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研究(3 / 3)

4.幫助學生端正從事學校活動的態度

學生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通常基於兩種情況,被迫和自願。在我們的訪談和平時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了解到,新生往往比較響應學校的各項號召,積極參加各類活動,並主動加入各種社團,但是能夠堅持下來的很少。參加全國智能車大賽的學生介紹,他們都是大一加入科協的,當時有200多人,但到目前堅持下來的,不到5人。還有一種被迫的情況,在去年某校的創業大賽中,參賽學生絕大多數反映是被迫的。學生以應付的態度來應對學校開展的各類課外活動,不但浪費了資源,更浪費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因而,若要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各類活動之中,以幫助其端正態度,培養興趣,才能讓學生通過學生活動將實踐能力提高。

5.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其課餘活動的收獲

行為受動機的影響,包括外在因素的激勵,也包括內在動機的驅動。學生參加學校開展的各類活動,受到來自學校的外來因素激勵,產生外在因素拉動效應,而出於學生自己的興趣或對活動過程與結果的認可而主動參與,則產生內在因素驅動效應。外在拉動效應如果沒有得到內在動機驅動的配合,就會產生被迫感,學生則會采取應付的態度。內在動機沒有形成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學生對外在誘因沒有達到一定的認可程度,即對參與活動所獲得的結果不認可。我們曾專門就學生參與課外學術科技製作活動的熱衷情況與學生進行交流。開始大家都比較感興趣,但了解具體情況後,就會感到有困難,並且認為與繼續升學、將來從事的工作無關。在具體指導過程中發現,還有一部分學生出於對榮譽的追求,隻希望參與其中,不想付諸行動。

通常情況下,我們將結果作為其收獲,如獲獎。但是,實踐能力的培養往往在於參與活動的過程,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演習新的方法、思考新的問題、接觸新的領域,不斷將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運用於新的行動之中,實踐能力隨之不斷得到培養和發展。因此,有必要在思想上加強學生對於參加活動過程的重要性,而不能一味強調獲獎等結果。我們在2008年指導學生參加創業大賽的時候,給學生提出的目標就是注重過程、關心每一個環節,不要考慮結果。事實也表明,省級金獎的結果給學生帶來的遠不及學生從過程中體驗到的收獲,他們找到了自己的興趣,學會了如何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

幫助學生認識參加學校活動的收獲也就是幫助其認識到過程的重要性,這提醒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各類活動過程中,不要隻強調結果,而要學生關注過程,更不能把學生當作參加比賽的工具。

6.完善教學實踐環節,合理安排學習與實踐

完善教學實踐環節,合理安排學習與實踐。大學生能否接受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並積極參與其中,不但與學生主觀上的態度有關,還與學校的活動安排有關。目前有各類課外學術科技製作活動,如挑戰杯、數學建模、職業生涯規劃、電子商務等,還有團委領導下的各種社團活動、暑期實踐活動等。這些活動從學生的不同方麵進行專業性、社會性實踐能力的培養。這些活動的專業性決定了其並不適合所有的學生,尤其是普通本專科的學生,在時間上尤其付出的不同,但是學校組織的考試環節卻一視同仁,有些學生為了應對考試而放棄活動。這從我們的相關研究結果也可發現,自學時間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發生衝突的。筆者詢問過幾名參加全國大學生科技製作比賽的學生,對於是否能自如地應對考試,他們表示成績不是很好,因為科技製作往往涉及的專業知識要超出課堂知識,有些專業課程的知識還尚未用到,所以隻能在考前臨時複習,那樣成績不會太高,有些甚至勉強及格。

參考文獻

[ ]趙建華.大學生實踐能力的概念、結構與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大學教學,2009,7:67-69

[2]鄧輝,李炳煌.大學生實踐能力結構分析與提升[J].求索,2008,3:162-163

[3]劉德宇.關於加強大學生實踐能力建設的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11:17-19

[4]劉磊.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論綱[D].遼寧師範大學博士生學位論文,2007

[5]李慶豐,趙一夫.大學生實踐能力調查: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的視角[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8,1:106-124

[6]郝延軍等.應用型新建本科院校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模式研究[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科科學版),2009,12:89-92

[7]熊秋媛.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1,3:11-112

[8]傅維利等.國外高校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科學,2005,2: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