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明確了國家曆史類型的概念後,再來看為什麼一種曆史類型的國家會被另一種曆史類型的國家所代替及其中的規律。根據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國家的曆史類型的更替,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合乎規律的發展過程,這種過程更替又不是自發地實現的,而是通過社會革命來實現的。這就是說從國家曆史類型的更替形式來看,資本主義國家是比封建國家更高類型的國家,它是一種曆史的巨大進步。
此外,資本主義國家的建立為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發展掃清了道路,資產階級在聯合廣大人民反對封建鬥爭的過程中提出並建立了一些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從這一點上說,資本主義國家的建立具有明顯的曆史進步性。表現在以下幾點:
1.資本主義國家的建立取締了封建國家的君主專製製度而代之以資本主義國家的議會製。在封建國家裏君主是國家至高無上的統治者,他個人獨攬了國家的行政、立法,司法等一切最高權力。所謂“金口玉言”,君主的話就是國家的法律。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而在資本主義國家裏,實行的是議會製。實行“三權分立”的原則,即立法、行政、司法三項國家權力分別由不同的機關獨立行使,它們之間互相製約。議會擁有立法和監督政府的權力,議會內也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通過民主表決的方式,製定國家的法律,決定國家大事。
2.資本主義國家廢除了世襲製和終身製,建立和實行選舉製度。封建國家的國君和貴族,一般是世襲和終身的。君主一旦登位,便終身任職,直到死,然後由子子孫孫世襲,世世代代相傳。而資本主義國家實行了選舉製度,國家的元首及議員多半通過選舉的方法產生,並且都有規定的任期。有些國家雖然繼續保留了世襲的君主,但隻是一種象征,並無實權。實際上的國家領導人以及擁有很大立法權和監督權的議員,都是通過選舉產生的。
3.資本主義國家的建立鏟除了封建等級製度,實行了“法律麵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封建君主和貴族享有不同程度的特權。一般來說,地位越高享有的特權也就越多。這些特權,有些受法律保護,有的甚至淩駕於法律之上,而在資本主義國家裏奉行的則是“法律麵前人人平等的原則”,無論什麼人都要受到法律的約束。例如,美國1987年經過國會通過了由卡特總統簽署的《政府道德法》。《政府道德法》規定: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門官員必須公開公共財政收入;總統及副總統,比較高級的官員都必須提交財產收入報告。資本主義民主政治的法製原則是與封建專製下的人治原則相對立的。它強調法律麵前人人平等,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得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權,要求權力以法律為依據,受法律的約束。實行以法治國,依法維護社會秩序,依法規定國家機關的活動秩序,以法律保護公民的權利和自由。
總之,資本主義國家代替封建國家,為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發展掃清了道路。它所建立的資本主義民主政治較之封建的專製製度具有明顯的曆史進步性。
怎樣認識資本主義民主的實質
分析:理解此題首先要弄清楚民主的科學涵義,由此可深入領會民主實質,進而分析資本主義民主。雖然資本主義民主政治的建立是人類社會發展中一個巨大進步,但我們洞察其本質,便不難看出,資本主義民主的實質是資產階級享有的民主,是虛假的民主,隻能是少數人的、狹溢的民主。通過對此題的理解,也能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我們國家的民主才是一種新型的民主,是全體人民享有的民主。
1.民主的科學涵義
民主政治是政治學理論的基本範疇之一,隨著曆史的發展,隨著民主理論和民主實踐的不斷發展,民主的含義也日益豐富和發展。我們現在所說的民主就是指一種國家製度以及組織和管理國家的形式和原則,其實質是在經濟上屬於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政治統治。從這個意義上講民主也就是民主政治,兩者本質上是一致的。具體說,民主包括如下幾個方麵的基本含義:
①民主是國家形態,它表明國家的階級性。作為政治現象的民主,從產生起就同國家政權聯係在一起。民主是一個階級概念,它反映的是社會各階級在國家政權體係中的不同地位和不同作用,即國家的階級本質。
②民主是國家形式和一種政治統治的方法,表明統治階級采用何種組織形式與手段實現自己的統治。任何一個階級的民主,總要通過一定的國家形式表現出來,並借助於它得以實現。民主也是一種政治統治方法,統治階級管理國家和社會,解決社會矛盾,其方法和手段不外乎有專政的與民主的兩種,對於實現政治統治,兩者不可分割缺一不可,任何一個統治階級都無例外地采用這兩種方法。
③民主是國家政權機關活動的基本原則。國家政權機關的活動,核心是做出政治決策。依據什麼樣的原則進行政策決策,表明一種國家機器運轉的基本特征。
總之,民主的含義是非常廣泛的,除了以上一些基本含義之外,還包括一些其它內容,例如公民的權利和自由等。但是從根本上講,民主是一種國家製度,是政體和國體的統一,是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上並服務於這種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隻要把握這一點,就把握了民主的核心和實質,也就可以避免因受曲解民主含義的影響或因不正確理解民主含義而導致的種種行動上的偏差與失誤。
2.對於資本主義民主建立和發展的總體認識
早在資產階級進行反封建鬥爭的過程中,針對封建社會普遍存在的專製製度、特權政治,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便逐步提出了相當係統的以民主政治為核心的資產階級革命理論。資產階級以這種理論為思想武器,組織和動員本階級並借助於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發動資產階級革命,推翻封建專製製度,建立了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製度代替封建製度以後,以代議製、普選製、政黨製、分權製衡製為主要內容的資本主義民主政治,便在資本主義各國以其各自特有的形式建立起來。而且隨著資本主義製度的自我完善與發展,其民主政治的形式已經達到了民主政治產生以來相當完備的程度。資本主義民主政治的誕生和發展,是對封建社會普遍存在的專製製度的直接否定,因此是人類社會曆史發展的一大進步。但是,這種民主政治與以往的剝削階級國家的任何政治製度一樣,是建立在生產資料私有製基礎之上的,無論它的形式怎樣變化,它仍是占人口少數的資產階級享有民主和對占人口大多數的無產階級及廣大勞動人民實行專政的民主。這本身就決定了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曆史暫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