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醫
作者:薛峰
近年來幾乎每個在大城市生活的人,都要和三高作鬥爭。所謂三高,就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54歲的我,血壓很正常,主要是和高血糖、高血脂作鬥爭。
先說說我的血壓。年輕的時候我的血壓是60-90mmHg,70-90mmHg,現在是70-120mmHg,去年體檢是70-110mmHg。關鍵是低壓一直都是70mmHg,這很讓我自豪。低血壓有什麼意義,許多人不知道。人體有大約10萬公裏長的血管,最細的血管其直徑無法測量,隻能說一個細胞通過都有困難。血管負責輸送血液,裏麵是人體需要的營養和氧氣。如果血管出毛病,運輸就要出毛病。比如糖尿病病人最後為什麼會失明,就是因為血糖高,糖分把眼部的毛細血管堵住了,眼部失去了營養、氧氣,最後壞死。
然而,現代人生活那麼好,吃的比古代的皇帝還好,血必然要糨。一糨,血管就要粥樣硬化,血流就不暢,心髒為了把血打過去必然要增加血壓。於是血壓的高壓就高了。
如果血管粥樣硬化,堵得比較厲害,像北京現在的路況似的,低壓也要升高。低壓是血液回流時的血壓。低壓高意味著回流不暢。我們單位前兩年有個人心髒病猝死,是在體育運動間歇時去世的,此人平時卻很少鍛煉。這個病,叫心髒跳動暫停症。其機理是血太糨,熱起來後一休息,突然變涼,恢複了過去的糨,血壓不能把血打回心髒,造成心肌梗死。可見低血壓很重要。它意味著血液可以輕輕鬆鬆地回到心髒。
這些道理美國人四十多年前就研究出來了。後來,這些不再尖端的東西先後刊登在美國通俗雜誌《讀者文摘》上。再後來,三十多年前,我國的科學出版社把這些知識集合在一起,以中英文對照的形式出了一本書,叫《人體自述》,三十多年來,我常讀這本書並且以它指導生活。
再說說我的血糖。2005年體檢,我的血糖指標還是4.8mmol/L,前年就達到了6.03mmol/L。於是,我每天打3個小時籃球,跳兩個小時交際舞,再爬半個小時的樓,騎車兩個小時,那是不小的運動量,血糖控製得比較合適。可是去年9月初我去外地旅遊了十來天,吃的比平時好,運動比平時少,基本上沒運動。所以體檢結果一出來,血糖是6.04mmol/L。沒見好轉。這之後,我就開始注意了:早就不敢吃油炸的雞蛋裹饅頭蘸白糖當早餐了,一年來雞蛋炒飯也很少吃了。早餐主要喝粥。如果前一天的米飯無處打掃,就做個雞蛋西紅柿湯泡飯吃。
控製血脂我主要是管住自己的嘴。這些年我對補鈣很在意,要做一個硬骨頭的人,摔了跟頭不骨折的人,所以一直喝牛奶,前年最多時每天3瓶牛奶,1斤多。牛奶每百克含油量為3.6%以上。僅喝奶我每天就攝入二十多克油。而國家健康部門的建議是每天油的攝入量不能超過25克。油是含熱量很高的物質,隻有大運動量訓練才能消耗掉。於是我改為每天1瓶奶,一頓一個炒菜後,血脂明顯下降。
油炸花生米物美價廉,過去是我的最愛,現在也不敢吃了。饞得不行時,我用大鹽粒炒,後來基本上不買花生米了。葵花子也不吃了。基本上不吃油炸食品,油炸方便麵更不吃。油餅是每個老北京的最愛,我也有20年不吃了。買豬肉從來隻買裏脊,因為它是純瘦肉。前年體檢我的甘油三酯是3.6mmol/L,控了一年,去年9月初體檢甘油三酯為2.35mmol/L。盡管還是中度脂肪肝,但是效果挺明顯,可以說比較成功。以後還要把控油進行下去,比如說主要吃生拌菜和煮菜,燉腔骨每周隻吃一次。堅決不進稻香村點心店的大門。把芝麻醬也忌點兒,那玩意兒含油量也挺大。
我的膽固醇也值得說說。蛋白質是人需要的主要營養成分之一,進入人體後以膽固醇的方式存在。沒它不行,多了也不行。它有三個指標:總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此三項我前年分別為:4.56mmol/L,1.41mmol/L,2.42mmol/L;去年分別為:4.15mmol/L,1.12mmol/L,1.98mmol/L。三項的正常值分別為:3.1-5.7mmol/L,0.83-1.96mmol/L,0-3.2mmol/L。我的都在正常範圍內。
高密度膽固醇就像布質雨衣裏的膠皮似的,給血管的裏子掛一層膜,以防止低密度(壞)膽固醇掛在上麵。掛了,就使血管粥樣硬化,血壓升高。低密度膽固醇卻是專門負責堵血管的。
雖然低密度膽固醇越少越好,但是各種蛋白質進入人體後,首先都要以低密度膽固醇的形式存在。誰吃得越“貴”,誰就死得越早,這是一條鐵律。怎樣把壞膽固醇變成好膽固醇?隻有一個辦法,就是體育鍛煉,而且要有點兒強度,比如老人也不能一點肌肉都沒有,老年婦女為什麼易患糖尿病,主要是肌肉太少,而肌肉是負責消耗血糖的,所以肌肉發達的人愛餓,那是天然的“降糖靈”。總之太懶不行。
(責編:田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