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研究(2 / 3)

三、我國普通本科院校麵臨的新問題

在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方麵,我國各級政府及各單位院校均有大力舉措,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由於外部環境、學生群體和社會需求都在不斷發生變化,原有的模式將隨之產生一些不適的問題。

1.科技競賽覆蓋麵小,學生分層

東南大學兩度“挑戰杯”捧杯,其中主要隊員戴戈同學1人獲得7項創新成果,兩度參加“挑戰杯”競賽,分獲特等獎、一等獎和二等獎,2項成果被企業購買。(鳳啟龍)為能獲得競賽成績,有些院校往往隻在競賽前選擇少數尖子學生,不惜一次投入大量的資金,專門開小灶、進行集中培訓,並以高獎金刺激參賽學生和指導教師。從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角度,競賽並沒有促進教學模式改革,也沒有激發廣大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專業實踐能力。還是按照原有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這是與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目的和精神背道而馳的。(韋文祥)

2.針對專業技能,缺少綜合實訓

各種賽事中,工科類的專業實踐能力可以通過有效的科技科研課題來訓練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產業的邊界越來越模糊,學生的技能也被要求越來越全麵。具有針對性的實踐能力的訓練主要針對學生專業技能,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從長期來看,也就嚴重製約了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加強。如何能夠將計劃付諸實施,能夠進行科技成果產業化,有針對性的研究並不多。目前一些技術型小微企業的發展瓶頸,多是因為創始人以技術出身而缺乏係統的管理思維和方法而形成的。

3.缺乏普遍適用性

普通本科院校在資金、人才等方麵存在的“先天不足”,使其在實驗教學平台、外部合作等方麵均存在不利因素,學生群體的差異也使得在教學改革等方麵遇到許多難以解決的實際問題。如由於學習能力及學習基礎的問題,很難開展拓展性的教學討論和設計等活動。治標不治本的教學、實驗、競賽及實習還未能具有普遍適用性。

四、啟示及建議

1.以明確的目標培養獨立思考及運用理論的能力

學生是否能夠進行獨立的實踐,關鍵在於其對某一問題是否有自己的看法,並能夠將這種想法執行到底。那麼,就需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要有自己的思維模式。如何能夠進行獨立的思考,需要一定的理論知識和邏輯能力。

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是形成理論的基礎也是檢驗理論的依據。在此過程中,設計的培養項目需要集中反映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並引導學生通過實踐運用理論,檢驗理論,發展理論。

由於學生對於教師所設計的實踐項目賦予了不同的理解,可能存在培養目標和學習目標不一致的現象。如招聘實驗,設計的目標是希望學生能夠在認識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對招聘具有新的更深層次的理解,並能夠將其思想通過實驗體現出來。可是,在實驗報告中我們依然能夠發現,學生隻是參與了一次招聘,並且對於招聘的理解非常有限。因此在項目設計開始就需要考慮如何結合課堂教學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並進行必要的指點。

2.學生分層,有針對性地培養

學生能力有差異,需要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在一次同幾位“課外學術科技製作”獲獎的學生的交談中得知,他們均是所在係科協的成員,從大一加入到大三參加比賽,要經過將近三年的自學,其中會遇到各種困難。因此,能夠堅持下來的不到10%,他們最初的200多名科協成員,最後隻有不到10名同學參加了比賽,當然獲獎的就更少了。由此,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具備創新能力,有必要將學生分層,根據各自特點和愛好及特長進行有針對性地培養。

3.正確引導學生認識畢業意向同實踐能力培養之間的關係

近年來,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但在校大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及假期外出打工時數逐年增加,校園內招聘廣告到處張貼,周末的街頭到處是大學生在搞促銷。我們的相關研究結果表明,畢業意向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具有顯著的直接作用,畢業意向的選擇影響學生對於學習、實踐等方麵的態度和方向,從而影響其實踐能力的提高。隻有正確認識畢業意向同培養實踐能力之間的關係,才能樹立正確的學習與實踐態度,明確學習與實踐的方向。如果學生沒有明確自己將來的目標,畢業意向不明確,則會阻礙其實踐能力的培養。從另外的角度說明,其實踐能力本身就包含了其對自己人生規劃的能力。因此,需要對在校學生進行必要的畢業意向方麵的引導,使其能夠有明確的培養目標,不但利於實踐能力的培養,更利於其各項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