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科學發展觀與和諧發展(2 / 3)

社會主義社會根除了產生於資本主義社會不合理的社會製度根源,但是仍然可能存在著發展觀和實踐方式的不科學不合理的問題。事實也證明,我國以往的經濟社會發展之所以出現許多不和諧的問題,有的問題還相當的嚴重,就是由於落後的(有時甚至是錯誤的)發展觀以及粗放式的發展方式所導致的。實現發展的和諧性,就是要揚棄以往不科學不合理的發展觀和實踐方式,追求我們黨所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和合理的實踐方式。

二、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

它體現為以下三點具體內容:一是以實現人的全麵發展為目標;二是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三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經濟、政治、文化需要,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那麼這些內容與和諧發展又有什麼關係呢?

首先,隻有堅持以實現人的全麵發展為目標,才能實現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我國現代化建設實踐表明,人的素質的高低,受教育程度,人的價值觀念、思維能力、行為方式和創新意識等現代化的程度,直接決定了人們在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的作用,尤其在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日新月異的情況下,人的素質對發展先進生產力已經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說,當今世界的競爭,根本上是人的競爭,是人的素質的競爭。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而在生產力中,人又是核心要素,其他要素隻有通過人才能起作用。我國改革的實踐證明,促進人的全麵發展,不僅對生產力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也對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的變革與完善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因此,不斷提高全體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不斷促進他們的身心和諧,以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始終是我們黨必須履行的核心要務。從經濟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講,沒有人的全麵發展,就沒有人自身、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關係的全麵的和諧發展,也就沒有我國的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的和諧發展;沒有高素質的社會主義新人的發展壯大,社會主義的發展就必然缺乏後勁。我們應該注意到,當前在人的全麵發展問題上還存在著一些不和諧的現象,比如在人與社會的關係上,一定程度上出現了人被物化的現象,人在社會中找不到應有的主體地位;在人與人的關係上,出現了貧富懸殊、不公正和冷漠自私的現象;在人與自身的關係上,某種程度上存在著靈魂與肉體的衝突,許多人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麵或多或少地存在問題。回避矛盾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我們隻有認真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堅持以實現人的全麵發展為目標,采取切實措施,“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尊重和保障人權,包括公民的政治、經濟、文化權利;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創造人們平等發展、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社會環境”,以促進人的勞動能力、社會關係和個體素質諸方麵的自由而又充分的發展,才能不斷消除那些不和諧的現象,從而推動社會主義社會的和諧發展。

其次,隻有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才能促進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唯物史觀告訴我們,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曆史發展的主體。作為以唯物史觀為自己理論指導的中國共產黨,必須理論聯係實際,真正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全心全意地為廣大人民群眾謀求體現他們根本利益的發展。如果不能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製定我們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不能夠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那麼,也就肯定無法充分調動全體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樣一來,不僅不能夠使經濟社會和諧發展,而且會最終危及社會主義的政權。

最後,隻有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經濟、政治、文化需要,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才能使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全體人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既是現代化進程中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主義和諧發展的標誌。相反,如果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推進,社會財富越來越集中在少數社會群體和社會成員一方,那麼就說明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隻是為少數社會群體少數人所享用。這樣的發展不可能是和諧的發展,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如果產生了什麼新的資產階級,那我們就真是走了邪路了”。

總之,科學發展觀堅持的以人為本,就是突出人是社會的核心和主體,而和諧發展從根本上講,也就是圍繞人這一核心和主動協調處理好各個方麵的關係,保證經濟、政治、文化以及環境等各個層次結構中的各個要素之間的協調和發展。沒有以人為本這一理念,就無法全麵落實科學發展觀,也無法實現社會主義的和諧發展。

三、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是實現“五個統籌”

“五個統籌”的實質就是要努力實現社會各方麵的和諧發展。從唯物辯證法的視野來看,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為了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就必須善於發現矛盾、分析矛盾和解決矛盾。在我國發展的關鍵時期和改革的攻堅階段,人與自然的矛盾、城鄉矛盾、區域矛盾、經濟社會矛盾、內外矛盾比較突出。因此人與自然的關係、城鄉之間的關係、區域之間的關係、經濟社會之間的關係、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的關係,成為我們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和及時協調統籌好的重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