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以後,社會生產力迅速提高,社會財富迅速增長,社會製度也相應的得到調整和改變。但與此同時,為富不仁、勞資對立、貧富懸殊的現象也變得越來越嚴重。為此,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將其概括為“物的世界的增殖和人的世界的貶值”。後來,他又指出:“在我們這個時代,每一種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麵。……技術的勝利似乎是以道德的敗壞為代價換來的。隨著人類愈益控製自然,個人卻似乎愈益成為別人的奴隸和自身的卑劣行為的奴隸。甚至科學的純潔光輝仿佛也隻能在愚昧無知的黑暗背景上閃耀。”這充分表明了曆史發展所具有的“悲劇”性質。然而“喜中有悲,悲中有喜”這一二律背反現象反映了曆史自身的辯證邏輯,即曆史總是通過自相否定乃至對抗來達到自相肯定和進步的。
“二戰”以後,許多發展中國家同西方發達國家一樣,經濟上出現了較快的增長。這些國家的經濟雖然增長了,但是社會問題卻突出地暴露出來。不少國家貧富懸殊非常大,在這些國家經濟輝煌的背後又掩藏著大量的汙濁。如腐敗問題、社會倫理等等,使多數成員並未從經濟增長中受益,仍然處於貧困狀態,整個國家也處於嚴重不發達狀態。這種現象常常被發展學家稱為“有增長無發展”或“無發展的增長”。就我國而言,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換過程中,在社會的巨大進步中,也伴隨著一係列社會問題的出現。如市場秩序以及整個經濟秩序的混亂、權錢交易的出現、國有資產的嚴重流失、貧富差距的增長等就是典型的表現。近年來人們議論頗多的道德滑坡問題、社會治安問題、腐敗問題、社會風氣問題、信仰危機和價值危機等問題,就是比較突出的表現。
特別是現代社會,市場經濟成為世界各國社會發展中一致追求的製度目標,市場經濟以競爭和功利原杠杆鼓勵社會成員追求利潤最大化,它通過刺激個人實現其特殊利益同客觀上為社會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和財富的方式來推動社會的發展,因而極大地提高了整個社會的活力、效率和積極性,這一點已為世界各國及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所證明。但是與此同時,許多危機與災難與現代化國家相伴而生,如社會的兩極分化,社會道德淪喪等問題,這正如韋政通曾說的:“現代化是人類以混亂及痛苦為代價來換取新機會及新希望的過程,此過程同時具有創造性和毀滅性。”
三、關於人自我身心內外的和諧
和諧是事物存在的一種狀態,是指組成事物的各子係統之間、構成子係統諸要素之間及諸要素本身的協調和勻稱。它包括三個層次的內容:其一是微觀和諧,即構成事物各子係統諸要素本身的和諧,這是事物整體和諧的基礎;其二是中觀和諧,即構成事物各子係統的諸要素之間的和諧;其三是宏觀和諧,即構成事物的各子係統之間的和諧,也就是事物作為統一的整體和諧。無論是西方的古代文化,還是中國的傳統思想都包含了對和諧的精神旨歸。畢達哥拉斯的天體論、赫拉克利特的對立和諧觀以及亞裏士多德的中道思想就和老子的陰陽和諧說、孔子的中庸之道存在著精神意蘊上的相通。而今,飽受二次世界大戰洗禮和幾十年冷戰的世人已經越來越認識到和諧無論是對個人的發展,還是對社會的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候尚智教授明確提出,和諧是全球化時代的理想選擇。世界和諧則無戰爭,國家和諧則無戰亂,天人和諧則無生態危機,人與社會和諧則無犯罪,個人內心和諧則無焦慮。
人自我身心內外的和諧是指人能夠自覺地、和諧地組織自己的各種內在素質和外在條件而形成的能夠進行和諧生活的狀態。比如,一個人的道德品質與其智力水平之間的和諧、與心理素質之間的和諧以及智力水平與體能水平的和諧等是第一級的和諧;一個人道德品質中世界觀與人生觀、價值觀之間的和諧等屬於第二級的和諧;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本身的和諧構成了第三級和諧等等;正是在這些眾多的和諧的基礎上,才構成了一個全麵發展的人。
為了使大家更進一步明確和諧發展的人,我們認為在現時代一個和諧發展的人應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在精神架構的維度上,他們具有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求真的科學精神和求善、求美的人文精神。作為一個具有和諧發展的現代人,必須具有相對完整與和諧的精神世界,和諧的精神世界是一個人進行和諧精神生活的內在依據和出發點。特別是當前伴隨著物質生活的日漸富足,伴隨著人類對人格物化和人性異化現象的不斷反思,人們應該越來越重視人的精神生活,越來越關愛自己的精神家園,越來越關注自己精神世界的構架,而構架自己和諧精神世界的兩塊基石就是做事的科學精神和做人的人文精神。當前,在現代化國家中存在著嚴重的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建設極不和諧的狀況,這正如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盧風所說的“現代人知識有餘,智慧不足”;這就是說現代社會的人文精神建設遠遠不適應於科學精神建設,從而嚴重地製約著現代人的全麵發展,因而加強人文精神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第二,在對待個人的態度維度上,現時代一個和諧發展的人能夠正確地對待自我,他們從不遮掩自己的缺點,也不回避展示自己的優點。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傾向於真實地表露自己的感受,希望過上一種坦誠自在的生活,他們自重但不自傲、自信但不張狂、自強但不固執、自愛但不偏執,他們總是把自己的發展歸結於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上,不怨天尤人,不牢騷滿腹,他們能夠與現實融為一體建立較為愉快的關係。
第三,在對待他人的維度上,他們具有強烈的同情心,隨時願意幫助別人。他們不苛求別人,能夠容忍別人的缺點(承認有缺點乃是人性的自然屬性),但他們對嫉妒、張狂等妨礙人性發展的毛病十分敏感,總是引以為恥;他們具有樸實、慈愛和寬容的品質,總是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別人,尊重別人但不奴顏婢膝,關心別人但不盛氣淩人,幫助別人但不要求對等回報。
第四,在對待集體、國家的維度上,他們熱愛集體、熱愛家鄉、熱愛祖國、關心人類,具有明顯的親社會行為,願意為集體、為家鄉、為祖國、為人類作出自己的應有貢獻。他們從不故意違反社會常規,但在他們認為重要的問題上,會毫不遲疑地抗拒有害習俗。
第五,在人際關係的維度上,他們具有和諧的人際關係。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際空間,人際空間的中心是他本人,中心的外圈是知己圈,知己圈的外圈為朋友圈,朋友圈的外圈為熟人圈,熟人圈的外圈為陌生人圈。人際關係和諧的人,其人際圈具有適度的通透性,外邊的可以進來,裏邊的也可以出去,即陌生人經過接觸可以變成熟人,熟人經過交往可以變成朋友,朋友如果誌同道合也可以升華為知己,反之亦然。他們感情自然、淳樸、熱烈,他們會為找到好朋友而歡欣鼓舞,但不會對失去一個不該成為朋友的朋友而傷心。人際關係和諧的人能夠把握自己的人際關係,能夠清楚地區分誰是自己的知己、朋友和熟人;他們可以有很多朋友,但他們的知己不會太多,他們僅與少數人保持持久而深厚的友誼,共同的價值觀念是維係他們深厚關係的基礎,在同一時間的一定空間內他們的知己一般不超過數個;他們有個人獨處的需要,他們不回避與人的接觸,但不依賴別人。
第六,在對待自然、對待環境的維度上,他們熱愛自然、熱愛動物、熱愛環境,他們對自然壯美和秀麗的景色心馳神往,能夠無數次地欣賞同一自然景觀,他們具有明顯的生態意識和生態道德,支持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事業。
第七,在對待勞動的維度上,他們具有以勤勞為核心的一係列優秀品質。勤勞是在人自身先天活動的前提下在不斷學習、勞動和受教育過程中構建起來的基本優秀品德,堅強、自律、節儉、公平、勇敢、責任心、創造力等一係列優秀品質都是在勞動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第八,在對待事業的維度上,他們摯愛自己所從事的專業,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他們具有開放的知識結構,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他們總是在不斷地追求進步。
第九,在對待個人境遇的維度上,首先,他們不因物喜,不以己悲。他們始終能微笑著去麵對生活,對於物質方麵的欲望,他們持知足常樂的思想,明白金錢隻是他們生活的工具,而不是他們生活的目的,他們永遠不會成為金錢的奴隸;對於名利,他們不回避,也不刻意追求;對於挫折,他們能夠坦然麵對,變不利為有利。其次,他們具有基本能力充分、專業能力強的特征。基本能力是人們進行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一些能力,諸如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想象力、語言能力、意誌力等;專業能力是指從事一定專業所必需的能力,他們是全麵發展的人,其所擁有的多種能力是協調一致的。
第十,在身體健康的維度上,他們具有心理平衡、精力充沛、體能良好的特征,他們熱愛生活、關注健康,能夠選擇健康而有益的生活方式,不放縱自己體驗不健康的生活行為。
第十一,在心靈感受的維度上,他們能常常體驗到高峰體驗。高峰體驗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用語,它是指一種返歸自然並與自然合一的歡樂情緒,它可以極度的歡樂,也可以是寧靜而平和的喜悅。每個人在其一生中都會體驗到高峰體驗,問題是人們應主動創造和尋找產生高峰體驗的機會;高峰體驗可以引導人們一步步地走向自我完善。
總之,和諧——無論是結構狀態的分布有序還是功能狀態的進化有道,都蘊涵著無與倫比的神奇力量。和諧社會中的自我身心和諧是和諧發展的微觀層次,也是最基礎的層次。生理和諧,意味著新陳代謝正常,力與美在健康的體魄中達到統一;心理和諧,意味著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德與才在和諧的心理中完成互動。隻有達到自我身心和諧,才算得上具備了和諧的人格,而隻有具備和諧人格,才能建構自我身心調適機製,增強自我調適力,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這是構成和諧社會的微觀層次的要求。
和諧社會中的人我和諧。具備了和諧人格,有了自我身心和諧的微觀基礎,就能準確地完成個人在社會坐標係中的定位,融入和諧的社會中,增強社會和諧發展的協和力,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社會係統的和諧,包括社會因素結構狀態的和諧有序與功能狀態的發展有道。結構狀態的和諧構築了發展的平台;功能狀態的和諧,則釋放出發展的巨大潛力。這是構成和諧社會的中觀層次的要求。
物我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自然力。在自我身心微觀和諧與人我中觀和諧的基礎上,進一步將這種和諧關係由人文推之於自然,就會達到物我和諧,即人與大自然之間的和諧。物我和諧,是和諧的宏觀層麵,也是和諧的最高境界。作為和諧社會至高境界的物我和諧,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最偉大自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