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元法應依照以下方法來推理:
1.人的三元卦命。三元卦命也叫福元或福德,俗稱為人的命相。過去比較常用的推算方法是“野馬跳澗法”,“排山掌法”。《八宅十書》中所錄野馬跳澗法的歌訣是:野馬跳澗走,從寅數到狗,一年格一位,不用亥子醜。後來又有了東西四宅法,依照後天八卦方位來推出人的命相,將坎、震、巽、離定為東四命;艮、坤、乾、兌定為西四命。宅的卦象也按照後天八卦方位被定出了東宅與西宅。將坎、震、巽、離定為東四宅;艮、坤、乾、兌定為西四宅。東四命適宜於住東四宅,西四命適宜於住西四宅。卦象又與五行相配。如乾屬金,坎屬水,艮屬土,震屬木,巽屬木,離屬火,坤屬土,兌屬金。土生金,故將屬土或屬金的艮、坤、乾、兌四命和四象同歸為一類,稱西四命。水生木,木生火,故將坎、震、巽、離四命和四卦象歸為東四命。
2.東西四命不宜相混。中國風水中所稱的“陽宅三要”是指門、主臥室和廚房,它們的安置是很講究的,東四卦位為門時,主臥室和灶是不宜安在西四卦位上的。同理,西四卦位為門時,主臥室與灶也不宜安在東四卦位上。
二、大遊年法
大遊年法亦稱“九星飛宮法”,“八門套九星法”。此法是指宇宙星辰的飛遊,不涉及人的理念認識。大遊年法所反映的是北鬥七星對地球及地球生物的影響規律,所以指的也僅僅是天地相配的規律,即所謂的“地氣納天”的學說。《青囊海角經》中說:“蓋地無精氣,以星光為精氣;地無吉凶,以星氣為吉凶。”《陽宅十書》中雲:“天上之九星,為地下之九宮,司人間禍福,其應如響。”大遊年法是將建築物依照八卦分為九宮,使建築物呈現出“九宮圖”,然後將主居室或主門定為“伏位”,按照順時針旋轉的方向,除去門和主居室後,所剩之七宮與北鬥相匹配,可以得出生氣,天醫,延年,絕命,五鬼,六煞,禍害的布局與五行相克相生密切地聯係起來,找出適應人的生存環境的新布局。所謂“九星”就是北鬥七星外加左輔右弼二星。
大遊年法是中國風水對氣的認識。“大”是指“氣”的形態而言的,因為氣的形態是“其小無內,其大無外”所以言之為“大”。遊是指氣的運動規律,氣是旋轉遊動著的物質,飛騰變化,周流八宮。中國風水認為,氣有直有曲,吉氣走曲,煞氣走直。“曲則有情”,“曲徑通幽”,指的就是吉氣。年是氣的變化周期,也就是風水中所謂的“風水流轉”之意。流轉不同於流年,流年是易學和風水學中所指的六十花甲的推排順序。
大遊年法的運用。
1.先以九宮格劃分,然後以八卦排出方位。
2.確定主門或正房所處的宮位為“伏位”。伏位也叫“氣口”。
3.依照八卦方位,按大遊年歌訣順布除輔弼二星(為門的左右)以外的七星,與宅門之外的其他宮卦對應。
八門套九星歌訣曰:
“六乾門為伏位,六天五禍絕延生。”(由乾一伏位,以後天八卦,依順時針排列,如坎一六煞,艮一天醫,餘類推)
坎門為伏位,五天生延絕禍六,
艮門為伏位,六絕禍生延天五,
震門為伏位,延生禍絕五天六,
巽門為伏位,天五六禍生絕延,
離門為伏位,六五絕延禍生天,
兌門為伏位,生禍延絕六五天,
中門為伏位,男坤門、女艮門。
爻變歌訣曰:
上二為五下二天,中變絕命自古然,
上一為生初變禍,二變六煞全變延。
八卦在家庭中(父母、三兒、三女)的相生相克是:
延年:凡“夫妻正配”都是延年。乾門、坤位是延年,金土相生,老夫老妻。
生氣,一是異性相生,二是相生或相比,乾門,兌位是生氣,金金相比。
天醫,同性相生或相比。坤門,兌位是天醫。
絕命,異性相克。乾門,離位是絕命,金被火克。
五鬼,同性相克。
六煞,同性相克。
禍害,異性相克。
三、穿宮九星法
穿宮九星法也叫“九星穿宮法”、“五星穿宮法”、“貫井法”等。所謂“穿宮”,是指宅門之內的儀門,貫是指貫穿或貫串之意。井是指天井,即“庭院”。“穿宮法”是運用在進深而重疊宅院的建築設計方法上的。陽宅在中國風水中有“靜、動、變、化”四格局。進深隻有一層的房屋建築被稱做“靜宅”;二至五層的建築群被稱做“動宅”,這種建築,中間有腰房或門牆將其分隔開來;六至十層進深的房屋建築群稱為“變宅”;十一至十五層進深的房屋建築群稱為“化宅”。樓房沒有進深而為層數,其推算方法相同。中國風水學將這種格局變化稱做“生蕃”,將宅子進深稱做蕃層,或稱“蕃星貫井”、“九星貫井”。蕃,既有翻轉之寓意,又有繁殖之寓意,取其延綿不斷之吉祥用意。
“動宅”至五層而止,“變”、“化”之宅則以五為基數而翻番,這是何故,因為我國古人的思維模式是以五段法演進的,如:民間常說的“一五,一十”,又如五行的金木水火土。《易經》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都是由六個爻象組成,從第一爻開始,到第五爻,都是反映事物的發展過程,而到了第六爻的時候,事物的性質開始轉變,另一個循環過程即將開始。因此,中國古代沒有七和八這樣的哲理。古人很忌諱七、八,這是因為中國有俗語叫做“亂七八糟”,有了七,就得亂,八出現是很糟的事情。這也是《易經》在反映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基本原則和理論。古人信奉五,認為五是吉祥的,如五福臨門、五子登科等。所以,宅院的層數是以五為基數來翻番的,從六十四爻卦象上可以看出古人對事物認識的觀念,如乾卦的第一爻叫“初九”,爻辭是“潛龍易用”,就是說,時機還未成熟,不能妄用。第二爻叫“九二”,爻辭是“見龍在田,利見大人”,是說利好,但也不可以用。第三爻叫“九三”,爻辭是“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說的是事物的形勢很好,但須提高警惕,才能無災無害。第四爻叫“九四”,爻辭是“或躍在淵,無咎”,是說形勢不可擋,已成定局。第五爻叫“九五”,爻辭是“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說的是事物已經到了完美階段,一片光明景象。這五個卦爻是反映事物發展規律的。到了第六個爻辭就是“亢龍有悔”了,是反映事物由盛到衰的,也就是“物極必反、盛極必衰”。這就是古人信奉五為吉祥的根本。
四、截路分房法
截路分房法是將群宅院分隔成獨立的小宅院,然後用大遊年法、穿宮九星法來布局。《陽宅十書》中說:“其法凡宅中有牆隔斷,牆間開有門,其九星即當從此院起,與別院並無關涉……故一宅之內各分各院,各取吉凶。”這就是我國傳統民居的大宅院用牆分隔成多個小院落的原因。現在的單元樓房類似於大宅院,須用穿宮九星法來進行“蕃層”布局,或依照截路分房法將各自的主門作為伏位來順布流年九星。
五、二十四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