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期刊管理與利用2(3 / 3)

正題名[一般文獻類型標識]=並列題名=並列題名/責任說明

正題名[一般文獻類型標識]=並列題名:其他題名信息

正題名[一般文獻類型標識]=並列題名:其他題名信息/責任說明

正題名[一般文獻類型標識]:其他題名信息:其他題名信息/責任說明

正題名[一般文獻類型標識]:其他題名信息/責任說明

正題名[一般文獻類型標識]/責任說明=並列題名/並列責任說明

正題名[一般文獻類型標識]/第一責任說明;其他責任說明

正題名[一般文獻類型標識]/責任說明=並列責任說明

正題名[一般文獻類型標識]:其他題名信息=並列題名:並列其他題名信息/責任說明

共同題名.從屬題名[一般文獻類型標識]

共同題名.從屬題名[一般文獻類型標識]/責任說明

共同題名.從屬題名標識,從屬題名[一般文獻類型標識]

共同題名.從屬題名標識,從屬題名[一般文獻類型標識]/責任說明

共同題名.從屬題名標識,從屬題名[一般文獻類型標識]=並列共同題名.並列從屬題名

共同題名.從屬題名[一般文獻類型標識]:其他題名信息

共同題名.從屬題名[一般文獻類型標識]:其他題名信息/責任說明

共同題名/責任說明.從屬題名標識,從屬題名[一般文獻類型標識]/責任說明=並列共同題名:其他題名信息/責任說明.並列從屬題名:其他題名信息/責任說明

②版本項

·標識符

a.本項前用“.”(句點、空格、連字符、連字符、空格)。

b.並列版本說明前用“=”(空格、等號、空格)。

c.附加版本說明前用“,”(逗號、空格)。

d.與本版有關的第一責任說明和附加版本說明的第一責任說明前用“/”(空格、斜線、空格)。

e.與本版有關的其他責任說明和附加版本說明的其他責任說明前用“;”(空格、分號、空格)。

·結構形式

.版本說明

.版本說明,附加版本說明

.版本說明=並列版本說明

.版本說明/與本版有關的責任說明

.版本說明/與本版有關的第一責任說明;與本版有關的其他責任說明

.版本說明/與本版有關的責任說明,附加版本說明/與附加版本說明有關的責任說明

③卷、期、年、月或其他標識項

·標識符

a.本項前用“.”(句點、空格、連字符、連字符、空格)。

b.起訖卷、期與日期之間用“”(空格、連字符、空格)。

c.有卷、期號又有日期,應將日期著錄於卷、期號之後圓括號內。

d.連續出版物兼有兩種以上標識係統,應在第二、第三種標識係統前用“=”(空格、等號、空格)。

e.每一後繼標識係統前用“;”(分號、空格)。

·結構形式

.第一冊日期最後一冊日期

(出版完畢)

.第一冊日期

(繼續出版)

.第一冊卷、期號最後一冊卷、期號

(出版完畢)

.第一冊卷、期號

(繼續出版)

.第一冊卷、期號(第一冊日期)最後一冊卷、期號(最後一冊日期)

(出版完畢)

.第一冊卷、期號(第一冊日期)

(繼續出版)

.第一冊卷、期號(第一冊日期)最後一冊卷、期號(最後一冊日期)=第二標識係統的第一冊卷、期號最後一冊卷、期號

(出版完畢)

.第一冊卷、期號(第一冊日期)=第二標識係統的第一冊卷、期號

(繼續出版)

.第一冊卷、期號(第一冊日期)最後一冊卷、期號(最後一冊日期);後繼標識說明,第一冊卷、期號(第一冊日期)最後一冊卷、期號(最後一冊日期)

(出版完畢)

.第一冊卷、期號(第一冊日期)最後一冊卷、期號(最後一冊日期);後繼標識說明,第一冊卷、期號(第一冊日期)

(繼續出版)

④出版、發行項

·標識符

a.本項前用“.”(句點、空格、連字符、連字符、空格)。

b.第二個地名前用“;”(空格、分號、空格)。

c.出版者、發行者、印製者前用“:”(空格、冒號、空格)。

d.出版日期、發行日期、印製日期前用“,”(逗號、空格)。

e.印製地、印製者、印製日期置於圓括號內。

f.編目人員提供的發行者職能說明置於方括號內。

g.第一冊與最後一冊日期之間用“”(空格、連字符、空格)。如出版物正在繼續出版,則在第一冊的日期之後用“”(空格、連字符、空格)。

·結構形式

.出版地或發行地:出版者或發行者[發行者職能說明],出版日期或發行日期

.出版地或發行地:出版者或發行者[發行者職能說明],出版日期或發行日期(印製地:印製者,印製日期)

.出版地或發行地:出版者或發行者[發行者職能說明];出版地或發行地:出版者或發行者[發行者職能說明],出版日期

.出版地或發行地;出版地或發行地:出版者或發行者[發行者職能說明],出版日期

.出版地或發行地:出版者或發行者[發行者職能說明]:出版者或發行者[發行者職能說明],出版日期

⑤載體形態項

·標識符

a.連續著錄時,本項前用“.”(句點、空格、連字符、連字符、空格)。分段著錄時可省略“.”。

b.其他形態細節前麵用“:”(空格、冒號、空格)。

c.尺寸前用“;”(空格、分號、空格)。

d.附件前用“+”(空格、加號、空格)。

·結構形式

數量及特定文獻類型標識

數量及特定文獻類型標識;尺寸

數量及特定文獻類型標識:其他形態細節

數量及特定文獻類型標識:其他形態細節;尺寸

數量及特定文獻類型標識:其他形態細節;尺寸+附件

⑥叢編項

·標識符

a.叢編項置於圓括號內,圓括號前後各空一格,其前用“.”(句點、空格、連字符、連字符、空格)。

b.叢編或分叢編並列題名前用“=”(空格、等號、空格)。

c.叢編或分叢編其他題名信息前用“:”(空格、冒號、空格)。

d.叢編或分叢編第一責任說明前用“/”(空格、斜線、空格)。

e.叢編其他責任者前用“;”(空格、分號、空格)。

f.有分叢編題名標識的分叢編題名、叢編或分叢編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前用“,”(逗號、空格)。

g.分叢編題名標識或無分叢編題名標識時的分叢編題名前用“.”(句點、空格)。

h.叢編或分叢編編號前用“;”(空格、分號、空格)。

·結構形式

.(第一叢編)(第二叢編)

.(叢編正題名/叢編責任說明;叢編內部編號)

.(叢編正題名=叢編並列題名)

.(叢編正題名=叢編並列題名,叢編ISSN;叢編內部編號)

.(叢編正題名:叢編其他題名信息/叢編責任說明;叢編內部編號)

.(叢編正題名,叢編ISSN;叢編內部編號)

.(叢編題名.分叢編題名)

.(叢編題名.分叢編題名;分叢編內部編號)

.(叢編題名.分叢編題名,分叢編ISSN;分叢編內部編號)

.(叢編題名.分叢編題名標識,分叢編題名)

.(叢編題名.分叢編題名標識,分叢編題名;分叢編內部編號)

.(叢編題名;叢編內部編號.分叢編題名,分叢編ISSN;分叢編內部編號)

.(叢編題名.分叢編題名/分叢編責任說明,分叢編ISSN;分叢編內部編號)

⑦附注項

·標識符

a.連續著錄時,每一附注項前均用“.”(句點、空格、連字符、連字符、空格)。分段著錄時,可省略“.”。

b.識別題名前用“=”(空格、等號、空格)。

c.引用內容用引號。

d.導引詞後用冒號。

·結構形式

附注.附注.附注

附注

附注

⑧標準編號與獲得方式項

·標識符

a.連續著錄時,本項前用“.”(句點、空格、連字符、連字符、空格)。若有兩個以上標準編號,應在第二個及其以後標準編號前用項目標識符。分段著錄時,可省略“.”。

b.識別題名前用“=”(空格、等號、空格)。

c.獲得方式和(或)定價前用“:”(空格、冒號、空格)。

d.限定說明置於圓括號內。

·結構形式

.ISSN=識別題名

.ISSN=識別題名:定價

.ISSN=識別題名:定價(限定說明)

.ISSN(限定說明)=識別題名:獲得方式:定價(限定說明)

.標準編號(限定說明):獲得方式

.標準編號(限定說明):獲得方式(限定說明)

.標準編號(限定說明):獲得方式.標準編號(限定說明):獲得方式

⑨館藏記錄項

館藏項是反映本館報刊收藏情況的記錄,它不是反映報刊內容和形式特征的著錄項目,是屬於圖書館業務注記性質的著錄內容。館藏項的著錄方法目前尚無統一規定,可以將其著錄在卡片的背麵,便於讀者查找相關資源。

刊名館藏項

(1)館藏項著錄格式****年no.1~no.12=(總no.1~)。

(2)期刊著錄格式示例正題名[文獻類型]=並列題名:副題名/第一責任者;其他責任者.版本/與版本有關的責任者.卷.期年月或其他標識.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印刷地:印刷者,印刷年)。

文獻總數:插圖;尺寸+附件.(正叢刊名,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叢刊編號)。

附注:ISSN=識別題名:價格(年份)

(3)標識符使用說明

①除題名與責任說明項外,各項目連續著錄時,前冠項目標識符,其形式為“.”(句點、空格、連字符、連字符、空格)。各項目另起段落著錄時,可省略“.”。

②各著錄單元前標識符除逗號和句點在後麵空一格外,其他標識符均需在其前後各空一格。

③某項目缺少第一個單元,應將該單元前原規定使用的標識符改為項目標識符。

④凡重複著錄的項目或單元,亦應重複使用其標識符。

⑤不予著錄的項目或單元,其標識符應一並省略。

⑥某項目或單元末尾及其後另一項目或單元起首均為句點時,隻著錄一個句點。

⑦圓括號和方括號各自作為一個單獨的標識符,其前後各空一格。但當它們前後有用空格作為結尾或開頭的標識符時,隻保留前後各一個空格。

⑧著錄單元中某部分內容被省略時用“…”(省略號)標識。

⑨規定標識符均為西文中的標點符號。

(4)期刊MARC編目介紹

隨著中小學圖書館自動化建設的快速發展,手工卡片式的期刊著錄方式將完全被電腦自動化期刊編目係統所代替。圖書館工作人員隻需將相關編目項輸入係統中就能自動生成卡片式目錄並進行相關檢索。編目係統中的著錄標識符被子字段符所代替,由係統直接轉換。以《情報學報》為例,圖5.4是該期刊的MARC數據,而圖5.5則是由該MARC數據自動生成的著錄卡片。

期刊MARC編目過程與圖書MARC編目過程相似,都要進行查重、套錄、給號等步驟。由於期刊具有連續性的特點,因此其編目數據是以“種”來編,即一種刊對應隻要編製一條MARC數據。目前,所有的中文期刊MARC數據基本上都可以從CALIS數據庫中套錄下來,但在套錄數據時應對套錄數據進行必要的修改。期刊MARC編目具體細則可參考《CALIS聯合目錄中文期刊MARC記錄編製細則》(修訂本)。

4.期刊典藏

當今時代,是一個文獻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使收集的期刊在收藏中做到布局合理,排檢科學,利用方便,保管得當,這是關係到長期地、完善地保管期刊和提高期刊利用率的重要問題。而要使這個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則有賴於期刊典藏工作的不斷完善。

(1)期刊排架管理

期刊排架分為現刊排架與過刊排架兩個部分。期刊排架的目的有兩個:一是便於管理人員管理,二是便於讀者利用。合理的排架方法,應該是具有一定的規律,又簡便易行,使熟悉的人能很快地提取和歸架,不熟悉的人也很容易學會查找方法。目前,比較常見的期刊排架法包括分類排架法和按刊名字順排架法。這裏筆者建議中小學圖書館可統一采用分類排架法對期刊進行排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①便於讀者瀏覽同類或相近類別期刊,提高期刊利用率;

②便於工作人員熟悉期刊架位和管理期刊;

③期刊排架分為現刊排架與過刊排架兩個部分,采用分類排架法有利於現刊排架與過刊排架的一致性,提高期刊排架效率。

(2)期刊日常維護

①現刊

將到館期刊進行驗收登記後及時上架;及時撤除停訂期刊架位和新增期刊架位;及時索取及歸架被讀者使用的期刊;期刊安全衛生管理,保證期刊完好;對欲下架送裝的現刊進行整理、送裝及交接或自行裝訂。

②過刊

對已裝訂著錄的過刊進行清點驗收、登記;按索刊號對過刊進行上架,以利於管理和讀者利用;對架位不足的過刊進行倒架管理。

(3)期刊剔舊管理

期刊剔舊,是指圖書館根據一定的原則和標準,將長期滯留過刊庫,讀者少用、不用或無用的期刊,從藏書中分離出來,並按不同情況分別進行處理,它是期刊收藏的逆過程。期刊剔舊的根本原因是藏刊老化,一般來說,科技期刊使用高峰期為3~5年,科技報告為10年。隨著館藏期刊的使用高峰期逐漸消失,期刊剔舊成為藏刊建設發展的必然趨勢。

期刊剔舊流程:製定本館剔舊標準;根據剔舊標準結合館藏情況列出當年剔舊清單,交館領導報批;根據剔舊清單進行剔除;注銷財產賬和相關著錄信息。中小學圖書館期刊剔舊可參照以下標準:

①內容過時,無參考價值的過刊;

②破損嚴重,無法修複的現、過刊;

③贈送、交流且無保存價值的現刊;

④長期無讀者借閱的娛樂、休閑類過刊;

⑤複本刊。

對於已被剔舊的現、過刊可以根據情況將其用於交換、折價轉讓等。

三、期刊利用

期刊利用是整個期刊工作的目的所在,是期刊價值得到有效利用的基礎。提高期刊利用率的關鍵就是認真做好讀者服務工作,在服務的形式、手段、方法等方麵進行改革,擴大服務的途徑,提高服務的層次和深度。

1.館藏期刊的宣傳

館藏期刊宣傳的目的就是要讓讀者了解本館期刊收藏現狀,知道期刊能給他們的工作學習帶來哪些幫助,從而調動讀者對期刊的閱讀欲,提高期刊的使用率。特別是要加強對過刊的借閱宣傳,以盤活數量巨大的過刊資源。宣傳途徑可以是館員的口頭宣傳,也可以舉辦信息檢索輔導課,還可以利用校園宣傳欄、信息窗、校園網主頁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

2.合理的開放時間

根據《江蘇省中小學圖書館裝備標準》中規定:中小學圖書館的開放時間為全天開放,雙休日、寒暑假應定期開放。但在實際運行中,許多中小學圖書館都難以達到這一要求,合理的開放時間是保證讀者能有效利用圖書館資源的前提。

3.靈活的借閱方式

期刊由於其自身的特性,在日常借閱中不能一味強調“藏”而忽視了“借”。現刊內容新穎,參考價值大,讀者人數多,為保證其利用率,一般采用館內閱讀為主的借閱方式。過刊相對而言使用的讀者人數較少,其借閱應采用外借方式,以吸引讀者使用。此外,還可以采用短暫外借複印方式實行借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