,馬克思主義民族化是馬克思主義的題中之義,當然也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題中應有之義,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原則。

延安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十分重視對中國優秀曆史文化遺產的批判和繼承,充分地援引中國人熟悉的名言、警句與諺語,來闡述馬克思主義的原理,使得毛澤東思想無論在表達方式上,還是在思維方式上,都帶著濃鬱的民族色彩,如“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等。這樣的例子在毛澤東思想的經典著作中俯拾皆是,帶有明顯的中國特性,使中國老百姓易於接受,並轉化為自己的指導思想。

抗日戰爭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麵對特殊的國際環境、戰爭環境和自然環境,繼承中華民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拚搏進取精神,堅定不移地提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獨立自主原則和獨立自主山地遊擊戰的軍事方針。1941年,皖南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大義為重,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精神,開展了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維護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團結,並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這一係列重大問題的解決,表明中國共產黨逐漸走向成熟,顯示了中國共產黨人獨立自主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決心和能力。

尤其重要的是,延安時期,毛澤東十分重視對中國國情的研究,包括中國的社會性質、社會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及其變化、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特點和走向等,進而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民族特征相結合。從1939年到1940年,毛澤東先後發表了《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等文章,他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的概念,係統地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社會的理論。毛澤東指出:“現時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已不是舊式的一般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這種革命已經過時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在此理論基礎上,毛澤東為中國設計了一個既不同於歐美式的資產階級共和國,也不同於蘇聯式的無產階級專政的新民主主義共和國。在新民主主義的共和國中,新民主主義的政治是:國體——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政體——民主集中製;新民主主義的經濟製度就是把操縱國計民生的大銀行、大工業、大商業,收歸新民主主義的共和國所有,使之成為社會主義性質的國有經濟,同時允許不能操縱國計民生的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沒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實行“耕者有其田”;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這樣,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就繪製出了一個全新的中國的藍圖,為中國革命指明了目標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