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雜誌的編輯聽說凡要去篁嶺,就在QQ上留言,指名要寫篁嶺的稿子,囑咐凡多拍些照片。
網上的朋友也得知凡要去篁嶺,紛紛祝凡一路平安!
凡臨走的時候,還借了一部相機。唯獨卓不知凡的行跡。後來聽說凡借了一部相機,凡的女友告訴卓凡去的篁嶺,本來還著急的他才不作聲。他知道隻要給凡一個目標,凡就會朝向前走,不會發生什麼意外。
凡在家呆的時間太久,心情多少有點壓抑。安靜的古村落會給凡的失眠帶來很大的好處。
果然篁嶺的夜晚很靜,靜得掉根針都能聽見,那是鋼針點擊地板的響聲。
古色古香的店麵,幽長深邃的街巷,粉牆黛瓦的徽派建築,讓凡看得眼花繚亂。
她在號稱天街的地方散步,在附近的酒坊裏看別人沽酒,品咂一口桂花釀製的佳釀,穿過半個街巷餘香仍在口中,久久不會揮散。在桂花酒的香氣氤氳下,凡再沒有了前番抑鬱的心結。凡就是凡。
篁嶺與北方的溫差相差很大,凡帶來的衣服明顯厚了,她給自己買了一件白色半袖T恤和一條純棉藍花長款布裙,買了後立馬換上,一雙平底繡花布鞋穿在腳上,走在長長的石板路上,腳底軟得就像踏在懸浮的雲上。
在一家飾品小店,她喜歡上一條民族風格的手鐲和項鏈,並把它們買下,又喜歡上一對孔雀開屏的耳墜,可惜亦凡沒有耳洞,但也買下來握在手中,半天不舍得鬆開。凡決定回到北方之後就去紮一對耳洞。
他打來電話,說點點有點想她。自從她走後,點點開始絕食,後來經過哄騙,一天也隻吃一個蛋黃,問咋辦?她回,那就喂蛋黃,一個蛋黃的營養也夠了。
兩人在電話裏沉默。電話掛掉,她看了看天上的雲影,對自己說天很藍!
對她的篁嶺之行袁似乎不大知情,還是大大咧咧地找她聊天。問篁嶺的景致如何,想不想讓他去當護花使者。她回答很幹脆:不想!
篁嶺有個“三清媚”女子文學社,清雅的房間裏,擺了一個個書架。凡無意中發現後,每天都進去看書,和她們聊天。女子文學館有個寫作營,營長是一位安靜且漂亮的女孩,來自重慶,一襲翠綠色的旗袍配一件玉白色的小褂,修長合體,落落大方。
“三清媚”女子文學社自辦了一本會刊,每期都發表知名作家前來采風創作的文章,凡很喜歡。讀得潛心時,愛不釋手。這大大提高了凡對篁嶺的了解和認識。凡寫了篇2000字的文章,用看到的和聽到的知識,把篁嶺很是讚美了一番,惹的袁不住地大喊遺憾。
凡在篁嶺呆了5天,畢竟還有工作,5天後凡就準備回去了。她喂了一隻可愛的貴賓犬,起名“點點”,自從她出門後就拒絕進食,讓她放心不下。
她從篁嶺下山的那天,袁在QQ上給她發來一串呲牙咧嘴的表情,並在微信朋友圈中扔出一句話:踏遍人間多少地,尋找世上不了情……
他不知道,正是他的意外“插足”,給她添了諸多的麻煩。她看後笑笑。
行李很簡單。打打包,背在肩上,跟隨一家旅行社的順風車。
篁嶺景區的路是盤山道,車子在山頭上繞著,移步換景。凡透過車窗,抬頭望了望高處的篁嶺,古老的房屋立刻被山坡掩藏起來。若不是曾親臨其境,站在山外你都無法想象,高山深處還有那樣一個擁有500年曆史古樸之所,一個沉潛了數百年曆史的幽靜所在。
坐在車裏,凡腦海裏還是篁嶺的模樣,還是她在油菜花叢裏觀察花的形狀的情態。她在古街上漫步,在每一座古老建築前駐足……微雨的天氣裏,有人打著一柄油紙傘過來,一朵朵傘花與她擦肩。窄窄的小巷,縱橫交錯,高低迂回,看似是盡頭,卻又都不是盡頭,總有一個路口讓人在腳下遲疑的瞬間,峰回路轉,像人生。
作者簡介:若荷,女,原名宋尚明,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在《中華散文》《散文選刊》《黃河文學》《山東文學》《滿族文學》《四川文學》《散文百家》《火花》《北方文學》《名作欣賞》《青島文學》《讀者》《芒種》《歲月》等數百家報刊發表作品200多萬字,著有《悠悠茶香》《像一片葉子一樣成長》《高天上的流雲》《善良如嘉木》等多部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