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各係的基礎理論和專業課程也比過去大為加強。例如,地質學係由於薈集了許多地質學、古生物學方麵的知名學者,是北大理科和國內同專業中教授較多的一個係,課程內容比較豐富。其中如李四光的岩石學、高等岩石學、地質測量及地質構造學;何傑的地質學概論、經濟地質學、采礦工程學、鋼鐵專論;王烈的結晶學與礦物學、普通地質學;葛利普的高等地層學、高等古生物學等,都具有較高的水平。這一時期還開設了一些關於中國地質、礦產和古生物的課程,如翁文灝的中國地質、何傑的中國礦產專論和葛利普的中國古生物學等。又如,數學係的必修課程有:近世代數學、近世幾何學、函數論、微積分、理論力學、解析幾何、微分方程式等。三年級以上選修的課程有:群論、數論、函數通論、集合論、天體力學、流體力學、微分幾何學、積分和微分方程式論以及數學史等,課程內容都比較充實。又如,物理係的物理學課程分為初級物理、普通物理和專門物理三級,分別在預科、大學一、二年級和三、四年級進行。其中專門物理課程有顏任光的物理光學、氣體中之電流及電子論;何育傑的數理物理、熱物學及氣體論、原能論;李書華的放射學及X光線;溫毓慶的交流電及無線電等。同時還加強了對學生物理實驗的指導,顏任光專門編寫了學生實驗用書《物理實驗》。
這一時期由於重視基礎理論和專業的學習,因而對學生的學習要求也是比較嚴格的。胡適在1921年10月8日的一則日記中曾記載:“此一個月的補課,我雖盡心力做去,但終是一種敷衍,心裏終過不去。”這是指這一年因學潮學生缺課較多,學校決定開學後先用一個月時間補課,然後再上新學期的課。胡適認為一個月補課不是辦法,主張學業延長一個學期,將所有誤課認真補好。據說此議得到蔡元培的讚同,但在教務會議上未獲通過,胡適對此“氣得難受”。所以在補完課後,他在日記中有上述記載。他在一次講演中,對當時出現的對學生評分過鬆現象表示不滿,他說:北大的學年考試,居然沒有留級、降班的,這是北大的恥辱,它說明北大的教育是不嚴格的。這可能是一時現象,但反映了教師的責任感。事實上當時對考試的要求也是比較嚴格的,以1926年物理學係學生考試成績為例,大致可以看到這時北大的教學要求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其中:普通物理參試二十五人:80-85分二人,70分四人,60-68分十六人,不及格二人;電磁學參試十人:81—83分二人,70—79分三人,60—63分二人,不及格二人;數理物理參試五人:70分一人,60—65分四人;熱力學及氣質流體運動論參試四人:60—65分四人;物理光學參試十一人:70—75分二人,60—65分四人,不及格四人;應用電學參試六人:73分一人,60—65分二人,不及格二人;電振動參試十一人:80分一人,70分二人,60—65分七人,不及格一人;原量論參試九人:80分二人,70分二人,60—65分三人,不及格二人;本一物理實驗參試十五人:80—90分四人,70—75分七人,65分二人,不及格二人;本二物理試驗參試十一人:80分三人,70-75分四人,60分二人,不及格二人;本三物理實驗參試四人;62分一人,不及格三人;大四物理實驗參試十一人:80分二人,70—75分四人,60—65分四人,不及格一人。
由於強調基本理論的教育,這一時期北大教師擔負的課程任務是比較重的,許多教師對教學和學校的工作也是認真、努力的。如李四光於1920年到北大任教時,他是上午上課,下午教學生做試驗,晚上自己做研究工作,星期六下午和星期天則常帶學生到野外實習。他的親屬後來曾回憶他在北大任教的情況仲揆在北大任教,主課是岩石學。他教書嚴肅認真,一絲不苟,教材經常補充新的內容。講一堂課,往往要準備幾小時,他對學生要求很嚴格,學生上課聽講,記的筆記,都要親自査看。如發現有的學生不理解他所講的內容,他就把學生留下,單獨給他解釋,有時因此連吃飯都忘了。學生做畢業論文時,他都要逐個進行具體指導。學生常常在晚上到家裏來請教他,他就和他們邊吃飯邊討論。在論文寫出初稿後,他要學生自己先反複修改後再由他修改,並指出修改的原因。他認為:“這樣培養學生,可以使學生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進步更快些。”那時教授還要兼任學校事務方麵的工作,“仲揆任教一年後,看到北大校舍很不整齊,連一個大講堂都沒有,就和蔡元培先生提出自己兼職庶務主任,負責修理校舍。蔡先生同意後,他就把原來北大理學院後麵的一個大殿,改修為一個大講堂;把前麵的院子修建成一個小花園,供學生散步休息;還把幾間破舊的房子給學生改建成了洗澡間。大講堂和洗澡間的鑰匙由他親自管理。”又如物理係教授李書華是1922年到北大任教的,第一年他講授本科一年級的《普通物理》(包括物性、熱學、熱力學及音學),每周四小時,同時擔任兩班實驗課,每班每周三小時;第二年除繼續講授一年級的《普通物理》外,井講授本科二年級的《普通物理》(包括光學和電磁學),每周亦四小時,同時仍擔任兩班實驗課;第三年仍講授一年級《普通物理》。並加授三、四年級的《近代物理》(包括遊子、電子、陽電射、X光與放射學),另外還兼授預科一年級的物理課。他自己曾回憶這時的教學生活,寫道:“終日在辦公室或實驗室工作,一麵充實功課內容,一麵為學生準備實驗室各種實驗,同時準備在講室講授時的指示實驗。”那時教授們合作得較好,工作是努力的。課程的充實和加強,使學生的學術水平有明顯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