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中國
出版線上
作者:李絳(大陸)
作為傳統的圖書零售旺季,1~3月份受元旦和春節雙節的雙重帶動,各地的銷售市場均有不錯的表現,其中文學、少兒、生活三大板塊表現尤為突出,讀者選書的重點也在這段時間回歸到家庭生活中來。禮盒裝形式的套書近幾年一直有著上佳的市場表現,雖然定價頗高,但精致的印刷裝幀和精美的包裝設計還是讓它們成功擠入佳節贈品的行列之中。在宏觀政策層麵,隨著十八大的閉幕,文化產業迎來新一輪的整合與強化,圖書行業的主管部門新聞出版總署與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式合並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紙質媒體與視聽媒體終於攜手並進了,雖然與先前的三部委(文化部、新聞出版總署、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合並的傳聞稍有偏差,但國家將加大文化產業整合,促進“大文化”大發展的決心和信心已可見一斑,圖書出版行業的多媒體時代已正式拉開大幕,而對於眾多嚐試做大做強的出版集團而言,無疑又拓寬了發展的新方向。
世界說中國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實力逐漸增強,近年來更是一舉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可否認,中國的崛起已然成為世界性的話題,世界各國不斷地將目光聚焦在中國身上,希望吃透個中奧秘。而對於成長中的中國而言,同樣十分迫切地渴望看清世界眼中的自己,了解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態度,進而明確自身的新定位。在圖書出版中,中國主題的圖書增長較快,其中以政治、經濟類圖書尤甚。而新春伊始,作為新世紀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權力交接,十八大的召開不僅在國內熱議不斷,更是引起海外各大媒體的廣泛關注,無疑為繁榮的中國主題圖書市場平添了一把火。
在近期眾多的中國主題圖書中,最為搶眼的恰巧是兩本引進版圖書,它們同時來自美國的兩位中國問題研究專家,其中一本是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所著的《論中國》,另一本則是曾擔任哈佛大學東亞中心主任的著名學者傅高義所著的《鄧小平時代》。
前者的作者基辛格是每一位希望了解中美關係的讀者都不可繞開的名字。作為美國尼克鬆時代的國務卿,他親手奠定並見證了兩國關係從無到有的質的飛躍,雖然遠離政壇已久,卻一直對大洋彼岸的中國保持著積極的關注。《論中國》是其最新論著,也是其唯一一部關於中國問題的專著,濃縮了其數十年研究中國的成果和精華。作品自英文版麵世後,即迅速被出版社引進國內出版,去年10月份一麵世即占據了開卷非虛構類圖書榜的冠軍之位,成為該榜單為數甚少的政治類冠軍圖書,半年來也一直保持著不錯的銷售成績,足見中國讀者對這位“老朋友之言”的濃厚興趣和高度重視。在本書中,基辛格以一位資深外交家和思想家的獨特視角,條分縷析地整理了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的外交傳統,從圍棋文化與孫子兵法中探尋中國人的戰略思維模式,特別是試圖揭示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外交戰略的製定和決策機製,並深度解讀了抗美援朝、中美建交、三次台海危機等重大外交事件。而作為曆史的親曆者,作者同樣在書中記錄了自己與毛澤東、鄧小平等中國數代領導人的交往過程,其史料價值彌足珍貴。
另作《鄧小平時代》的作者傅高義教授為中國讀者所熟知是因為其對日本問題的相關研究,並通過《日本的新中產階級》、《日本第一:對美國的啟示》、《日本仍是第一嗎?》等一係列作品奠定了其日本問題研究的權威地位。對於同樣身處東亞的中國,作者的關注程度絲毫不亞於其對日本的興趣,早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已通過資料搜羅和實地考察出版了《共產主義製度下的廣州(1949~1968)》、《領先一步:改革開放的廣東》等研究著作。新著《鄧小平時代》是作者2000年從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榮退之後,耗時10年才完成的一部鴻篇巨製。作者秉承學者的專業性和嚴肅性,不顧70歲高齡,親自沿著鄧小平的足跡走訪了四川廣安、江西瑞金以及太行山區等地,並采訪了多位與鄧小平接觸過的各國政要,包括江澤民、李光耀、卡特、基辛格等。全書僅注釋部分,就多達100多頁,曆史資料之詳實,同類作品中無出其右。作者在書中對鄧小平這位深刻影響了中國和世界曆史走向、改變了當代中國人命運的偉人在政治、經濟、外交、軍事方麵的獨特貢獻進行了高度概括,並對中國驚險崎嶇的改革開放史進行了完整的闡釋。作品英文版自問世後,立即引起國外主流媒體的集體關注,《紐約時報》更是罕見地先後發表兩次書評,給該作予以盛讚,認為其是一部“詳盡的、及時的文獻之作”,是“迄今為止中國驚人而坎坷的經濟改革之路的最全麵的記錄”。而港台地區及大陸三地先後出版本地版譯本,表明了華文圈對該作的積極認可,作品大陸版自今年1月分平裝本和精裝本同時上市,雖然二者均定價不菲,但卻依舊受到廣大讀者的追捧,時常出沒於各類暢銷榜中。而隨著十八大閉幕後,新一輪改革議程即將啟動,關於如何進一步做好政治、經濟領域的改革已然成為當下社會的焦點和熱點,這部關於改革開放奠基人和掌舵者鄧小平的傳記之作,適逢其時,其市場潛力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