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社稷江山都有定數,武帝所夢,正是漢室後世之兆。山崩乃社稷變故之兆。應在了一百餘年後,即公元23年,更始帝劉玄身上,他登基後不久,便有王莽篡政的變故,漢室皇權歸了王莽,劉氏後人猶如山崩地陷,一時亂了方寸,與西海幹枯之兆相應。幸有光武帝劉秀於公元32年登基,建都洛陽,漢室中興,史稱“東漢”。西漢、東漢正應了日落日出之兆。劉秀所建東漢政權在一百二十餘年後的公元168年,漢靈帝劉宏登基,世事動亂不定。公元190年時,漢獻帝劉協登基,漢室江山不穩,飄搖中出現了三國鼎立的政治局麵,此乃武帝在米脂所雲:三門鼎立,四象不全之兆。後三國歸晉。
武帝於米脂帶走了一位絕代佳人,並對她大加讚賞,讚其為百年難遇之絕色。此辭驚動了砦下所鎮九龍中的一條草龍,它決心要出世現身,以美色陪伴君王。心想,一位民間女子尚且受到帝王之寵愛,自己身為龍種,更有美色媚人,隻因不得時機,困在砦下。三百餘年後的一天夜裏,終於在鎮砦天兵一個打盹的瞬間,草龍從天兵身邊悄悄溜出,來到人間後朝著月宮祭拜,祈得了月華之容、冰輪之肌,投胎到米脂砦內的一戶人家。
漢室江山興也在米脂,敗也在米脂。米脂儒者將武帝的一個凶夢圓得天衣無縫,使漢室天下得以相承。又有米脂女子陪伴武帝,侍奉殷勤,商議國事,大漢興也。貂蟬因是孽龍轉世,使漢室江山三分後歸晉,乃亂世女子。
《三國誌》與《後漢書》俱雲:初平三年(192),呂布與王允合謀將董卓殺了。《三國演義》雲:王允將貂蟬獻於董卓這年貂蟬“年方二八”,即十六歲。依此來推算,貂蟬應是公元176年出生。
陝北民間傳說,貂蟬祈得了月華之精,所以有嫦娥的閉月羞花之貌。說她出生的這年,陝北大旱,百花不敢開放,寸草不敢生長,這樣的情形一直持續了三年之久,致使陝北災荒不斷,餓殍遍野。貂蟬的父母為了逃荒,帶著三歲的貂蟬一路南下來到長安城中苦度時日。大約在貂蟬十二三歲時,司徒王允在長安城內見到了賣唱的貂蟬。貂蟬不僅人長得漂亮,而且歌也唱得好。她的演唱才能源自她的父母。因米脂地處邊關要塞,各民族雜居之地,其所兼容的是各民族的文化精華,既有漢宮秋幃之腔,又有大漠雄渾、鏗鏘之曲,所以討得王允的喜歡,王允將她買進府中做歌伎。貂蟬為了報答王允之恩,在董卓與呂布父子之間使美人計,最終除掉了董卓。
貂蟬自白門樓被曹操命人送至許昌後再沒有出現過,不知所歸。陝北民間則傳說,曹操回到許昌後,欲納貂蟬為妾,在群臣勸諫下作罷,但又不願讓別人占了貂蟬,意欲除之,又下不了手。忽然想起關羽不近女色,讓他去殺,以觀其行究竟如何。關羽領命後手持青龍偃月刀直奔貂蟬住所,進得門來,隻見貂蟬宛然一笑,渾身上下便酥軟了。又聽貂蟬說道:自古美人配英雄,當今天下英雄僅有呂布與你二人,美人即奴。如今呂布已死,你我二人正是天作地合的一對英雄美人夫妻,你我二人何不做了長久夫妻,以享天倫?又何必聽那曹阿瞞之言來殺害於我呢?關羽聽後,實在不忍心殺了貂蟬,便攜刀而去。自此有了“英雄難過美人關”的說法。曹操見關羽沒將貂蟬殺掉,便讓張飛去殺。張飛手執丈八蛇矛來殺貂蟬。貂蟬知張飛是一粗人,但為人豪爽,必須用激將之法才可免遭殺身之禍。便對張飛說:你一個蓋世英雄,不在戰場上斬將奪帥,偏要殺我一個柔弱女子,難道你就不怕世人恥笑於你?一句話問得張飛羞慚不已,便埋麵逃走了。曹操又派趙雲去斬貂蟬,貂蟬問趙雲:你又何故殺我?趙雲說,奉丞相之命,何敢違抗。貂蟬說:我深知你是一位節義之士,大凡常人都事不過三,你是第三個來殺我的,這與你節義美名相符嗎?趙雲聽後,收劍離去。曹操一看,關張趙三人都沒將貂蟬殺掉,但留她在世是萬萬不能的。便親自提劍來殺,貂蟬對曹操說,凡事有再一再二,你為什麼再三還要再四?曹操說,我向來是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我不管再三、再四。貂蟬說,古人雲,丞相肚裏能撐船?你一個堂堂丞相連我一個柔弱女子都容不得,何能肚裏撐船?又怎麼能做得丞相?殺了我,世人又怎麼看你?一句話問得曹操啞口無言,沉思片刻後說,罷、罷,我放你一條生路,任你去吧。
貂蟬被曹操放出後,一路恍恍惚惚,不知所往。一日來到鹿邑太上老君神殿,向老君祈禱後福。忽然,殿外走進一個白須老頭,為貂蟬指點迷津說:你前世本是孽龍,不該出現,卻犯了天規來到人間,還得修煉以成正果,萬萬不可有非分之想,否則就會失去人身,成為毛皮之物,永無出頭之日。貂蟬問老者,何處是我的修煉之所?老者說:“天地茫茫,無有定所,來處乃去處,去處乃來處,陰陽合德,輪回輾轉,此道乃一也之說。”貂蟬明白了,她從米脂而來,應回米脂而去,遂向老者叩首拜別,回米脂修煉。
貂蟬回到米脂以後,在一個叫做艾蒿溝的地方找了一個山洞裏修煉起來。修行一千餘年後來到白雲山三清殿中向太上老君討封,意欲登仙而去。太上老君依道規掐算,貂蟬的修煉期限還應有五百年,不準其名列仙班。貂蟬憤恨不已,在世未能酬誌,修煉未能得道,便對太上老君有所不恭。老君怒斥道:你斷送了漢家四百年天下,本當苦修以成正果,而今卻有憤恨之意,我讓你永無登仙之日!遂將拂塵一揚,貂蟬在殿下變成了一隻狐狸。貂蟬將自身上下打量後,羞慚難耐,一口氣跑下山來,回到米脂,在西門下亂挖。這一挖不要緊,卻放出了一條混世蒼龍,就是明末時期的闖王李自成。貂蟬一看放出了一條蒼龍,知道犯了道規,太上老君是決不饒恕的,便飛奔而去,一路逃到子洲大王山下何家溝的一座菩薩廟內。此廟正是觀音菩薩在凡間的行宮,觀音菩薩收留了貂蟬。
太上老君在三清殿內忽然覺得微微震動,掐指一算,貂蟬在米脂放出了一條孽龍。趕緊離宮,來到米脂時,貂蟬已經逃了。將拂塵一揚,又將西門鎮了,一路追趕貂蟬,準備緝拿問罪。追至何家溝上空,有觀音菩薩擋住,向老君說情,放過貂蟬,日後訓導則是。老君見有觀音說情,也就罷了。
貂蟬皈依佛門後,確實改邪歸正了,為民間治病祛疾很是靈驗。尤其在民國初年時期,她附身於一個名叫何青勝的巫師,給很多人治好了頑疾。
韓世忠
韓世忠在陝北民間沒有傳說,但他是我國曆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他是南宋時期的抗金名將,與抗金英雄嶽飛齊名,甚至在功名方麵要高於嶽飛,隻因他對朝廷的議和不滿,被朝廷奪去兵權而聲名低於一心忠於朝廷的嶽飛,故而使後人對他的知曉比嶽飛要少一些。
韓世忠,字良臣,延安府綏德人氏。少年時期,勇猛之性就異於常人。十八歲時應募從戎,能挽強弓、馳戰馬,勇力冠於三軍。在同西夏作戰中,屢立戰功。在討平“勝捷軍”叛亂時,奮力死戰,又累立戰功,從小校遷升為果州團練使。在此期間,曾以偏將的軍階率軍到浙江參加了鎮壓方臘起義的戰鬥。這大概就是他與嶽飛的不同之處,以致後世的文人墨客將足夠的曆史丹青潑灑在了嶽飛的身上,而在韓世忠的身上隻點綴了幾點濃墨重彩。雖然如此,也使他不失民族英雄的氣概。諸如,宋金戰爭爆發以後,他在北方力抗金軍,以五十騎之數,擊敗金軍二千餘騎;在濟州(今山東巨野)率千餘人抵抗金軍數萬之眾,並單騎衝入金軍陣內,斬其首領。這在抗金史上也是為數甚少的戰例。又如,建炎四年(1129),韓世忠在升任浙西製置使以後,鎮守鎮江(今屬江蘇省),金國統帥完顏宗弼(兀術)帶領金兵十萬南侵,分路渡過長江,宋朝江防軍隊潰敗,形勢十分危急。韓世忠立即移屯金、焦,阻截敵軍的北歸水路。在此期間,兀術約戰又不能取勝,向韓世忠行賄又遭到拒絕,自己被阻在江南,江北援軍又被隔絕,處境十分危急。這時,韓世忠之妻梁紅玉親自擊鼓助戰,將士們人人奮勇,屢敗金兵。宋、金兩軍沿江西上,且戰且行,最後,韓世忠以八百水軍將兀術十萬金軍圍困於黃天蕩(今南京東)之中,長達四十八日之久,兀術幾乎被生擒。後來,由於一個姓王的漢奸為兀術出謀劃策,才使他得以渡江逃遁北歸。這次戰役中,韓世忠以少勝多,功績卓著,升任為檢校少師、節度使和神武左軍都統製。第二年,兀術又和偽齊劉豫的軍隊分道南侵,韓世忠正在南京建康、鎮江、淮東宣撫使任上,聞此軍情後,立即率師渡江,屯守在揚州城北的大儀鎮,迎拒強敵。他在防地後邊豎立了木棚,自絕退路,以此來表明誓與金軍死戰到底的決心。他又分兵五部,設伏二十餘處,約定以鼓聲為號令,屆時夾擊敵軍。當金軍偏師剛一到達,鼓聲大作,伏兵齊發,長斧砍截,鐵騎馳逐,金軍陣勢大亂,人馬遭斃者甚眾,潰敗逃竄。韓世忠乘勢統率軍隊追殺出去,直抵淮河南岸,將士們奮擊爭渡的敵軍,金兵被踐踏和溺死者極多。兀術聞知此訊後,連夜率軍北遁,江淮地區才賴以保全。當時的國人認為大儀之戰,乃為“中興武功第一”。韓世忠任京城、淮東路宣撫處置使,駐節楚州(今江蘇淮安市),部眾雖僅三萬,但敵軍畏懼“韓家軍”威勢,不敢南侵達數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