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中小學圖書館的現代化建設3(1 / 2)

以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為代表的互聯網迅速崛起,推動人類社會在經曆了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後,開始進入信息社會;與此相適應,圖書館在走過傳統圖書館階段、自動化圖書館階段後,也開始步入數字圖書館階段。這將是圖書館發展曆史上的一次變革。數字圖書館自20世紀90年代初在美國問世以來,經過二十餘年發展已經形成難以計數的項目和成果。數字圖書館的概念和應用逐漸地深入人心,它已經成為人們日常工作、學習不可或缺的有效工具。它給傳統的圖書館的未來發展帶來了無可限量的發展機遇,同時也提出了一係列嚴峻的挑戰。中小學圖書館作為傳統圖書館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麵臨著向數字化發展的迫切要求。中小學圖書館進行數字化建設的最終目的是建立中小學數字圖書館,這也是中小學圖書館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趨勢。

一、中小學數字圖書館在教學中的作用

2000年11月,教育部頒發《關於在中小學實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正式啟動了大規模的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校校通”工程的實施為中小學數字圖書館建設奠定了硬件基礎,學校對數字化資源的需求也變得日益迫切。因此,不少思想意識較為領先的地區和學校開始一些數字圖書館建設的嚐試,邁出了數字化圖書館的第一步。2003年3月,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數字圖書館(室)規程(修訂)》(簡稱《新規程》),從政策層麵明確了對中小學數字圖書館建設的要求。《新規程》第七條提出:“圖書館要重視和加強圖書館與校園網(城域網)的結合,實現網上電子圖書資源共享。”此後,各地中小學數字圖書館的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高潮。據了解,截止到2008年底,全國有將近10000所中小學校建立了數字圖書館或通過區域教育城域網實現網上數字圖書共享。

我國開始了新的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課程改革不僅使教育形式與學習方式發生了改變,更重要的是對我們的教育觀念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數字圖書館作為學校的教育教學和教育科學研究的服務機構,越來越在新課程改革中充分發揮了重要作用。

1.成為數字化教育信息資源中心

作為網絡教學資源中心,數字圖書館收藏有大量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如多媒體電子教材、計算機教學課件、教學光盤、教學軟件、專業教學網站上的教育教學信息,極大地滿足了教育教學的需要,支持和推動了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創新。人們已經不再滿足用數量衡量,更重要的是要用針對性和方便的獲取性等質量指標對資源進行評價。

2.構建先進的網絡教學平台

數字圖書館以其先進的網絡化、數字化技術和信息服務優勢,致力於開發網絡教學支持服務,提供數字化多媒體、交互式的專業平台,建立適應社會成員終身學習需求的教學資源和學習支持服務係統。通過網絡教學平台,實現了教學資源、教學和教學管理信息的快速傳輸,實現了教師和學生間的實時與非實時交互。

3.構造方便、個性化的學習環境

數字圖書館利用自己的資源優勢,創立具有個性化互助教學功能的多媒體網絡教室,以Web方式向校園網上用戶提供教學服務。學生可以參照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合理支配學習時間,自控學習進度,在任一具有校園網結點的地方自助學習。利用網上多媒體教學軟件,可讓學生在輕鬆的氣氛中學習,提高學習效率,而且學習的主動權全在學生手裏,學生可以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