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社會發展簡史》篇(六)(1 / 3)

怎樣認識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家剝削的秘密

分析:理解此題,要求我們透過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在資本主義社會裏,工人勞動一天資本家付給工人一天工資,不很公平嗎?為什麼說資本家是剝削工人的呢?這就要求我們在這種“公平交易”的表麵下,揭示出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榨取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

1.資本主義社會裏資本家剝削工人的隱蔽性

在人類曆史上,資本主義社會與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都是剝削製度社會,這是它們的共同地方。然而,資本主義社會的剝削與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剝削大不一樣。主要表現在:在奴隸社會裏,奴隸沒有人身自由,被當作“會說話的工具”,在奴隸主的皮鞭和棍棒下終年勞作,他們的勞動成果完全被當時的奴隸主私人占有。這種剝削製度是一種赤裸裸的剝削關係。在封建社會裏,農民依附於地主,他們被束縛在土地上,冒著嚴寒酷暑終日勞作,而勞動的成果絕大部分以各種地租的形式交給了地主。這樣一種剝削關係也是十分明顯的。而到了資本主義社會時期,工人與資本家不存在著人身依附關係,而是通過契約這種自由的形式,受雇於資本家的。而且工人在選擇受雇於哪個資本家時,也有自由的選擇餘地。可以選擇這個工廠,也可以選擇那個工廠,工人到資本家工廠裏去做工,勞動一天,資本家就付給工人一天的工資,而且一般是工人付出的勞動強度越大,勞動時間越長,與之相適應的工人的工資也就相應的多一點。這種形式從表麵上看,好像工人的全部勞動都得到了報酬,資本家和工人之間是一種“公平交易”,不存在什麼剝削。但事實上,完全不是這樣的。我們可以想象,資本家開工廠的目的,就是要賺錢,賺取利潤是資本家開工廠的唯一目的。如果資本家把工人勞動所創造的財富都“公平”地如數交還給工人,那麼他就根本賺不了錢,同時也就失去了開工廠的目的,這種事情資本家是絕對不會幹的。

2.資本主義剝削的實質榨取工人勞動創造的剩餘價值

無論在何種階級社會裏,被剝削階級都要被迫為剝削階級提供無償的勞動,這無論在奴隸社會還是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裏其本質都是完全一樣的。不過,在資本主義社會裏,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是在表麵公平的現象掩蓋下進行的。那麼資本家是怎樣剝削工人的呢?我們舉個例子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資本家是如何剝削工人的了。以天津東亞毛紡廠1936年生產毛線的實際情況為例:當時該工廠工人每個工人每天勞動12小時.可以生產毛線12磅,每磅的毛線賣價2元,12磅的毛線的價值是24元,其中包含著機器折舊和原料消耗費用為21.6元,那麼在這24元中除去這項費用,還有2.4元,這就是一個工人在12小時勞動中創造的價值。那麼,如果按照“公平交易”,這2.4元是該全部交給工人了,而事實上卻不是的。資本家付給每個工人每天的工資隻有0.4元,剩下的2元錢卻被資本家無償占有了。照這樣計算,要不了幾年的時間,這個工廠的資本家就可以成為百萬富翁了。

由此可見,在資本主義企業裏,工人勞動所創造的價值,遠遠大於自己所得的工資。由工人勞動創造而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那部分價值,叫做剩餘價值。資本家就是靠無償占有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而發財致富的。隻不過資本家這種發財致富的行為,是以“契約自由”的形式,在“公平交易”的招牌下進行的,這就是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所在。

怎樣理解追逐剩餘價值是資本家進行生產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動機

分析:理解此題要求我們認識到在資本主義社會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一種赤裸裸的金錢關係這一大的社會背景。然後,我們通過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剝削秘密和手段後便可以認識到,追逐剩餘價值是資本家進行生產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動機。

在上一題我們已經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裏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一一榨取工人的剩餘價值。那麼我們再來分析資本主義社會剝削的手段,資本家為了追求盡可能多的剩餘價值,總是想方設法加強對工人的剝削。

1.延長工人的勞動時間和提高工人的勞動強度在資本主義社會初期,延長工人的勞動時間和提高工人的勞動強度,是資本家加強對工人剝削的主要手段。工人的勞動時間延長,而資本家付給工人的工資卻不增加,顯而易見,資本家從工人身上榨取的剩餘價值也就越多。用加強勞動強度的辦法資本家仍可以獲得更多的剩餘價值。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工人勞動的時間雖然沒有增加,但是,同樣的時間內卻付出了更多的勞動量,創造了更多的財富。這種方法實際上是變相地延長工人的勞動時間。

2.通過采用新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的辦法過度地延長工人的勞動時間和提高工人的勞動強度,嚴重地摧殘了工人的身心健康,激起了工人的強烈不滿。而且工人的勞動時間和體力畢竟是有限的。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進一步發展,科學技術的更新,資本家越來越多地采用不斷改進技術設備,提高勞動生產率的辦法來加強對工人的剝削。由於工人的勞動生產率幾十倍地提高,而工資卻沒有相應的增加,這樣資本家從工人身上榨取到的剩餘價值就大大增加了。

3.盡量壓低工人的工資

資本家為了榨取更多的剩餘價值,還采用了盡量壓低工人的工資。因此,資本家大量雇傭女工和童工,來代替男工,同時利用失業人口的增加來壓低工人的工資。當代資本主義國家裏雖然明文規定,不準雇用童工,但實際上,在車站、碼頭、餐廳、報館等行業中經常可以看到童工忙忙碌碌的身影。在英國倫敦一地約有3.5萬名兒童受非法雇用,資本家雇用女工和童工,是因為女工和童工可以用較低的工資雇用,同時又可以做和男工一樣的工作,這在隻追求剩餘價值的資本家看來何樂而不為呢?

由於勞動生產率提高了,工廠需要的人數也相應地減少了,這就造成了大量工人失業。西方發達國家完全失業的人數從60年代的50萬上升到80年代的2648萬人,1982年美國的失業率達10.2%,歐共體的12個國家平均失業率1992年仍達9.9%,失業人口的增加,使許多工人迫切等待雇用,使得資本家盡量壓低在業人口的工資,如果哪個工人對此不滿,那麼就可以走人,因為等待雇傭的失業的工人很多。這樣一來資本家也就增加了剩餘價值的榨取量。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資本家進行生產的目的和根本動機是追逐剩餘價值。

怎樣認識資本主義國家代替封建製國家是曆史上的一個巨大進步

分析:理解此題要首先了解國家曆史類型的分類及國家曆史類型的更替規律這一基本原理,然後再從資本主義國家建立後所采取的一些有利於推動社會進步的民主政治與封建國家相比較,從而得出資本主義國家代替封建國家在曆史上是一個巨大進步這一結論。

國家的曆史類型是國家賴以建立的社會經濟基礎及其階級本質的總和。它說明國家政權掌握在哪一個階級手中,維護什麼樣的經濟基礎,即表明國家是哪一個階級的專政。國家的分類應以各種國家所具有的最本質的特點作為劃分的標準,即國家的分類同每一社會的經濟形態相聯係,同在經濟形態中占統治地位的階級相聯係,根據這個標準,我們看到自從階級產生以後,人類的曆史經曆了四種社會經濟形態即奴隸製、封建製、資本主義製和社會主義製,與此相適應也有四種類型的國家即奴隸製國家、封建製國家、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前三種曆史類型的國家,由於它們的經濟製度都是以私有製為基礎的,都是少數剝削者對廣大勞動人民的專政,因此,可以統稱為剝削階級國家。但是由於它們的階級本質不同,曆史使命不同和維護的剝削形式不同,因而它們之間又有區別。社會主義國家是完全新類型的最高曆史類型的國家。它建立在社會主義公有製基礎上,是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鎮壓少數敵對分子的工具,是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工具。通過以上對國家曆史類型的分析,我們便能正確地觀察到每個國家的具體階級內容和發展變化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