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於金珠調到原運轉車間三班東信號任助理值班員。這個工作,對於金珠而言,似乎是有些“大材小用”。但於金珠明白,這是上級對他的信任。他知道,東場和中、西兩場有著本質的不同,不但地理環境複雜,而且與“人”打交道,以接發客車為主,所以安全係數和服務質量要求更高,很需要業務紮實的人員“坐陣”。於金珠來到了新崗位後,不敢以“業務大拿”自居了,不敢懈怠,他迅速給自己定了“聽、學、走、看、記”五步學習計劃,即聽“老人”介紹經驗、學習新崗技能、走遍東信號每一處地方、看明白線路特點和記牢注意事項,把班前、班中、班後的空餘時間“綁”得死死的。不到一周時間,他不但把助理值班員的業務學得八九不離十,還真把周圍環境摸得清清楚楚,周圍人都很欽佩他的這種敬業態度。他工作中嚴格遵守“四個一”:執行標準一絲不差、作業程序一項不漏、規範用語一字不減、按章作業一秒不搶。確認旅客乘降、行郵、給水及列檢的作業是否完畢是客車助理接發車確認的重點和關鍵,於金珠從不馬虎,特別是在春暑運、節假日旅客高峰時期,就算發車時間再緊、現場旅客再多,他都是一絲不拘確認核對,從不偷工減料,20年來在他沒有發生過一起差錯。日常工作中,向司機傳遞列車編組順序表、指揮發車,按說利用接發車前的空隙到陰涼處避避太陽、到雨搭下裏避避雨,不算什麼大錯,但是於金珠卻認死理,嚴按標準作業,即便天氣條件再惡劣,作業沒完,是堅決不離開作業地點半步。他說:“不知道為什麼,隻有嚴格按標準作業,我才安心。”碰上列車密集接發時,有時要連續作業近5個小時,期間於金珠就一直站在外麵,反複核對查看作業中的每個環節。現在,他早已對日常牽涉到的10個站台、8條到發線的長度、坡度,以及什麼樣的情況下容易出現“防溜不實”、如何監控甩掛車和出庫車、如何快速製定及核對列車編組順序表、非正常情況下如何接發列車等細節了如指掌,夥計們都叫他“活技規”。

有耕耘,就有收獲。於金珠曾先後2次被評為車站崗位技術能手,先後5年被車站授予“先進生產者”稱號。

家庭支持的力量,妻子女兒的關愛,讓他拿出幸福的金鑰匙,開啟履行責任的萬水千山。

於金珠常深有感觸地說:“如果不能全心全意地守護安全,我都對不起妻子兒的付出。”這可不是虛言,全是發自肺腑。

認識於金珠的人都知道,他有個賢惠的好妻子。28年前,在他們大婚的酒席上,妻子劉宏偉曾當著於金珠所有同事的麵做下保證:“既然做了運轉人的妻子,不論多難,我都會把這個家操持好,絕不讓丈夫分心。”她是這麼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這些年,為了讓丈夫安心工作,她毫無有怨言地承擔了所有的家務。每天上班前,她都不忘叮囑丈夫注意安全,認真執行作業標準,集中精力幹好工作,讓丈夫吃好、休息好,不疲勞上班,不為家事分心。每次丈夫來電話她都說:“家裏沒事,有我呢,你放心吧,隻要你平平安安的……”每次丈夫休班回家,她就換著花樣做他最喜歡吃的飯菜,聽他說說站裏的事情,講講職工們的趣事,溫馨和諧。

去年10月的一天中午,突然大雨傾盆。當時,已過雨季,正在值班的於金珠沒有帶雨具,眼瞅著又要出場作業,於金珠很是無奈。正後悔沒有收聽天氣預報時,他突然聽到有人敲門,打開房門往外一看,心裏頓時湧上一股熱流,眼淚就要奪眶而出,原來是妻子冒雨把雨衣送來了,知道妻子有關節炎的他心疼得將妻子迎進屋,並握著妻子冰涼的手鄭重地向她保證,下次絕對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一時間把整間屋裏的人全逗樂了。

夥計們常說:“於金珠很幸福,因為他不僅有個好妻子,還有個好女兒。”

女兒於娜自記事以來,也許是受母親的影響,打小就做起了父親的“安全員”。為了讓下夜班的父親睡個安穩覺,保證第二天工作時精力充沛,時刻保持好心情,她經常像個小大人一樣親自在家門口“站崗放哨”,時不時地攆走三五成群的嬉鬧孩童。趕上於金珠休班遇上下雪時,於娜會乖巧地跟著父母,陪著他們一同到車站除雪,那其樂融融的場麵常常成為車站職工戰風雪過程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上學後,於娜常常用自己的零花錢為父親買些有關安全類的書籍,拿給父親翻看。有時,看到父親累了,她還會主動拿起書,為父親念讀,讓父親多積累些安全知識。上班後,不能時常陪父親的於娜,為父親買了部智能手機,並手把手教會父親接發微信,而她自己則將編輯好的安全資料通過微信發給父親,時不時提醒父親安全的重要性。

妻子兒的付出,鑄就了於金珠今天的成績,他感謝妻子兒,更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於金珠常對夥計們說:“思想開小差想要違章時,多想想自己的家,想想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其實,這句話既是說給別人聽的,也是講給自己聽的。在於金珠的固有思想裏,守護安全就是守護幸福。

2014年7月2日6時20分,知道暑運期間客流量較大、旅客列車較為密集的於金珠強化作業標準落實,提前出場核對待發客車輛數及狀態。在核對9道K7270次客車體時,發現股道停留了14輛車,比計劃多出5輛,於金珠嚇了一跳,當即重新反複核對,最終確定是“出事了”。他趕忙記下多出來的客車車號,並向車站值班員報告。原來,調車組人員在取車時,誤將編組5輛的6251次車體一同取出。幸虧於金珠發現及報告及時,為調車組重新編組贏取時間,才沒有造成客車晚點事故的發生。事後,大家都對他按標作業的態度心服口服。

車站聯勞的合作,班組氣氛的和諧,讓他甘當標準的守護神,迎來安全牢固的彩霞滿天。

這些年,於金珠不僅守護著自己的安全,也同樣用心嗬護著車站和鐵路的安全。他常說:“我多囉嗦點,多走點,多看點,安全問題自然會少點。”

施工作業對於助理值班員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考驗,於金珠每次都嚴格按標準用語與值班員聯控,聽不準或認為重要時還反複確認、提醒。2003年,車站進行一周多的計算機聯鎖改造大型施工,這期間非正常接發車頻繁,在無聯鎖的情況下,需要助理值班員反複確認接發車作業條件,以確保列車接發安全。在這種情況,於金珠更是不敢怠慢,有時根據現場施工作業變化,要反複確認上幾遍,甚至十幾遍,碰上時間緊時,個別值班員有點不耐煩:“說一遍就得了唄,喊這麼多遍幹什麼?”可於金珠卻擲地有聲地回答:“這就是規章、就是規定,不執行絕對不行。”就這樣,他以實際行動確保了施工作業安全和列車安全正點。在他的一再堅持和影響下,班組其他職工在有施工作業或遇到異常情況時,都能嚴格聯控互控,確保了行車作業的安全。

在工作期間,他發現人員扒乘、防溜不實等隱患數不勝數,也正因如此,他時常能夠獲得站裏防止事故的獎勵。對於獎勵,於金珠並不是很在乎,他說:“發現問題不是為了拿錢,隻要能盡最大能力去防止每一件事故發生,確保每一趟列車安全運行,心裏比吃蜜都甜。”

2014年1月14日9時40分,剛剛完成客車組成編製工作的於金珠,正準備喝口水,提提精神迎接即將到來的作業高峰。多年作業中養成的習慣,使他對現場情況格外注意,目光時不時掃向窗外。突然間,他發現在8道停留的2052次待發客車體正向東緩緩移動。“車咋動了?”“難不成是掛頭?”“不對呀!2052次11時多才開,機車不可能出來這麼早。”他帶著心中的幾個疑問向事發地點跑去。離近看清後,他心裏咯噔一下,原來真的是車體在整體向東溜逸,且越來越靠近接K7072次旅客列車股道。如果再繼續下去,溜出的車體不但會擠壞岔子,還會造成東端咽喉區無法正常接發列車,後果將不堪設想。事態緊急,他立即拿起電台,邊向車站值班員報告,邊拎起備品櫃前的一隻鐵鞋向溜逸車體跑去。到達目的地後,他快速準確地在與餐車連接的軟臥車後位車輪處下了鐵鞋。車體停了,沒有壓上道口,更沒有過標,於金珠這才鬆了口氣,低頭發現手指已被低溫鐵鞋粘掉了塊皮。

打那以後,於金珠不但更加勤學苦練,心細如發,還從此養成“囉嗦”的毛病。每到發車高峰期、施工作業期及夜班作業時間,大家常能聽到他的安全提示。有時,同樣的話語他一個班能“囉嗦”十幾遍,但是班中夥計們都很喜歡他的這種“囉嗦”,因為正是有了他的“囉嗦”,才能更容易地發現和消滅許多隱藏的事故苗頭,大家也才能更安全。

雖然於金珠不是“官”,但特愛“管閑事”,隻要碰上職工違章,他都會直言不諱指出。去年暑運的一天,客流量很大,於金珠在做完發車前準備工作後,一邊觀察旅客上車情況,一邊確認發車條件,以做到心中有數。此時,他不經意間發現一名站台客運員正與列車員聊得火熱,他當即走到那名客運員身前及時提醒。那名客運員隨口道:“於哥,這是我朋友,再說就聊幾句也不算什麼大事,難道你就沒有這樣的時候?”於金珠聽了笑笑說:“我是有和朋友聊天的時候,但決不在執行作業任務的情況下聊天。這樣吧,咱倆打個賭,如果你能說出我哪一天和你犯同樣的錯誤,我不但任憑你說教,還請你吃飯,如果不能,你就抓緊組織旅客上車吧?”知道於金珠是“安全標兵”的那名客運員哪敢和老於打這樣的賭,立即臉一紅,恢複正常工作。

像這種情況,於金珠每遇見一次就管一次,時間長了,職工們都不敢在他旁邊違章違紀,還送他一個綽號叫“鐵麵於”。他呢,則是喜滋滋地接受了,並在得閑時與職工們笑談:“隻要能切實保證現場安全,我就是成為‘鐵麵於’又能如何。”

在運轉場摸爬滾打了這麼多年,於金珠深知,個人保安全遠不如集體守護安全的力量大,而要想凝聚這股力量,離不開真情感化。

做為一名老黨員,於金珠始終堅持吃苦在前、受用在後,以真情關愛班組中的每一名職工。平日裏趕上接發車頻繁、吃飯時間緊張的情況,他總是讓夥計們先吃,自己則是最後一個。換季時節,早晚溫差較大,若不注意,極易被感冒纏身。每到這個時候,於金珠都在班前準備些預防藥品,帶到崗位,名義上是給自己預備的,可實際上更多地是留給了患病的夥計們。這樣一來,極大程度上避免了職工因患病請假的情況,同時,也避免造成班中人員的安全隱患。東信號的助理值班員一般是兩人一組,轉換值崗,在與身體狀況不太好的工友搭夥時,每到雨雪天,他都堅持“一個人能幹得過來時盡量不換崗”的工作準則,讓夥伴多在屋裏養身體。被他關愛久了,職工們都很自然地升起一種“於哥都對我們這樣了,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保證安全”的思想,並開始很自覺地與他共同守護安全。

於金珠針對新職人員自身工作經驗不足、安全意識不高、業務素質不強、“兩違”現象較多的情況,認真抓好新人培養,發揮好傳幫帶作用。他從最基本的作業開始抓起,與青工一起學習業務知識、對相關規定進行探討,為青工們講解工作中的關鍵點、關鍵環節,以及相關的規章製度等,堅持抓新職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實作能力,讓青工認識到任何的規章製度都是用鮮血換來的,是容不得半點馬虎的。由於他的親和力強,青工們都願意向他學習業務,提升安全意識。在他的帶領下,青工自覺落實作業標準成為了一種習慣,他所在的班組已連續數年消滅青工“兩違”。不僅如此,他還經常與班組夥計們一同學習事故案例、互相提問規章、對答聯控用語、練習行車憑證填記、演練應急處理,同時傳授業務經驗,提升班組整體業務水平和保安全能力。

生活中,他熱情、真誠、樂於助人,每當同事家中有事時,總能見到他熱情而忙碌的身影;每當有職工遇到困難時,他總是熱心幫助,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班組中有名職工身患疾病,常年需要打針吃藥,昂貴的醫藥費占據了大部分的家庭開支,生活比較困難。由於生活拮據,這名職工很是自卑,性格孤僻,不願與其他人接觸,更不願參加班組活動。知道這種情況後,於金珠時常自掏腰包買些營養品登門探望和慰問,陪他聊天解悶,帶去關懷溫暖。在家中有好菜時,常常多做出一份,帶去給這名困難兄弟嚐嚐鮮。一來二去,這名職工性格逐漸開朗起來,與班組其他人也能和睦相處了。他常感慨地對其他班組人說:“是於哥帶給了我生活的希望,讓我又活出個人樣,我這一輩子都不會忘記他的這份恩情。”

在他濃濃親情的感染下,班組內部氣氛和諧,成為了全站無安全事故、無事故苗頭的“放心班組”,2012年被車站評為“先進班組”,2014年被路局評為“先進班組”。

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牡丹江站向上而進取的形象,看到了我們全國鐵路千千萬萬個鐵路人的縮影,隨著共和國前進的步伐,隨著中國高速鐵路的發展,我們看到了未來全國鐵路將創造更輝煌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