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果斷地抓住創富的機遇(1 / 3)

猶豫過多會喪失賺錢的機會

現實生活中,雷厲風行的人往往容易成功,而那些優柔寡斷、猶豫不決的人常常隻有失敗的結局。一首歌曾經這樣寫道:“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想要成為億萬富翁的人也許會從中得到一些啟示。

很多人之所以貧困,就是因為缺乏敢於決斷的勇氣,總是左顧右盼、思前想後,從而錯失獲取財富的最佳時機。在看到財富若隱若現的影子時敢於做出重大決斷的人,會取得致富的先機。

“種下行動就會收獲習慣,種下習慣便會收獲性格,種下性格便會收獲命運。”心理學家兼哲學家威廉·詹姆士這麼說。他的意思是——習慣造就一個人,你可以選擇自己的習慣,也可以養成自己希望的習慣。

猶太人中流傳一句格言:人的一生中,有三種東西不能使用過多,做麵包的酵母、鹽和猶豫。酵母放多了麵包會酸,鹽放多了菜會鹹,猶豫過多則會喪失賺錢和揚名的機會。商人做生意,關鍵是要賺錢。當機會來臨時,切不可猶豫不決,一味埋頭計算能賺多少錢,而要采取決策,做出判斷。

俗話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很多人的貧窮就是因為機會擺在他的麵前時,他瞻前顧後、猶豫不決,以致貽誤“戰機”,使機會白白流失,追悔莫及。

機會其實就在你身邊,就看你會不會去發現和創造。每扇機會之門,都有一把打開它的鑰匙,但是,這鑰匙不在別處,而在每個人的心裏。機會看來遙不可及,角度一換就近在咫尺!在你得到第一個機會之前,要想辦法做好一件事讓人看一看。假如你通過行動創造了一件乃至幾件讓人佩服的事,就會受到他人的重視,以此贏來了第一個機會。之後,機會還能帶來機會,成功會繼續造就成功!

所以,在每一個人的成長曆程中,每一天都要為隨時可能到來的機遇做好準備,每一天都要對自己不停地重複:“今天,我要與別人競爭;今天,我要與自己競爭;今天,我要多學點東西;今天,我要打破昨天的紀錄……”

該出手時就出手,還表現在當生意走下坡路時,更需要你及時做出調整的決定。明知走勢已轉勢,卻因為猶疑而無所作為,對現狀進行消極抵抗,隻會帶來更大的損失。當你麵臨問題的時候不想著去解決它,而是消極地回避,那麼你的問題必將越來越大。有那麼一句經典之語:“應走不走,反受掣肘;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當然,我們所說的“該出手時就出手”不是講那種魯莽輕率的愚勇,而是一種融入智慧的果斷。在緊要關頭,如果左顧右盼、瞻前顧後,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依然做無謂的思想鬥爭,那這就不再是審慎的表現了,而是缺乏果斷,是優柔寡斷,是風中的帆。也許就在這不合時宜的“謹慎”中,一個能改變你命運的機遇正從你麵前逝去;相反,若果斷一些,抓住時機,即刻拍板,那麼你的人生也許會是另一番樣子!在當今這個時時刻刻都充滿著挑戰與機遇的時代裏,以敏銳及犀利的目光去觀察周圍的情形,並能在關鍵時刻果斷出擊,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將使你受益終生。

在需要當機立斷時,優柔寡斷是有害的。這種做法不僅暴露出一個人意誌的薄弱,而且它所造成的直接危害往往是難以彌補的。在猶豫中,平添了許多不應有的思想枷鎖;在彷徨中,錯失良機。所以,要拒絕優柔寡斷,該出手時就出手。

想抓住機會就必須冒險

很多人總是羨慕別人的幸運,恰好在合適的時間遇到了合適的機會。卻不知道即便這些機會擺在自己眼前,自己也未必有勇氣嚐試機會。

世界上每一位成功的商人都是“風險管理家”,他們不會因為害怕風險而放棄千載難逢的賺錢機會,很多時候,僅僅因為這個機會,他們就會由此獲得成功。

冒險就是抓住一個機會,希望生活得更好,不管改變的是生活狀態、你的性格或是人際關係。要想成功就要冒險,不然,沒有人願意漂泊天涯,也沒人會去開創新事業。如果從不冒險一試,那他一生也不過隨波逐流,隨時等著大風大浪來把他擊垮。

其實,冒險並不是做了什麼天大的抉擇,而是咬緊牙關,不管多麼困難,一定要有贏的決心。成功趣味也源於此。

冒險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但是想走致富之路,就必須把冒險作為一生中的重要一段。抓住機遇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也不是每個人想做就能做到的事情。正因為如此,冒險才顯得那麼重要,冒險也才有冒險的價值。

抓住機會也像一切冒險一樣,你必須先放棄事前不確定的輸贏,去探取你沒有一定把握的下一步。

世界上的機會多多,但幾乎每一次機遇都存在一定的風險,機會和風險並存,想抓住機會就必須冒險。

王仁昌因為“文革”中被打成右派判刑10年,1981年才獲釋回家。當時,十一屆三中全會剛剛開過,頭腦聰明、嗅覺靈敏的王仁昌立即捕捉時機,用妹妹從別人手裏借來的260元錢在漢正街擺了一個百貨攤,開始了商海生涯。

1981年春節之後,別人還蒙在鼓裏,王仁昌就和弟弟開始悄悄賒銷武漢製傘廠的老式雨傘。每把傘3.7元進貨,發給其他批發商可淨賺0.2元,下一次進貨時結清上次賒的貨款,一月可周轉2~3次。辛苦做了三個月,王氏兄弟的能耐和信譽在漢正街已是有口皆碑。

王氏兄弟經商獲得成功的最大秘訣就是,在發財的機遇麵前,巧妙地運用時間因素,將資金靈活運用,玩別人根本不會玩的“空手道”。

哥哥的知識智慧加上弟弟的實踐經驗,兩兄弟很快發現一種廣州產新式折疊傘銷路會更好。必須搶在別人前麵抓住機會!但手裏的錢遠遠不夠,賒銷別人不幹。此時,兩兄弟因信譽好,同傘廠的合同已改為一月一結,正好一個月的周期裏把賒貨賺來的錢拿去進廣州貨,賣完了再結武漢傘廠的錢。為了盡快在月初將賒貨變成現金,兩兄弟一咬牙,決定每把傘以比進價還低一毛的價格批發。“王仁昌的傘3.6元一把!”一時間,兩兄弟的傘被裏三層外三層的商販瘋狂搶購,而別人的傘堆積如山卻無人問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