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政治報告使與會者深受啟迪,特別是毛澤東提出的“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的論斷,更是中國共產黨人在經曆了中國革命的失敗和挫折的痛苦教訓中,從同黨內各種錯誤傾向進行的鬥爭中所得出的重要結論。
10月15日,張聞天向全會作《關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與黨的組織問題》的報告。張聞天在報告的“緒言”中指出:“馬克思主義的原則、方法是國際性的,但我們是在中國做組織工作,一定要嚴格估計到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思想、民族習慣、道德的特點,正確認識這些特點,再來決定我們的鬥爭形式、組織形式、工作方法。”“我們要使組織工作中國化,否則我們就不是中國的共產黨員。將外國黨的決定搬到中國來用,是一定要碰釘子的。所以不僅要懂得馬克思主義的原則,而且要在民族環境中來實現這些原則。”張聞天的這一論述,從一個側麵闡明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在毛澤東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任務後,與會的同誌在發言中紛紛表示讚成。徐特立發言說:“我們研究馬克思主義要中國化,我們的理論從具體實際情形得來,我們的決策就是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的。”謝覺哉在發言中說:“我黨朱(德)毛(澤東)領袖,都是了解中國古今實際情況,是能中國化的。”
11月5日下午和6日下午,毛澤東在全會上作結論報告。在5日下午所作的結論報告第一個問題“六中全會的成功”時,毛澤東指出:這次會議是一個好的會議,是黨的曆史上少有的,討論的問題多,經驗豐富,態度認真。我們黨奮鬥了十七年,空前地進步了,黨已經能夠更靈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於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
11月6日,六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擴大的六中全會決議案》和《關於中央委員會工作規則與紀律的決定》等黨規黨紀。《中共擴大的六中全會決議案》向全黨發出號召:“必須加緊認真地提高全黨理論的水平,自下而上一致地努力學習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理論,學會靈活的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及國際經驗應用到中國每一個實際鬥爭中來,研究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研究中國曆史,提高工農幹部和一般黨員的文化水平,更加改進《新華日報》《解放》《群眾》等的內容,大力設立各級培養幹部的學校、訓練班等。”
六屆六中全會在結束各項議程後,由王稼祥致閉幕詞,王稼祥在閉幕詞中指出:“中共六次擴大的中央全會開了一個多月的會議,現在結束了。這次得到了大的成績,大的進步。大會中所估計所想的問題,在大會結束時已變成了事實。此次大會表示我們已掌握馬列主義,以之分析具體的複雜的環境,定出正確的政策與方針。此次大會表示了黨的團結與一致。此次會在黨中央占重要地位,總結了過去的經驗,定出了工作,將會完成光榮的任務。此次會在中華民族史上亦有重大的意義,推動抗日戰爭走向最後的勝利。”
中共六屆六中全會向全黨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任務後,得到了全黨同誌的積極響應,從而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進程。經過延安整風運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真正被賦予了鮮明的民族形式和時代內容,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曆史性飛躍,產生了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毛澤東思想。在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旗幟指引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奪取了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並且結束了國民黨反動派在大陸的統治,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在鞏固政權、恢複國民經濟和實行民主改革的基礎上,建立了社會主義製度,並開始探索中國社會主義的建設道路。在這一探索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積累了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在探索中得到的正麵經驗和反麵教訓,都是黨的寶貴財富,並為後來的繼續探索奠定了基礎。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我們黨召開了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曆史新時期。在改革開放的曆史進程中,我們黨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形成了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曆史進程,寫下了嶄新的篇章,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政治報告中指出:“《共產黨宣言》發表以來近一百六十年的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隻有與本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展同進步、與人民群眾共命運,才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感召力。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曆史進程中,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是一個重要的裏程碑。我們回顧曆史,更要與時俱進。在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征程上,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也必將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