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2 / 3)

真正的掙錢人對金錢有著獨特的理解:他們賺錢是為了花出去,他們花錢是為了賺更多的錢。他們一直都相信金錢的“繁殖”能力。隻要充分利用好自己手中的金錢資本,就可以很輕鬆地讓錢生出更多的錢。

金錢可以在投資中再度升值,可以為投資者帶來豐厚的利潤,但是如果濫用資本的話,不但不能為我們帶來財富,反而會讓我們破產。如果能很好地利用手中的資本進行有效的投資的話,將每一分錢都用到“刀刃”上,並讓其發揮最大的作用,就可能為我們帶來豐碩的財富果實。

曾經雄心勃勃的祥子,終於破產了,所有的東西都被拍賣得一幹二淨。現在口袋裏的一元錢及回家的車票,是他所有的資產。從深圳開出的143次列車開始檢票了,他百感交集。“再見了!深圳。”一句告別的話,還沒有說出,就已經淚流滿麵。“我不能就這樣走。”在跨上車門那一瞬間,祥子又退了回來。火車開走了,他留在了月台上,在口袋裏悄悄撕碎了那張車票。

深圳的車站是這樣繁忙,你的耳朵裏可以同時聽到七八種不同的方言。他在口袋裏握著那一元硬幣,來到一家商店門口,五角錢買了一隻兒童彩筆,五毛錢買了4隻“紅塔山”的包裝盒。在火車站的出口,他舉起一張牌子,上書“出租接站牌(一元)”幾個字。當晚,祥子吃了一碗加州牛肉麵,口袋裏還剩了18元錢。5個月後,“接站牌”由4隻包裝盒發展為40隻用錳鋼做成的可調式“迎賓牌”。火車站附近有了他的一間房子,手下有了一個幫手。三月的深圳,春光明媚,此時各地的草莓蜂擁而至。10元一斤的草莓,第一天賣不掉,第二天就隻能賣5元,第三天就沒人要了。此時,祥子來到近郊一個農場,用出租“迎賓牌”掙來的1萬元,購買了3萬隻花盆。第二年春天,當別人把摘下的草莓運進城裏時,祥子栽著草莓的花盆也進了城。不到半個月,3萬盆草莓銷售一空,深圳人第一次吃上了真正新鮮的草莓,他也第一次領略了1萬元變成30萬元的滋味。

要吃即摘,這種花盆式草莓,使祥子擁有了自己的公司。他開始做貿易。他異想天開地把談判地點定在五星級飯店的大廳裏。那裏環境幽雅且不收費。兩杯咖啡,一段音樂,還有彬彬有禮的小姐,祥子為沒人知道這個秘密而興奮,他為和美國耐克鞋業公司成功簽訂貿易合同而歡欣鼓舞。

一元錢,在許多人看來剛剛夠買一杯水,而在有些人那裏卻能夠“繁殖”出千萬資產。也許,世界上產生了富翁和乞丐的原因之一,便是由於他們之間存在著認識上的差別。要相信一元錢也可以創造奇跡。

總之,投資過程中我們要堅信金錢是可以繁殖的,隻要把這樣的觀念植入心中。在投資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好手中的資金。讓金錢發揮更大的作用,就可以在投資路上走得更遠,你的財富之路也就會更寬。

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裏

哈佛認為,如果有閑置資金就應當用來進行投資,投資可以說是一種很好的生財之道。但這並不是說這筆資金投出去就一定能賺錢,因為任何一項投資都必然存在一定的風險。

在現實中,不管哪項投資,收益總存在著波動性,有時情況好,而有時情況差。這樣,如果你選擇大部分的資產進行一種投資時,你可能因押對了寶而贏得了極高的報酬,但你損失慘重與血本無歸的可能性也不比它小。

如果你決定分散你的投資,你所投資的種類越多,你獲利的可能性就越大。分散投資的基本原理就是在風險與報酬間做一適度的取舍。比如,有一項投資組合包含了10種股票,每種股票的期望報酬率介於10%~20%之間。若投資者願意承受較大的風險時,那麼,你可以將所有資金投入報酬率為20%的股票上,此時他獲取20%報酬率的概率是很低的。但如果他分散投資,他將以較大的概率獲取15%的報酬率,如此便達到了降低風險的效果。這和將雞蛋分散放在不同的籃子裏一樣,即使一個籃子打翻了,還可保有其餘的蛋,講的是同一個道理。

哈佛有一種投資理念叫分散投資標的,就是增加投資的種類。例如購買股票時,不要隻買一種股票,而是將投資金額分開,同時購買多種股票。投資資金比較大時,不要隻投資在單一的投資標上,除了股票外,房地產、黃金、藝術品、建築等都應分散投資。分散投資之所以具有降低風險的效果,就是憑借各投資標的間不具有完全齊漲齊跌的特性,即使是齊漲或齊跌,其漲跌的幅度也不會相同。所以,當幾種投資構成一個投資組合時,其組合的投資報酬是個別投資的加權平均,假如是幾個高報酬的組合在一起,則能維持高報酬。但其組合的風險卻因為個別投資間漲跌的作用,相互抵消部分投資風險,因而能降低整個投資組合某些不確定因素帶來的風險。隨著投資組合中投資種類的增加,投資組合的風險也隨著下降,這就是為什麼分散投資可以降低投資風險的原因。

但是,在實際投資當中,哈佛也認識到,並不是投資種類越多越好。據經驗統計,在投資組合裏,投資標的增加一種,風險就減少一些,但隨標的的增多,其降低風險的能力越來越低。當達到一定量時,減少風險的能力就很少了,這時為減少一點點風險而增加投資標的就可能得不償失,因為隨著標的增多,支付的精力和銷售傭金等方麵的費用都相應增加。所以,進行投資組合要把握一個“量”的問題。同時,投資組合並不是投資元素的任意堆積,而應是各類風險投資的恰當組合,也就是說還要把握一個“質”的問題。你最理想的投資組合體的標準是收益與風險相匹配,使你在適當的風險下獲得最大限度的收益。

因此,在哈佛看來,理性的投資不要隻顧著分散風險,必須要衡量分散風險產生的效果,因為一切的投資都是為了創造效益。隨著投資項目的增長,風險固然下降,相對的管理成本卻因此而上升,因為要同時掌握多種資產的變化情況並非易事。

當然,分散投資並不是要清除風險。最佳的投資組合也隻能消除特異性風險,而不能消除經濟環境方麵的風險。風險管理的目的隻是為了了解風險、降低風險、駕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