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飲食文化中,吃與喝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有吃則必有喝,所以,中國人不但能吃,會吃,對喝也絕不含糊。自從杜康老先生發明了酒,中國人在吃的同時還時不時要來幾盅,遇有宴會之類酒更是必不可少的,於是民間便有“無酒不成席”的說法。達官顯貴,社會名流,更是對酒情有獨鍾,連皇帝老兒一高興,也要宴請群臣,喝個一醉方休,甚至把酒賜給有功之臣,並美其名曰:禦酒。詩仙李白便嗜酒如命,據說他留傳下來的千餘首詩歌中,僅吟酒的詩就有170多首,且能“鬥酒詩百篇”,厲害不厲害?白居易在“晚來天欲雪”時,百無聊賴地圍著“紅泥小火爐”首先想到的是問友人劉十九“能飲一杯無”。《水滸傳》中的魯智深、李逵、武鬆等個個都是好酒量。《三國演義》中的曹孟德不僅能青梅煮酒嚇劉備,還能“把酒當歌”,好不瀟灑。連《紅樓夢》中那些弱不禁風的嬌小姐們高興時也要吃幾杯酒助興取樂,還能把“吃頭豬不抬頭”的劉姥姥灌得暈乎乎的跑到寶哥哥的床上放幾個臭屁睡上一覺。人之好酒由此可見一斑。
由於國人之能吃好飲,這吃與喝的文化便數千年綿延不衰,及至發展到今日,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了。這一吃一喝更是賦予了新的內涵,遠不止填飽肚皮那麼簡單了。這其中有小年輕哥們聚會幾串烤肉幾瓶啤酒的瀟灑,有一幫摯友周末開車到野外玩野炊、搞燒烤的浪漫,有親朋故友到火鍋店一聚的友情,有情人相約到大排檔即便點兩三個菜也吃得甜蜜的溫馨,更有達官顯貴、商賈巨富、社會名流到大酒店“一杯酒一頭牛,一頓飯一棟樓”的奢華。官宴中更有和什麼人去,到什麼地方去,吃什麼標準,喝什麼酒的學問,一般人你是搞不懂的,套用一句歌詞的話說你猜來猜去還是不明白。當然這其中就有了“酒杯一端,政策放寬,筷子一提,可以可以”的暗箱操作、背後交易,同時也就有了“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壞了黨風喝壞了胃,喝得老婆背靠背,氣死革命老前輩”的民間歌謠,有了平均每年有數以千計乃至數以萬計的人被過度吃喝斷送了卿卿性命的悲哀。遺憾的是人們並沒引起高度重視,許多人仍重複著來路,前赴後繼,樂此不疲。若問每年吃喝掉的錢有多少,2012年2月7日《人民日報》有報道說,1994年已突破1000億大關,2005年達3000億。若問每年吃喝掉的錢能幹些啥,有權威人士作過測算,如果按90年代初每年1000億元公款吃喝費算,當時的經濟水平可救助3億失學兒童上完初中;可蓋50萬所希望小學;可以修一條北京到廣州的高速公路;可以完成南水北調東線、中線工程;可以建500多所設施一流的大學;可以武裝三個航空母艦聯合艦隊。如今已過去20多年了,如果把每年的吃喝費加在一起的話,最保守的計算也有20000多億元了。這20000多億元能幹多少事情呢,恐怕是我等想象不出來的,隻有張大嘴巴震驚的份兒了!
現在吃也是得謹慎的,千萬別被外表的漂亮所迷惑,看起來色香味俱全的東西,很有可能含有各種化學元素,一不小心你就可能中招,有網友調侃他的一日三餐是:“早晨喝杯摻了三聚氰胺的牛奶,吃根柴油炸的洗衣粉油條,外加一個蘇丹紅鹹蛋;中午在餐館點一盤用地溝油炒的避孕藥喂的黃膳,一盤敵敵畏噴過的白菜,一盤轉基因西紅柿炒雞蛋,盛兩碗毒大米煮的白米飯;晚上蒸一盤瘦肉精養大的豬肉做的臘肉,沾上點毛發勾兌的毒醬油,夾兩片用福爾馬林泡過的涼拌海蜇皮,抓兩個添加了漂白粉和吊白塊的大饅頭,還喝上兩杯富含甲醇的白酒。”有人說現在中國人自帶元素周期表,所有化學成分一應俱全,還有人說再過百年,中國人百毒不侵,因為按照進化論的觀點,中國人自小吃帶毒的食品,基因在百年後一定會改變的,而且是適應能力最強的黃色人種。
調侃歸調侃,每每想到這種現狀,那種吃在中國的自豪感,立馬蕩然無存了!看來這吃喝一旦超過了某種限度,或者昧了良心,盡管為其披上了一層“文化”的外衣,恐怕也隻能與“糟粕”二字聯姻了。因為飲食文化一旦變味,就像有毒食品,必須立馬倒掉,否則,不僅傷害身體,甚至有可能要人命的,絕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