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風水(1)(3 / 3)

中國術數學原理是:人為自然界天地作用的產物,人在天地間的生存、運動,宇宙萬物的生存運動,都是在時間與空間中進行的,因此,天、地、人以及宇宙運動無不受到一種“數”的製約,數也就是一種存在,數的存在形式怎樣?是點、是線、是力、是波、是場、是聯係、是規律,大概是這一切的總和。

堪輿

堪輿最早出自漢朝淮南王劉安主持門客所著《淮南子》,即《淮南鴻烈》第三卷《天文訓》,其中雲“堪輿徐行,雄以音知雌”。其訓說:“天地運行之道,致月令有陰陽變化,有相衝克之時,也有和合之時,前者凶,後者吉。”蓋“堪輿”之義,實為天地之道。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雲:“堪,地突也。”“輿,車輿也。”又曾經說:“堪,天道,輿,地道。”“堪輿是謂天地之道。”司馬遷在《史記》中有《日者烈傳》,言及此時卜筮者流有“堪輿家”。東漢初,班固所著《漢書·藝文誌》卷十中始載有堪輿理論專著,有謂《堪輿金匱》十四卷,與言陰陽五行,時令月辰,災應諸書同列“五行家”類,為當時的“數術”六種之一。班固評五行家曰:“其法亦起五德終始,推其極則無不至,而小數家因此以為吉凶,而行於世,寖以相亂”。又在《數術略》末總論雲:“數術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職也。”

堪輿術在漢唐極盛,其中對後世影響頗深的有唐人呂才出自《堪輿經》的五姓之說,即五音姓利之說,“言五姓者,宮、商、角、徵、羽等,天下萬物。悉配屬之,行事吉凶,依此為法”。唐賈公彥疏引《周禮》和《問占夢注》亦可知堪輿之義。

中國風水將宇宙萬物萬事之間的關係納入“風水羅盤”進行堪輿,其中有無窮的奧妙。晚唐風水大師楊筠在他的《青囊奧旨》中說:“先天羅經十二位,後天方用幹支聚。四維八幹輔支位,母子公孫同一類。二十四山雙雙起,少有時師知此義。”那麼這些玄奧又是出自哪裏?據說,《青囊》是堪輿學的秘本著作,在我國古代是極為流行和很有影響的。因此,後世也將青囊作為堪輿學或風水的代名詞。如唐代詩人陳子昂在《陳伯玉集》中的《酬田逸人遊岩見尋不遇題隱居裏壁》一詩中就有“傳道尋仙友,青囊讀卜來”之句,其中所言青囊就指流行於世的《青囊》之著。

青囊最早典出《晉書·郭璞傳》。傳雲:郭璞,“好古文奇字,妙於陰陽算曆。有郭公者,客居河東,精於筮卜,璞從之受業。公以青囊中書九卷與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術,攘災轉禍,通政天方,雖京房,管輅不能過也。”“璞門人趙載嚐竊青囊書,未及讀,而為火焚。”這段文字將郭璞得青囊,以及青囊所指說得很清楚,但又將青囊說得很玄。又有《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經》序提到了青囊,並將該書的含義作了概括雲:“青囊內傳,海角秘文,浮黎正統,鎮世鱉極,八卦八門,六甲天書,始青之下,囊萬象。”說明此書是窮極陰陽八卦,包羅萬象的著作,而且是“始青”之紀出世的作品。

我國古代風水中經常出現並運用很廣泛的青鳥,也與堪輿相關。有關青鳥的說法很多,一般認為“青鳥氏”是古代記時的天文曆法之官,屬於上究天文的官。《左傳·昭公十七年》中雲:“少昊之國,以‘百鳥名百官’,其中青鳥氏,司啟也。”《山海經》中又將青鳥說成是西王母的使臣。漢代班固所著《漢武故事》一書中亦有此說,雲:“七月七,上於承華殿齋,日正中,忽見有青鳥從西方來集殿前。上問東方朔,朔對曰:‘西王母暮必降尊像,上宜灑掃以待之’。”故而,後人又將青鳥作為傳遞信息的使者。唐代詩人李商隱在《無題》一詩中雲:“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從以上這些古籍所載可以看出青鳥與“墓”和“祭掃”有關。從李商隱詩中又可以看出,青鳥應當是探陰宅之路的使臣。因為“蓬山此去無多路”的蓬山應指蓬草叢生的靈山,“殷勤探看”,指的是對靈山的勘察。

青鳥是我國古代專門相塚、相墓的堪輿學家,是地道的陰宅專家,因此,古人就以他的人名來專門指陰陽風水。曆史上對青鳥的說法很多,有說青鳥是黃帝時期的人,如晉代葛洪在《抱樸子內篇·極言》中就言說:“昔黃帝……相地理則書青鳥子說。”宋代張君房在《雲笈七簽》中就載有《軒轅本紀》其中雲:“黃帝始畫野分州,有青鳥子,能相地理,帝問之以製經。”也有說青鳥子是商周時期的人,更有人說青鳥子是秦人,並著有《青鳥經》一書。

青鳥子的風水學到了唐代才頗有名聲,士庶均以青鳥為風水規則,並被一些文人墨客讚之。如劉禹錫在《劉夢得集》中的《河南觀察使故相國袁公挽歌之三》中雲:“地得青鳥相,賓驚白鶴飛。”柳宗元在《柳先生集》中的《伯祖妣趙郡夫人墓誌銘》中雲:“艮之山,兌之水,靈之車,當返此,子孫萬代承靈址,誰之言者青鳥子。”

青鳥子有著作流傳於世,《四庫全書》將其著作輯入,名為《青鳥先生葬經》,但已非青鳥子古本之《相塚書》或《葬書》了。《青鳥先生葬經》為後世陰宅風水的宗法之書。

從青鳥子的相塚、相墓來看,自青鳥子開始,就已經將堪輿學或稱風水學進行了分類,形成了陽宅堪輿家(即專門從事為活人的擇地、擇居、相宅及規劃營建等活動)和陰宅堪輿(即專門從事為死人擇地、擇墓以及規劃營建)兩大分支。他們各有所長,各有學說,成為陰陽學理論的主流。

陰陽學說

“一陰一陽謂之道”,這是陰陽學說的精髓。陰陽這一概念起源於夏朝。它的依據是成於夏朝的《連山》一書。《連山》中已出現了陰爻“一一”和陽爻“一”這樣的符號。據《山海經》稱:伏羲得河圖,夏人因亡,說《連山》;黃帝得河圖,商人因之,曰《歸藏》;烈山氏得河圖,周人因之,曰《周易》。從中可以看出,《連山》、《歸藏》、《周易》都是由《河圖》衍化而來的但各有不同。

陰陽學將宇宙萬物分為陰與陽兩大類,認為事物的形成發展與變化,都是由陰陽兩氣的運動與轉換規律所產生的結果。它們是可以互動互變的。最早的陰陽概念是建立在陽光的向背基礎上的,向陽的一麵被稱為陽,背陽的一麵則稱為陰。陰陽學將這一自然規律廣泛運用到自然界和社會界的所有現象。將陰陽的屬性概括為,凡明亮的、上麵的、外麵的、熱的、動的、快的、雄性的、剛強的,以及單數的,都是屬於陽;凡黑暗的、下麵的、裏麵的、寒的、靜的、慢的、雌性的、柔弱的,以及雙數的,都屬於陰。陰陽的規律是陰陽互根,也就是事物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麵,具有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特點,是處在統一體內的。

在陰陽學說下,陰陽作為行業出現在民間為人們相陽宅、相陰宅。

相陽宅法是古代風水術中有關居住建築選址、布局、處理及確定興造時間的方法及理論。其中“形法”是擇址選形之用,“理法”則偏重於確定宅內方位格局,“日法”是用於吉日良辰以事興造。此外,還有“符鎮法”,此為補救各法選擇不利所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