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美國新聞署針對各目標人群進行的宣傳(2 / 3)

總的來說,“進步”一直是美國宣傳的一個主題。美國一直采用“事實戰略”來宣傳美國在內政和外交上取得的一切進步。蘇聯的宣傳也在宣傳自己國內取得的進步,稱蘇聯將會建設一個不存在資本主義世界壓迫和剝削勞動人民的“沒有階級的”社會。在斯大林去世後,蘇聯一直致力於提高其國內生活水平,赫魯曉夫曾稱蘇聯很快就會超過美國的生活水平(注:Basic Guidance and Planning Paper No。 11, The American Economy, 16 July 1959, USIA Historical Collection。)。因此美國新聞署的大部分宣傳都是以“進步”為中心,宣傳美國致力於使世界更加美好,尋求結束冷戰,努力保護人權,展示資本主義體製的優越性,以及宣揚美國式的自由和民主。美國新聞署用一種事實性的語氣來向歐洲展示美國在和平使用原子能、科學、性別關係、種族關係、經濟產量、裁軍協議等方麵的進步,從而向歐洲以及世界民眾表明美國比其共產主義對手代表了更加光明、更加幸福的未來。而美國的宣傳中對於日常生活的刻畫則暗示,任何追隨美國式的資本主義和民主的國家都會享受到這樣美好的生活。

女性也是美國新聞署宣傳針對的目標。在美國新聞署的政策指導中,“大多數美國女性對於家庭都很投入、很女性化、很勤勞,這些都是國外民眾能夠認同的品質”。美國新聞署強調女性在美國生活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誌願者和社區活動家、工人和公民、而且最重要的是,家庭主婦和母親。美國新聞署的政策指導認為美國婦女應該被刻畫成在政治、經濟和社區生活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卻要堅持她們最主要的角色應該是在家庭中。她們應該是母親和家庭主婦,而不應該是體力勞動者。

美國新聞署還主要宣傳這樣一些主題:“父母對孩子的關愛”,“美國的母親和別的母親一樣,關心孩子的健康和教育,而且致力於維護一個和平的社會,孩子可以在這個社會中成長為有用的、幸福的成年人”。為了駁斥蘇聯的宣傳中將美國女性描述成過著奢侈懶惰生活,有廚房用具、女仆以及快餐幫助的人,美國新聞署著重描述盡管家用電器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減少家務勞動的辛苦,美國婦女作為家庭婦女和母親還是需要做艱苦的勞動,稱“相對很少的美國家庭雇用仆人”,絕大多數美國家庭都是自己做家務。此外婦女還有充分的選擇工作的自由,如果她們願意,也可以追求自己的成功,她們在職業生涯中擁有與男性同樣的權利,有充分的機會可以在工作中取得成功。如果男女工資不平等的話,也隻是由於女性們“往往定期地出入勞動力大軍”,而且女性沒有“考慮到職業而計劃自己的教育”(注:Basic Guidance and Planning Paper No。 10 and 12, both in USIA Historical Collection。)。

此外,美國新聞署還針對一些有影響力的婦女或婦女團體采取行動,給她們贈送書籍、舉行研討會、舉辦展覽等,另外還製作一些專門針對女性聽眾的廣播節目、出版女性刊物等等。這些活動的目的是使這些國家的女性認識到“美國女性有著與她們一樣的興趣和目標”,使她們對美國女性產生認同感。而且,美國新聞署還希望,女性們會給丈夫和政府施加壓力,使他們按照對美國有利的方式來行事(注:USIA, Basic Guidance and Planning Paper No。 6, Women’s Activities, 31 March 1959, USIA Historical Collection。)。

根據美國新聞署的調查,很多歐洲民眾仍然將美國的資本主義看成19世紀的自由資本主義,或者是歐洲國家的卡特爾式的或封建製的資本主義,嚴重剝削工人,工人失業率高,缺乏社會保障。因此在美國新聞署的宣傳中,美國的經濟也一直是一個主題(注:Basic Guidance and Planning Paper No。 11, The American Economy, 16 July 1959; Information Policy on the American Economy, 3 October 1955, both in USIA Historical Collection。)。美國新聞署的政策指導要求應該將美國的資本主義表現成一種新型的資本主義,這種資本主義由“混合經濟”組成,融合了三種基本的元素:自由競爭的經濟製度、自由勞力以及“有限但是又重要的”政府角色。自由競爭的經濟製度是美國經濟的“活力之源”,但是“在美國,19世紀高度個人化的資本主義已經發展成為‘混合經濟’,在這種經濟中,政府協調各種矛盾的力量和利益”。美國新聞署的宣傳材料指出,美國的經濟將權力授予普通民眾,作為消費者,他們決定工業生產什麼產品,提供什麼服務。此外,美國的經濟既不像馬克思所預測的那樣發展,也不像其他國家的資本主義。美國式的資本主義是一種“新型的資本主義”,政府、工業和工人通力合作來保證社會福利、高生產率和廣泛的繁榮(注:Information Policy on the American Economy, 3 October 1955; Basic Guidance and Planning Paper No。 10 and 11, all in USIA Historical Collection。)。

在駐所有國家的美國新聞處中,工會一直是一個主要的目標群體。美國新聞署的一部分宣傳通過美國新聞署的廣播和當地的媒體進行,另有一部分宣傳是隱蔽的。一些國家的工會出版的報紙、雜誌和廣播節目中都有隱蔽的由美國新聞署提供的宣傳美國工會的資料。在一些國家,美國新聞處準備“工會新聞簡報”,分發給這些國家的工會領導人,這些領導人又將這些材料分發給其工會成員。例如駐意大利的美國新聞處就曾報道,當地出版物大量地引用其工會新聞簡報中的材料(注:USIS Italy Country Assessment Report for 1960, 8 February 1961, RG 306, Foreign Service Despatches, box 1, Europe。)。

在蘇聯的宣傳中,美國的資本家們通過剝削工人的勞動而獲得個人利益。美國新聞署相信工會和美國經濟都是美國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應該從正麵向西歐的民眾介紹美國的工會和經濟。美國新聞署的政策製定者們認為,“關於美國的工業成就的報道可以用來說明普通美國工人的生活:他是如何生活的,如何工作的,他可以得到什麼樣的利益。”為了駁斥蘇聯的宣傳,美國新聞署則強調工人們享受著高生活水平,擁有集體談判的力量,以及可以得到的社會保障(注:Basic Guidance and Planning Paper No。 3, Labor Information Program, 20 October 1958, USIA Historical Collection。)。

在美國新聞署的宣傳中,工人們可以享受到帶薪假期、健康保障、工傷和疾病補助、失業保險、退休金等等。美國的工人不僅比以往掙得多,而且他們的購買力也比以往大大增加,可以購買私人小汽車,購買更多的家庭消費品、食物、衣物等等。這些都可以向西歐民眾表明,隻有堅持美國式的資本主義,他們也可以享受到美國工人享受到的這些福利(注:RG 306, Feature Packets, Recurring Subjects, box 7, USIS Labor Packet #5.)。美國新聞署強調,這些福利是蘇聯的工人永遠享受不到的。

為了針對西歐的工會活動,美國大力宣傳隻有美國式的自由工會才是工人進步的關鍵。美國新聞署的政策指導認為應該宣傳“美國的工人通過負責任的自由工會繼續改善他們的收入,工作條件和勞動安全,這些工會拒絕共產主義,並且通過協商解決與資方的矛盾。”美國新聞署通過一係列的材料介紹美國自由工會的活動,宣傳它們如何與資方進行集體談判。如《美國勞工聯合會的表現反映了勞資合作》、《美國聯合汽車工會擴展集體談判領域》、《工會的培訓項目有助於工人和企業》、《美國工人贏得更短工作周》、《美國工人增加了生活的花費》等等。此外,一些文章還介紹工會在社區的服務,強調“美國的工會成員並不是一個階層,而是這個國家和他們各自社區的一員”(注:Basic Guidance and Planning Paper No。10, Themes on American Life and Culture, 14 July 1959, USIA Historical Collection; RG 306, Feature Packets, Recurring Subjects, box 11, USIS Labor Packet #24 and 28.)。

勞資雙方通過合作和平地解決勞資矛盾也是美國新聞署宣傳的一個重點。一條題為《由合作產生的勞資和諧》的新聞報道了勞資雙方都參加的社區服務項目是如何將雙方結合得更加緊密,如何消除雙方的分歧。美國新聞署的政策指導認為,盡管在財富、教育和環境方麵都存在差別,但是美國人很少有階級觀念,而且整個社會的流動性很強,勞資雙方的關係是基於一個平等互利原則:工人們為滿足家庭所需而為資方提供勞動,資方尊重工人的個人尊嚴,而且工人也必須尊重資方的合法需求,因此,勞資雙方的矛盾是良性的,是可以合作解決的。但是,另一方麵,工人們反對共產主義則是“反對無情的冷酷的敵人”。美國新聞署的政策指導要求向西歐的民眾傳達一種信息,即“美國的工人們詳察並且反對共產主義、其他極權組織,以及同情共產主義的人,防止他們滲透並且利用工會,因為他們發現這樣的團體聲稱要為工人們服務,但是卻將工人們的需求和願望置於他們的政治利益之下”。所以,工人們“實際上毫無異議”地接受資本主義(注:Basic Guidance and Planning Paper No。 3, 10, and 11, all in USIA Historical Collection。)。

青年和學生也是美國新聞署宣傳的主要對象,因為他們以後會在生活和工作中占據領導地位,而且在大多數國家中,主要是青年人在積極反對美國的政策。1958年,國務院的政策設計室建議進行一項針對全世界青年的項目,“尤其是那些不受政治信仰約束的國家和共產主義影響非常強大的國家的青年”。政策設計室認為“美國新聞署將青年看做主要的目標是很重要的,必須要設計一些與青年組織發展緊密聯係的項目,並且必須將其大部分資源都投入到這些項目中”(注:Carlton Savage to Charles Yost, 2 July 1958, RG 59, PPS Records 1957-1961, Lot 67 D 548, box 120, Information Policy, NA。)。

美國新聞處主要通過教師和學生交流項目、美國新聞處的工作人員為青年人教授英語課程、舉辦研討會以及電影展覽等來接觸青年和學生。新聞官員們還在當地媒體上發表一些針對年輕人的文章和新聞等等。例如,駐維也納的美國新聞處出版了《青年》這本雜誌,向奧地利的孩子們介紹美國的文化。這本雜誌包括關於美國孩子的文章,與美國有關的字謎遊戲,以及其他被設計用來培養青年們對美國感興趣的有趣的節目等等。此外,美國新聞署還將“青年專題”發送給國外的每一個分處,包括有關青年的或者他們感興趣的文章。一些文章介紹美國青年們如何參與到國家的經濟建設中;一些則傳達關於美國的正麵形象,如介紹美國學生們在學校的課餘活動,關於美國大學的信息、美國青年團體的誌願者活動等等;還有一些文章介紹美國的流行音樂、體育等(注:Young People, June 1953; RG 306, Feature Packets, Recurring Subjects, boxes 1 to 6, USIS Special Youth Packets 4 and 41.)。而體育也一直是美國新聞處進行宣傳的一個主要方麵,來自不同國家的各種膚色和種族的體育明星在美國取得的成就被用來證明美國所有的種族都是平等的、和諧相處的,都可以在這個自由國度追求夢想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