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民間傳說的參考和演繹集中地體現在以民間傳奇式人物為主要角色的電視劇作中。除了像古代帝王這樣影響曆史進程的重要人物,民間的傳奇式人物是中下層平民百姓的優秀代表。與帝王不同,民間人物不會有專門為其記錄生活點滴的相關人員,更大程度上要依靠民間的傳說。作為電視劇作品,對民間傳奇式人物的選取有典型性,民間傳說的流傳性也決定著傳奇式人物故事的講述不會有十分固定的模式,所以將點滴的流傳發展為故事情節,也難免有杜撰和誇張。與清代相關的電視劇中,對中下層百姓中產生的重要人物進行了關注,在這些傳奇式人物的身上,凝結了整個中下層群體的品質,或維護民族尊嚴、愛國愛民,或匡扶正義、懲惡揚善,或行醫濟世、助人為本,這些品質,一個人物不一定兼有之,但寄寓著中下層民眾的美好願望。與帝王所展現的豪雄形象相比,民間傳奇式人物的經曆和思想更能夠引起大眾的共鳴,就好像古代文學史上,通俗文學總有著不盡的生命力,中下層群體的選擇很重要。他們來自民間,與他們的經曆有聯係的故事也來自民間的傳說。此類最為觀眾所熟悉的人物如黃飛鴻,電視劇《黃飛鴻五大弟子》即圍繞一代武學宗師黃飛鴻及其五位弟子的英雄事跡展開,正是以民間傳說為主要參考塑造人物和連貫情節的。與黃飛鴻有關的故事多來自民間傳說,經過電視作品的藝術加工和渲染後,銀幕上的黃飛鴻風流倜儻,正義凜然,武功卓越,醫術高明,成為觀眾心中一個了不起的英雄。這樣的形象雖與真實的黃飛鴻有較大的反差,卻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調動觀眾的正義感,符合觀眾的願望。考慮到這些因素,也就不難理解黃飛鴻何以成為民間傳奇式的理想人物。
電視劇作為一種在熒屏上播映的演劇形式,融彙了舞蹈、音樂、繪畫等各種因素,屬於綜合性很強的藝術形式,因而必須有劇作自己的藝術創作和改造。出於連貫情節、擺明曆史態度等的需要,電視劇作隻從曆史史實、文學作品、民間傳說中取材是不夠的。這就要求劇作在立足史實的前提下,對相關材料做藝術的改造,也包括增加某些“無中生有”的情節,在不影響受眾對曆史人物的態度和不篡改固定史實的基礎上,這也是很必要的。與清代相關曆史類電視劇作的創作基本遵循了這樣的原則,有參考正史材料的嚴肅態度,有參考野史材料的補缺意識,在尊重史實和既有曆史評價的基礎上,發揮創造力,使電視劇作以更為藝術的形式來麵向觀眾展現相關的曆史。
與清代相關曆史類電視劇作與正史野史相參的藝術性總結在對正史野史進行具體參考的基礎上,與清代相關的曆史類電視劇,雖然按塑造的人物有帝王、民間傳奇人物等之別,按表現的題材有偏重愛情、關注民生、弘揚美好的分類,但總體說來,在角色上主要圍繞曆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情節上主要圍繞真實發生過的曆史事件而展開;因其創作在與文化資源的聯係上同時選擇了官方正史以及野史小說類的材料,整體的藝術內涵較為深厚,藝術性較高。且在必要時增加藝術創作和改造,創造了用於發展劇情的虛構人物或事件加以串聯,考慮的因素比較全麵,因此作為麵向觀眾的藝術作品,這些電視劇作得以傳達出較為客觀的史實、較為豐富多彩的民間傳說以及劇作者對曆史的觀點、看法,對觀眾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同時對觀眾的鑒別、評價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有部分電視劇作在通過野史或傳說進行擴展的過程中,猜測的成分過多,補充的成分過多,有遠離曆史事實之嫌。比如《戲說乾隆》,將重點放在了三段愛情故事上,“戲說”的成分所占比例太大。另外,在對人物的塑造中,有時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或品行,將人物過於理想化,可能會影響到觀眾對人物的曆史評價或道德評價,在某種程度上有失嚴肅性和客觀性。比如黃飛鴻,現在觀眾通過係列影視劇所熟知的黃飛鴻完全是一個光輝的形象,而很難對他進行全麵的認識。另外,由於先存有許多曆史上的“未解之謎”,劇作抓住觀眾的興趣心理加以演繹,雖隻是擺明劇作自己的一種解釋,然而在演繹的過程中,因為主題的偏重不同而略顯失實,比如《孝莊秘史》對愛情成分的增加。在電視劇作的娛樂性功能的統攝之下,對此削弱電視劇作藝術性的處理或許也應持有包容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