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文獻保護:對仍具有使用價值的破舊文獻資料要及時修複,延長使用壽命;讀者還回的書刊應先消毒再歸架;注意防火,館區內嚴禁使用電爐、火爐;做好防塵、防盜、防潮、防黴變、防曬、防蟲蛀鼠咬、防止數據丟失等工作。

三、文獻信息資源利用

1.開放時間:全天開放、全開架借閱,滿足不同層次、多樣化需求;雙休日、寒暑假應定期開放;生均學期到館不少於20次。

2.借閱要求:學生全部辦理借書證,Ⅰ類館年生均借閱冊數不少於20冊(次),Ⅱ類館年生均借閱冊數不少於16冊(次),Ⅲ類館年生均借閱冊數不少於12冊(次),實行借閱合一的,借閱冊數應達到相應類別的70%(包括閱讀課)。

3.業務統計:讀者統計(教師、學生、班級、年級、年度新增學生讀者);藏書利用率統計、讀者借閱率統計、讀者到館率統計、藏書流通時間段統計、藏書流通讀者群等統計。

4.宣傳推薦:按年級、按內容編製導讀書目,引導學生讀書;編製新書目錄,介紹新書,宣傳推薦好書;配合學校中心工作開展宣傳教育活動;組織形式多樣的興趣活動和主題讀書活動;主動及時地向學校領導、學科教師、班主任、團隊幹部、管理人員宣傳推薦教育教學參考書和各種活動資料。

5.解答谘詢:解答讀者口頭、電話、短信、網絡等各種形式的谘詢,代讀者查找資料,或提供檢索途徑指導讀者查詢;編製各學科題錄索引、文摘等二、三次文獻,多種途徑收集最新教育、教學、教科研動態、前沿信息,並編輯加工、規範管理,及時傳遞;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為教育教學服務;實行館際交流、資源共享;有條件的應為讀者提供文獻資料的複印、複製、下載等服務。

6.閱讀指導:對學生進行閱讀和利用圖書館知識的教育;開設閱讀指導課(包括電子閱讀指導)、文獻檢索(包括網絡資源檢索)、圖書館活動課,並納入教學計劃,發揮育人功能。

7.讀書活動:每年擬定專題開展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服務;根據學校的教育、培養目標,開展特色服務。

8.學術研究:整合學校文化資源,參與校本課程開發;開展圖書館學術理論研究和交流。

江蘇省小學圖書館裝備標準

一、圖書館建設

(一)圖書館通用要求

1.館藏文獻軌數

數量

項目2軌4軌6軌8軌Ⅰ類Ⅱ類Ⅲ類Ⅰ類Ⅱ類Ⅲ類Ⅰ類Ⅱ類Ⅲ類Ⅰ類Ⅱ類Ⅲ類生均藏書量(冊)302015302015302015302015年生均新增圖書(冊/人)1.510.51.510.51.510.51.510.5年生均購書支出經費≥(元/人)15105151051510515105報刊種類≥(種)6040208050309060401007050工具書≥(種)806040100806012010080140120100文藝類圖書占館藏總量(%)≤50≤50≤50≤50科普類圖書占館藏總量(%)≥30≥30≥30≥30說明:2軌以下參照2軌,3~4軌參照4軌,5~6軌參照6軌,7~8軌參照8軌。

(1)藏書量含數字圖書,數字圖書不應超過藏書總量的20%(單篇文章、單幅圖片不作冊數計入。當紙質圖書達到生均圖書量則數字圖書不受此限製),以縣(市、區)為中心的共享資源中可供利用的文獻信息資源也可納入學校的館藏資源總量,但同時還應有本校特色的數字資源。

(2)應注重文獻資料的質量,收藏具有館藏價值的、優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並做到品種豐富,複本適量。

(3)各類藏書結構比例應符合教育部《中小學圖書館(室)規程要求》。根據學校教育教學和服務對象需要,積極構建科學有效的館藏體係,並應適合兒童心理特點,思想性、科學性、趣味性、啟迪性強。

(4)新建學校圖書館的館藏文獻在三年內逐步達標。

(5)配有數字期刊或通過城域網集中訂購數字期刊的學校可適量減少報刊的訂閱種數。

2.館舍配備軌數

數量

項目2軌4軌6軌8軌Ⅰ類Ⅱ類Ⅲ類Ⅰ類Ⅱ類Ⅲ類Ⅰ類Ⅱ類Ⅲ類Ⅰ類Ⅱ類Ⅲ類館(室)麵積(m2)150120100230200160340300240420350300藏書室(m2)403020806040120806016011080電子閱覽座位/學生人數1/251/351/501/251/351/501/251/351/501/251/351/50閱覽室座位/學生人數1/121/151/201/201/251/301/201/251/301/201/251/30閱覽室麵積(m2)70504080605012010080160130110說明:閱覽室為師生共享借閱一體(內設報刊、工具書、圖書等紙質和數字文字資源,其中工具書入帶鎖櫃單獨存放),學生電子閱覽的計算機數量不足時可在計算機教室進行。

(1)環境:各室自然采光及輔助照明,自然通風;室內環境噪聲應低於50分貝;溫度以人體舒適度為宜,應安裝空調;應有消毒、防火、防塵、防高溫、防盜及防潮、防黴、防曬、防蟲蛀鼠咬等設施設備,符合消防相關要求,安全出口不少於2個,應方便疏散;創建整潔優美、輕鬆和諧、健康向上且符合小學生心理生理及視覺習慣的讀書閱覽環境。

(2)配置:應配備能滿足本校全部書刊放置的書架、報刊架、書櫃,書架和報刊架的高度應方便小學生使用;應配有足夠的書立,還應有借閱台和足夠數量的閱覽桌椅,借閱台和閱覽桌椅高矮適中;應配有辦公、裝訂設備、管理用計算機1~2台,有條件的圖書館還應配備複印機、打印機等設備。室內裝飾、閱覽桌椅所選材料必須符合國家環保標準。

3.人員配備類型Ⅰ類Ⅱ類Ⅲ類數量≥2人(至少專職1人)≥2人(至少專職1人)≥1人(1)熱愛圖書館工作,有較強的主動服務意識,樂於奉獻,勇於創新,身體健康。

(2)具有圖書館專業知識,受過市級以上的專業培訓,並持有上崗專業證書(合格證),並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操作和網絡使用技能。

(3)應具備大專及其以上學曆,人員年輕化,並保持相對穩定。

(二)各專用室要求

1.藏書、外借處

(1)配置:應配有書架、書櫥、空調、抽濕等設備,書架高度應適合小學生使用,書架數量要能夠滿足圖書按《中圖法》分類體係組織藏書的需求,書架之間的距離不得小於80cm,保持過道暢通;館內還應配有辦公桌椅、防黴驅蟲劑、窗簾、溫濕度計、消毒櫃、書車、書梯、書立、滅火器等辦公及安全設施。

(2)環境:書庫東西向開窗時,應采取有效遮光措施;光照亮度不足時,宜采用乳白色燈罩的白熾燈輔助照明(如采用熒光燈,應配紫外線過濾裝置);如開架書庫內設有閱覽桌,應設局部照明。

(3)流通:文獻流通實行計算機管理,包括文獻檢索、借閱、歸還、讀者借閱記錄、圖書流通排行榜、賠償、注銷、刪除、借閱率統計、流通率統計等。

2.閱覽室

(1)配置:閱覽區應配有書架、書櫥、期刊架、報架、閱覽桌椅、空調、裝訂設備等,設備數量要能夠滿足報刊陳列需求,閱覽桌椅數量要能夠符合座位設置要求;應配有辦公桌椅、溫濕度計、消毒櫃、裝訂機等辦公設施;資料要能夠滿足教師、學生的閱讀需求,配備一定數量的工具書,要能夠滿足學生研究性學習和檢索查詢的需求。

(2)環境:玻地比應不小於1/5,室內光線充足柔和,應以天然采光為主,均勻、無眩光,閱覽桌上防止陽光直射;自然光照不足采用人工輔助照明,照度為500~800lx,以避免擴散光產生的陰影;閱覽區要適合教師、學生視覺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室內裝飾、閱覽桌椅所選材料必須符合國家環保標準;搞好室內綠化,改善室內空氣質量;每桌使用麵積不少於1.6m2(1.8m×0.9m)。

(3)流通:文獻資源的流通實行計算機管理,包括閱覽登到、閱覽統計、閱覽跟蹤、期刊檢索、過刊檢索、音像資料檢索等。

3.電子閱覽室(區)

(1)設計:具有良好的防雷、防靜電設施,遠離強電磁場和強腐蝕性的物體,接地電阻≤4Ω,接入樓體接地係統的接地電阻≤1Ω。濕度適宜,宜設在樓房的中、上層,不宜設在地下或頂層。

(2)座位:每座使用麵積不少於1.9m2,有管理製度,有供學生閱讀的數字圖書和資料,有固定的開放時間。

(3)環境:自然光及輔助照明,台麵的平均照度不低於200lx,書寫黑、白板宜設局部照明,垂直的平均照度不低於200lx,台麵無陽光直射,宜安裝窗簾,室內無眩光;室內環境噪聲應低於50分貝;溫度以不高於30℃為宜,電子閱覽室(區)須有空調,溫度適宜。

(4)設備配置名稱規格與參考型號單位數量備注計算機主流配置台根據需要按“一拖多”架構配置虛擬終端機套虛擬終端數根據需要選一種方案空調櫃機,能夠在環境溫度為35℃時使室內溫度不高於26℃,冷/熱兩用台根據麵積自定穩壓器高可靠性台1在電網電壓不穩定的地區配用4.采編室設備配置設備名稱數量單位用途電腦桌椅1套計算機2台一台作為計算機管理服務器使用,一台作為采編數據錄入使用書櫃1組新書分編後,臨時上架處辦公桌椅1組新書核對,蓋章,貼條碼、書標簽等辦公用空調1台調節溫度、濕度,改善空氣質量掃描儀1台製作閱覽證、借書證用打印機1台打印各種統計資料、證書、書標簽用說明:服務器可存放在學校信息中心。

5.資料室設備配置設備名稱數量單位用途計算機1台檢索、流通或文獻資源錄入時使用電腦桌椅1套書架書櫃1組書架陳列報刊合訂本,帶鎖書櫃陳列工具書及珍藏書閱覽桌椅6套複印機1台供師生複印所需資料二、規範管理

1.加強領導:學校對圖書館有近期和長遠發展規劃,有檢查、有評價、有總結,有學校領導分管,並在經費上予以保證;應根據管理需要設置合理的職稱崗位,圖書館必須實行計算機管理。

2.健全製度:建立健全學校圖書館各項管理製度和崗位職責,如:《管理人員崗位職責》、《書刊的外借製度》、《閱覽規則》、《圖書遺失、汙損賠償製度》、《音像資料使用規則》、《圖書清點、剔舊和處理方法》、《電子閱覽室管理規定》、《圖書館設備管理製度》等,對各種製度應嚴格執行。

3.賬冊設置:應有圖書、音像資料的總括登記、個別登記、注銷登記賬冊,其中總括登記冊與注銷登記冊應為紙質;應有期刊現刊登記賬冊、數字資源登記賬冊、借閱記錄賬冊、書刊剔除與注銷記錄賬冊等。

4.分類編目加工組織:對圖書、音像、期刊、合訂本期刊等各類文獻應及時驗收、登記。按《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五版)》進行分類,按國家標準進行編目,技術加工;按《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五版)》組織排架、藏書標識清楚明了,方便讀者使用;對內容過時或不健康、長期壓架失去使用價值、破損嚴重無法修補、不符合本館藏書範圍、複本過多、套冊不全的圖書、期刊和音像資料和教材更換二次後的教學參考書、習題集的複本,予以剔除;應每一年對流通的圖書、期刊和音像資料,每三年對全部圖書、期刊和音像資料進行一次清點,對清點丟失和剔除的圖書、期刊和音像資料,嚴格辦理注銷手續,保證賬、冊相符。

5.文獻保護:對仍具有使用價值的破舊文獻資料要及時修複,延長使用壽命;讀者還回的書刊應先消毒再歸架;注意防火,館區內嚴禁使用電爐、火爐;做好防塵、防盜、防潮、防黴變、防曬、防蟲蛀鼠咬、防止數據丟失等工作。

三、文獻信息資源利用

1.開放時間:圖書館應實行全天開放、全開架借閱,滿足不同層次、多樣化需求;雙休日、寒暑假應定期開放;生均學期到館不少於10次。

2.借閱要求:Ⅰ類圖書館(室)年生均借閱冊數不少於16冊(次),Ⅱ類圖書館(室)年生均借閱冊數不少於12冊(次),Ⅲ類圖書室年生均借閱冊數不少於8冊(次);實行借閱合一的,借閱冊數應不低於相應類別要求的60%(包括閱讀課)。

3.業務統計:讀者統計、藏書利用率統計、讀者借閱率統計、讀者到館率統計。

4.宣傳推薦:積極運用剪報、圖片、圖書等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按年級、按內容編製導讀書目,引導學生讀書;編製新書目錄,介紹新書,宣傳推薦好書。

5.讀書活動:配合學校中心工作開展宣傳教育活動;組織形式多樣的興趣活動和主題讀書活動,積極構建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主動及時地向學校領導、學科教師、班主任、團隊幹部、管理人員宣傳推薦教育教學參考書和各種活動資料。

6.谘詢服務:解答讀者口頭、電話、短信、網絡等各種形式的谘詢,代讀者查找資料,或提供檢索途徑指導讀者查詢;廣泛搜集各種資料、采集整理網絡教育教學動態和前沿信息,為教育教學服務;有條件的應為讀者提供文獻資料的複印、複製、下載等服務。

7.閱讀指導:對學生進行閱讀和圖書館知識的教育,培養學生利用圖書館的意識,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服務;開設閱讀指導課(包括電子閱讀指導)、文獻檢索(包括網絡資源檢索)、圖書館活動課,並納入教學計劃,發揮育人功能。

8.學術研究:整合學校文化資源,參與校本課程開發;開展圖書館學術理論研究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