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湊,林甫之侄也。初為廣陵倉曹,天寶中貶明州象山縣尉,年二十八。尤工綺羅人物,為時驚絕。本師閻令,但筆跡疏散,言其媚態,則盡美矣。
薛稷,字嗣通,河東汾陰人。道衡之曾孫,元超之從子,詞學名家,軒冕繼代。景龍末為諫議大夫、昭文館學士。多才藻,工書畫。薛稷外祖魏文貞公富有書畫,多虞、褚手寫表疏,稷銳意橫學,窮年忘倦。睿宗在藩特見引遇,拜黃門中書侍郎、禮工二部尚書。先天二年,官至銀青光祿大夫。太子少保,封晉國公。竇懷貞累之,年六十九。尤善花鳥、人物、雜畫。畫鶴知名,屏風六扇鶴樣,自稷始也。
郎餘令,有才名,工山水。古賢為著作佐郎,撰《自古帝王圖》。按據《史傳》想像風采,時稱精妙。
曹元廓,天後朝為朝散大夫、左尚方令。師於閻,工騎獵,人馬山水,善於布置。天後鑄九鼎於東都,備九州山川物產,詔命元廓畫樣、鍾紹京書,時稱絕妙。(《後周、北齊、梁、陳、隋、武德、貞觀、永徽等朝臣圖》、《高祖太宗諸子圖》、《秦府學士圖》、《淩煙圖》皆傳於代,徐嶠之題)劉行臣,善畫鬼神,精采灑落,類王韶應。(東都敬愛寺山亭院西壁有鬼神抱野雞,實為妙手)暢,善山水,似李將軍。(子明瑾,妙過於父)楊寧、楊升、(《望賢宮圖》,《安祿山真》)張萱,以上三人並善畫人物。寧以開元十一年為史館畫直,萱好畫婦女嬰兒。(有《妓女圖》、《乳母將嬰兒圖》、《按羯鼓圖》、《秋千圖》、《號國婦人出遊圖》傳於代)尹麻,善佛事、神鬼、寺壁。高宗時得名,筆跡快利。今京師慈恩寺塔下南麵師利普賢極妙。李仲昌、李嗣真並琳弟子,並善佛道鬼神。
韋無忝,官至左武衛將軍,善鞍馬、鶻象、鷹圖,雜獸皆妙。
韋無蹤,乃無忝弟,善寫貌。
朱抱一,開元二十二年直集賢,善寫貌。寫張果先生真,為好事所傳。
竺元標、蔡金剛、毛嵩、姚彥山。
程遜善寺壁、禽獸。董好子善人物。
楊樹兒、耿純。
任直亮,開元中直集賢,時有畫直邵齋欽,書手吉曠,皆解畫。
陸庭曜善人物鬼神,有氣韻。
暢整、李相國、陳愨、劉誌敏、史晟、何君墨、京元成、崔霞、冷元繡、馬光業、李蠻子、馬樹鷹、祝丘、潘細衣、周子敬、段去惑。
僧智瑰,善山水、鬼神,氣韻灑落。
已上皆唐朝以來名手畫工,有同蘭菊叢芳,競秀蹤跡,布在人間,姓名不可遺棄。
殷令名,陳郡人。父不害,累代工書畫。
殷聞禮,字大端,書畫妙過於父。武德初為中書舍人、趙王友兼侍讀、弘文館學士。
聞禮子仲容,天後任太仆秘書丞、工部郎中、申州刺史。善書畫,工寫貌及花鳥,妙得其真。或用墨色,如兼五采。
談皎,善畫人物,有態度。衣裳潤媚,但格律不高。大髻寬衣,亦時當所尚。與李湊小相類。(《武惠妃舞圖》、《佳麗寒食圖》、《佳麗妓樂圖》並傳於代)僧金剛三藏,獅子國人。善西域佛像。運筆持重,非常畫可擬。東京廣福寺木塔下素像,皆三藏起樣。
張遵禮,善畫鬥將鞍馬、戈矛器械。用筆塹差,小畫尤佳。
王紹宗,琅琊人。父修禮畫跡與殷仲容相類,亦善書。官至秘書少監。
宋令文,亦書畫皆善。
司馬承禎,字子微,自梁陶隱居至先生四世傳授仙法。開元中自天台徵至,天子師之。十五年至王屋山,敕造陽台觀居之,嚐畫於屋壁。又工篆隸詞采,眾藝皆類於隱居焉。製雅琴鎮名,美石為之,詞刻精絕。開元中彥遠高王父河東公獲受教於先生,玄宗皇帝製碑具述其妙。二十三年屍解白雲,從堂戶出雙鶴,繞壇而上,年八十一,諡"貞一先生"。
盧鴻,一名浩然,高士也。工八分書,善畫山水樹石,隱於嵩山。開元初,徵拜諫議大夫,不受。
釋修然,俗姓裴氏,楚州刺史思訓之子。為人恢誕強學,不成一名。好朋從詩酒,善丹青,工山水,曉解絲竹。卒年三十九。(開元中,嚐夜醉臥街,犯禁乃為詩曰:"遮莫冬冬鼓,須傾滿滿杯。金吾如借問,報道玉山頹。"官不罪之,或雲道士)鄭虔,高士也。蘇許公為宰相,申以忘年之契,薦為著作郎。開元二十五年,為廣文館學士,饑窮坎坷。好琴酒篇詠,工山水、進獻詩篇及書畫。玄宗禦筆題曰:"鄭虔三絕。"與杜甫、李白為詩酒友。祿山受以為水部員外郎。國家收複,貶台州司戶。
鄭逾,善山水。天寶中得名於梁宋間。逾即遷之弟。遷有書名。
李果奴,筆跡調潤。天寶中寫貌人物及僧佛為妙。元和初有李士昉,即果奴之孫,筆跡及其祖,寫貌極妙。在翰林即賢院。
曹霸,魏曹髦之後。髦畫稱於魏代,霸在開元中已得名。天寶末,每詔畫禦馬及功臣。官至左武衛將軍。
韓幹,大梁人。王右丞維見其畫,遂推獎之,官至太府寺丞。善寫貌人物,(《龍朔功臣圖》、《姚崇及安祿山圖》、《玄宗試馬圖》、《寧王調馬打述圖》,傳於代)尤工鞍馬。初師曹霸,後自獨擅。杜甫贈霸《畫馬歌》曰:"弟子韓幹早入室,亦能畫馬窮殊相。幹唯畫肉不畫骨,忍使驊騮氣凋喪。"彥遠以杜甫豈知畫者,徒以幹馬肥大遂有畫肉之誚。古人畫馬有《八駿圖》,或雲史道碩之跡,或雲史秉之跡,皆螭頸龍體,矢激電馳,非馬之狀也。晉宋間顧陸之輩已稱改步,周齊間董展之流亦雲變態,雖權奇滅沒,乃屈產蜀<馬冉>,尚翹舉之姿,乏安徐之體。至於毛色多騧騮騅駁,無他奇異。玄宗好大馬,禦廄至四十萬,遂有沛艾大馬。命王毛仲為監牧使,燕公張說作《駉牧頌》。天下一通,西域大宛,歲有來獻。詔於北地,置群牧,筋骨行步,久而方全,謂習之能,逸異並至,骨力追風,毛彩照地,不可名狀,號木槽馬。聖人舒身安神,如據床榻,是知異於古馬也。時主好藝,韓君間生,遂命悉圖其駿,則有玉花駿、照夜白等。時岐、薛、寧、申王廄中皆有善馬,幹並圖之,遂為古今獨步。祿山之亂,沛艾馬種遂絕。韓君端居亡事,忽有人詣焉。稱鬼使請馬一匹,韓君畫馬焚之。他日見鬼使乘馬來謝,其感神如此。弟子孔榮為上足,陳閎為永王府長史,善畫寫貌,工鞍馬,與韓同時,家蓄圖畫絕多。(寫《安祿山圖》、《玄宗馬射圖》、《上黨十九宗圖》)孟仲暉,善寫貌,筆跡類陳閎,又似閻令,時有杜景祥、王允之並畫,跡與仲暉相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