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四以前,由於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少數知識婦女也開始發出了要求婦女解放的呼聲。1919年四、五月間,甘肅省有一位名叫鄧春蘭的女學生,給蔡元培校長寫了一封信,要求允許女子進大學讀書。她在信中說:“我國數千年皆沿防隔內外之陋習,欲一旦衝決藩籬,實行男女接席共事,阻力必多,且女子無能力,何堪任事。是故萬事平等,俱應以教育平等為基礎。”她對蔡元培提倡男女平等寄托著希望:“先生任教育總長宣布政見於參議院,曾一及之,乃如曇花一現,遂無人過問矣。今閱貴校日刊,知先生在貧兒院演,說,仍主張男女平等。然則我輩欲要求於國立大學增女生席,不於此時,更待何時?”表示願負笈入京,“為全國女子開一先例。”但由於長期以來女子受到社會的歧視,即使這位勇敢的女學生也沒有提出直接進大學的要求,隻是希望能到北大補習班學習;而補習班是北大專為那些沒有考取的學生辦的。這封信寄到北京的時候,恰好五四運動發生,蔡元培離京出走,所以沒有結果。六月,鄧春蘭又在京滬各報刊登了她寫的一封征求同誌、呼籲大學開女禁的信。這引起了進步輿論界的重視。《少年中國》在這一年八月專門出了一期婦女號的特刊,討論婦女解放問題,並轉載了鄧春蘭的信。在許多人撰寫的文章中,都把女子教育問題提到了突出的地位。不久,蔡元培關於大學不禁女生的談話公開發表了。1920年2月,江蘇籍女學生王蘭向北大提出入學請求。由於這時招收新生的考期已過,學校遂同意她入學旁聽;兩天之後,她便到校聽講,成為北大第一個女學生。隨後又有奚湞、查曉園報名入校旁聽。於是,援例請求的,“日必數起”。這一年春北大先後招收了九位女學生(旁聽),成為我國國立大學最早一批實現男女同校的女大學生。1920年3月11日,《北京大學日刊》為此專門發了“本校女生”消息,作了詳細介紹:
本校自允女生入學以來,各處函詢入學資格而欲來者,日必數起,其已經得許入學旁聽者,文科有九人:
王蘭 江蘇無錫 20歲 哲學係一年級旁聽
楊壽壁 貴州貴陽 19歲 哲學係一年級旁聽
趙懋雲 四川南溪 28歲 哲學係一年級旁聽
趙懋華 四川南溪 23歲 哲學係一年級旁聽
鄧春蘭 甘肅循化 22歲 哲學係一年級旁聽
劉慎 江蘇南彙 21歲 英文係一年級旁聽
查曉園 浙江海寧 21歲 英文係一年級旁聽
韓恂華 天津 21歲 哲學係一年級旁聽
程勤若 安徽歙縣 26歲 國文係一年級旁聽
從1920年秋季起,正式招收女生,錄取了九名本科女生。
蔡元培的這一進步措施,得到了廣大師生的熱烈歡迎。1920年2月27日出版的《北京大學學生周刊》(第九號),就以“女子共學的先聲”為題,報道了招收女生的消息:“男女共學已為國內學者多數的主張,本校即先行開放,以為各校倡。但因未得教育部許可,暫時不招正科生,隻設女生旁聽席,即有王蘭、奚偵、查曉園三位女士入本校旁聽。現在還有許多來報名的,聞今年秋季招生起實行兼收女生雲。”周刊第十號(3月7日)又在封麵刊登了最先入校的查曉園、奚禎、王蘭三位女生的照片,並加了“本校開放第一次的女同學”的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