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磚窯說鬼動議鄉賢祠 懸壺濟世情係張段固(2 / 2)

出來後,無為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自從去年出了這案子,張段固的村風確實是好轉了許多。這次村民要為張大夫樹碑,真是一件好事啊。”

郭允禮說:“對呀,這村的張大夫可稱得上是鄉賢。我們可把這窯拆了,建起鄉賢祠,讓人們世代相傳好人平安,人人都做賢達,村風自然向善。”

無為一聽拍手稱讚:“大人,你太有才了!拆了窯,路過這兒的人再也不怕鬼了。”

郭允禮說:“你呀,是說你自己吧。”

無為說:“可不是,我家就是城南的,回家路過這兒,一看見這窯,就會想起這案子,總是提心吊膽的。”

郭允禮說:“你參與審案子,一定是親眼見著鬼了,是不是?那鬼長得什麼模樣?說來聽聽。”

無為說:“要說這鬼,我還真沒見著,殺人的凶犯我可是親眼所見,他全招了。那人的長相,一看就是個惡鬼。”

哈哈哈哈,三人在笑聲中,向張段固走去。

半個時辰後,他們進了村,早有幾位老者在街道上相迎。在他們的帶領下,一道去了張大夫家。

門口上,一副對聯讓人心頭一爽:

以儒學為醫學 物我一體

借村居作仙居 鄉親一家

郭允禮久久凝望著,這對聯不僅勝清茶一杯,更散發著古色古香的氣息。

這時,門簾一掀,一位老者出來,對著郭允禮輕輕一鞠躬,說道:“不知郭大人親臨寒舍,有失遠迎,恕罪。”

郭允禮還禮說:“先生客氣了。您這‘以儒學為醫學物我一體,借村居作仙居鄉親一家’,令人過目不忘,允禮欽佩。”

郭允禮隨著張大夫進了家。家中雖說陳設樸素,卻不失書香文雅。幾個人坐下來暢談。

郭允禮道:“先生把儒學與醫學相結合,提高了自己的意境啊。”

張大夫說:“我這也是按葫蘆畫瓢,沒什麼新意,做大夫嘛,本身就是治病救人,醫德為首。應該的。”

郭允禮問張段固村有幾位大夫,張大夫說就他一家,連附近的人都來這看病,這是一個消息靈通的地方,郭允禮清正廉潔的事跡,早已傳遍鄉裏。郭允禮聽了,有一件事情,似乎在他心中理出了點兒頭緒。接下來,幾位長者把張大夫的事例向郭允禮等人又詳細彙報了一遍。郭允禮提出建立鄉賢祠,提倡新風尚。眾人一聽,無不稱善。

臨走,一有機會,郭允禮悄聲問張大夫:“去年是不是有位燒窯的來此看病?”張大夫大驚:“這——好像是有吧,老夫記不清楚了。”“是啊,過去了,還記著它作甚。”二人已心領意會,郭允禮帶著無為他們返城。

路上,無為問:“大人,你好像與張大夫很有默契啊。”

郭允禮說:“因為我明白了一個‘鬼’的故事,是一個好‘鬼’啊。”

無為還是不明白,郭允禮說:“你這麼聰明的人,怎麼會不明白呢?就是因為你鬼迷心竅了。嗬嗬。”

無為聽了,似乎也醒悟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