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偉民追憶:與興奮劑的那場艱難鬥爭
作者:遠山
“興奮劑”問題一直是中國體壇禁忌的話題。然而讓人意外的是,昔日體壇掌門人袁偉民在隱退多年後,推出了《袁偉民與體壇風雲》一書,首次揭開了中國體壇曾經的興奮劑真相——
悉尼奧運會前一個月
2000年7月初,悉尼奧運會前夕,袁偉民看到了總局編發的《體育情況簡報》,主題是“備戰悉尼奧運會反興奮劑工作情況”。這個報告引用了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的指示:“寧可拿不到金牌也不能使用興奮劑。”隨後介紹了悉尼奧運會的反興奮劑形勢:
“東道主澳大利亞既是我代表團的一個主要競爭對手,也是近年來在興奮劑問題上對我們攻擊最多的國家之一,他們投資近五十萬美元購置了高分辨和同位素質譜儀,進一步提高了檢測水平。”
袁偉民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他清醒地認識到北京正在申辦2008年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如在悉尼奧運會上發生興奮劑事件,對申辦的打擊將是巨大的。
經過全麵部署,對備戰奧運會的運動員進行了大規模的突擊檢測後,令袁偉民萬萬沒有想到的嚴重問題終於露出了水麵——
2名田徑運動員尿檢呈陽性,17名運動員血檢超標……這裏麵有著名選手,有希望在悉尼奧運會上取得好成績的選手。
這份名單令袁偉民驚愕,他決定對高危項目備戰奧運會的運動員再進行一次全麵血檢。但結果更加不容樂觀:兩次血檢,備戰悉尼奧運會的中國運動員中,一共有多達37人被籠罩在興奮劑的陰影下。
此時,離悉尼奧運會開幕已不到一個月了,參賽代表團名單已報到悉尼奧運會組委會。這些血檢超標的運動員,讓他們去還是不去?去了,後果難以設想;不去,又怎麼處理好?如何麵對海內外輿論?
曾經的“說謊者”
一係列問題擺在袁偉民麵前,舉棋不定之時,過去那些曾屢屢給中國丟臉的興奮劑事件浮上他心頭:
上世紀80年代初,興奮劑開始侵蝕到中國體育界。少數人為了提高成績開始使用興奮劑,當時國家體委有的領導對興奮劑認識不足,甚至還說:假如對於提高運動成績有利、對運動員的身體無害、在國際上不會被人查出來,使用它也是可以的。這直接導致中國體育的興奮劑問題越演越烈,在國際上造成惡劣影響。
1994年廣島亞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取得了出色成績,但賽後一個月,組委會通知,有17名中國運動員興奮劑檢測呈陽性,其中11名選手的金牌被取消。
1998年在澳大利亞珀斯舉行的世界遊泳錦標賽上,一名中國運動員攜帶違禁藥物生長激素入境被澳大利亞海關查獲,並被取消參賽資格,比賽期間又有4名中國運動員賽前尿檢呈陽性。國際媒體對此“群起而攻之”。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中國遊泳代表團是“該死的說謊者”,整個國家都應該取消資格。加拿大CBC網隨之公布了一項數據統計:1990年之後超過40名中國遊泳運動員被查出服用興奮劑。這個數量是同時代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三倍。
1996年奧運會開幕式,當中國運動員入場的時候,美國的電視轉播主持人竟對全世界這樣解說中國體育:“現在使用興奮劑國家的運動員入場了。”
這樣的恥辱令袁偉民畢生難忘,他下定決心:堅決反對使用興奮劑,堅決捍衛國家聲譽。
“大不了不幹這個局長了”
擺在袁偉民麵前的無疑是一場最嚴峻的考驗。
在反興奮劑鬥爭中,對立雙方常常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批藥物被列入興奮劑名單之後,就會有一批新藥被研製出來。EPO就是這樣,它是至今最難查出的一種興奮劑形式,通過尿檢無法檢測,隻能通過血檢才能查出。而之前的奧運會都還沒有使用血檢,因此,一些人總是抱著僥幸心理蒙混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