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2月21日,廈門杏林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頒發了“關於同意為楊衢雲樹立紀念碑,籌建紀念館”批文,12月29日,一條“關於同意成立楊衢雲民主革命史研究會”的批文通過廈門杏林區人民政府辦公室下達,按照章程,他們將會對楊衢雲民主革命史進行研究,並發動海內外同胞集資為其樹立紀念碑,興建紀念館。
1999年3月25日,廈門市海滄台商投資區社會事務局頒發了“關於同意為楊衢雲撥付紀念碑、紀念館籌建經費”的批文,這年六月,中國人民政協廈門市杏林區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出版了《杏林文史資料•楊衢雲研究專集》,1999年至2000年間,楊丕漢先生、吳瑩人、楊興安等人組織成立了楊衢雲先烈百年祭籌備小組,在這一年間,他們通過香港各界將楊衢雲先烈的生平事跡廣為傳播。
2011年1月11日,在楊衢雲先烈逝世的110周年紀念日這一天,香港各界為其送去了35個花圈,向楊衢雲先烈致敬,並在無名墓碑前舉行了拜祭儀式,楊丕漢先生將這一幕在菲律賓一些報刊上刊登了出來。這樣的行動獲得了包括泰國楊氏宗親會等海外社團的支持,他們相繼在海外舉行了對楊衢雲先烈事跡追思悼念的活動。
2011年4月30日,香港有二十多個團體在北角新都會大酒店,共同舉辦了各界慶祝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暨香港興中會首任會長楊衢雲先烈逝世110周年紀念大會。
2011年1月11日,香港《文彙報》刊登了悼念中國民主革命先驅、香港興中會首任會長楊衢雲逝世110周年係列廣告。在隨後的第110天,即4月30日當天,為懷念楊衢雲先烈,《文彙報》刊出了110人的全版版麵。
5月11日,在小西灣福建中學的大禮堂,他們舉辦了“慶祝辛亥革命100周年暨紀念楊衢雲先烈專題展”,楊丕漢先生介紹說:“這個專題展展期至今年年底。除此之外,我們正計劃盡快製作一套紀念郵票,將楊衢雲先烈一生的事跡濃縮在紀念郵票裏,展現在世人的視線裏,喚起世人對楊衢雲先烈的懷念和肯定。”
經過十五年時間不斷地奔走,經過十五年的努力爭取,在社會各界人士的呼籲和關注下,配以月刊、雜誌、電視等媒體的傳播:2009年,伴隨著《十月圍城》的放映,以張學友飾演的楊衢雲被槍殺為整個故事的開篇,讓香港以及其它地方越來越多的人士知道了楊衢雲先烈;今年1月,《虎門報》社長偕同夫人親往香港,進行了實地考察,在調訪楊衢雲先烈的生平後,3月21日,在《虎門報》上用了整整兩個版麵、將近一萬字,刊登了楊衢雲先烈的生平,用來紀念他,懷念他。在這些舉措的共同配合下,楊丕漢先生等人終於喜見成果,那些被遺失、被遺忘、被百年曆史塵埃淹沒的記憶,在一個個活動的影響下,終於被一點點拾起,拚湊成一幅較為完整的圖畫,展現在大家的眼前。
如今,他們正在全力向香港特區政府爭取為楊衢雲的烈士墓碑立碑,並收到香港古跡古物處致信道:“正積極向有關部門商討,計劃爭取在本年年中完成。”聽聞這件事,楊丕漢先生等人頓時欣喜,他說:“這位革命先烈已經無名無姓上百年,是該還他以名字,為其豎一個墓碑,以慰烈士之靈。”
這十五年來,楊丕漢先生用心、用時最多的就是這件事。十五年過去了,為楊衢雲先烈正名的路還在繼續,撥開籠罩在楊衢雲英魂上空的烏雲,讓絢爛的陽光灑下,是楊丕漢先生等人追求的目標,亦是他在十五年過去後依舊執著著的夢想,這份夢想裏,有他作為楊氏後人的一份責任心,更有他的一顆強烈跳動著的民族愛國心,以及對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