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明清之際民間反清複明故事的演繹
這一時期由文學作品改編的電視劇,有一部分是以反清複明為主要內容的,原著多為武俠小說,如《七劍下天山》、《鹿鼎記》。清代的曆史,特別是清初的曆史,總是伴隨著不間斷的反清複明運動。反清複明運動是旨在反抗清朝滿族統治、要求恢複明朝漢族政權的運動,後來則擴展至反對清朝,而要求恢複漢製。產生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清軍入關後,一直對漢族人采取高壓民族統治政策,剝奪了漢族原有的風俗習慣和生活自由;屢次大興文字獄;社會上以滿人為尊,滿人享有特權,而漢人地位低下。在政治上,懷有戒心的滿族人小心地防範著避免漢人進入統治階層。另外,中國擁有久遠的俠客文化,也造就了另一文化根基。俠客文化是中華文化自古流傳下來的精華,意在對於強權政治保持自身的挑戰和看法,無論是在武力上,抑或是思想上,都意圖使得這種政治無法操控一切。俠客文化保持著對理想社會的向往,對百姓疾苦的體察,這是典型的對人權的尊重和對仁政的推崇。《七劍下天山》就很深刻地表現了這個主題,反清複明不是毫無目的的反清,反的是上層的黑暗壓榨,反的是對人民不尊重的“暴政”。而《鹿鼎記》也體現了滿漢融合與鬥爭之間的矛盾。具有多重身份的主人公韋小寶,忠義不能兩全,對滿人還是漢人並不是一味地幫助或反對,而是出於是非之心去評判,決定自己的選擇,這顛覆了一直以來的傳統道德觀,但挺身赴難、以德報怨,反而比那些正邪不兩立的俠士更具有感染力。
三、情感傳奇類
這類故事中往往融入愛情、親情、友情等各種情感,來歌頌人世間真情的美好。有的主人公在經曆一係列的苦難之後,真情經受住考驗,並最終有了美滿的結局。代表作品除了前麵提到的《聊齋》係列中關於鬼、神、人之間情感的幾篇外,還有描寫男女兩性除了陌路與情愛之外的“第三種關係”,如“知己之感,許之以身”的喬女(《喬女》)。喬女雖貌醜,但心存知己之恩去報答孟家,她有“為知己者活”的勇氣和無可阻擋的、璀璨感人的、人性高貴的魅力光芒。此外還有《還珠格格》係列,大多取材於野史和傳說,表達的也是人民的樸素美好願望。雖然三部的背景包括了很多曆史真實事件,如乾隆南巡、霍卓氏容妃(香妃)其人、乾隆年間中緬邊境之爭等,但主人公還珠格格、紫薇格格和主要的情節即小燕子、五阿哥永琪、紫薇、爾康以及皇上、令妃等眾人之間發生的種種大事小事皆屬虛構,是瓊瑤本人的文學創作,因而又不屬於曆史劇的範疇。值得稱讚的是對各種情的歌頌,如乾隆對子女的愛護之情,小燕子與永琪之間的純真愛情,小燕子與紫薇之間同甘共苦的姐妹友情,以及本來有矛盾的皇後與紫薇之間矛盾化解時的寬容仁和之情。結局大團圓使得批判性不明確,但主題是表達了一種美好的理想的。還有改編自陳端生長篇彈詞《再生緣》的電視劇《再生緣》(又名《劍俠奇緣》),表現孟麗君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曆,成功地塑造了孟麗君這一巾幗不讓須眉的藝術形象。該劇不拘泥於原著,虛構了一些次要人物,融入了較多的現代元素,故事情節更為生動曲折,人物情感更為豐富細膩,並以歡喜結局:孟麗君與皇甫少華有情人終成眷屬。
四、公案類
代表作品是《聊齋》係列劇中的《無頭屍案》和改編自同名小說《鴛鴦繡》的電視連續劇,又名《大清洗冤錄》。《聊齋》中有不少優秀的公案小說,其中多塑造出清廉不苟,能持法平慎、秉公執法的清官。《無頭屍案》中的費縣令就智斷無頭案,深得當地民眾的愛戴。但值得指出的是,崇“法”隻是一個美好的想象,在封建社會裏,人治為本,完全依法而辦是不可能的。《鴛鴦繡》則以乾隆年間翰林院才子汪學仕夫婦為題材,主要講述圍繞鴛鴦繡枕而產生的一個大清奇案,在劇中道盡了人性美醜和世態炎涼。這與傳統歌頌清官的公案小說又有著明顯的不同,雖然結局仍算是團圓、懲罰皆有,但過程中也揭露了古代社會形態下,官場、仕途、人際間種種的黑暗與醜陋。
與清代相關文學類電視劇與古典文學的關係總體來看,清代的這一部分改編自文學作品的電視劇也可以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完全按照或基本按照原著情節安排拍攝的電視劇,如1987年版《紅樓夢》的劇本就基本忠於原著的庚辰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另一類對原著改動較大,依照劇本要求增刪較多。其中以第二類居多,編劇按照劇本特點的需要重新設計出原著沒有的情節,或者遵循電視劇想要表現的主題而刪掉與主題無關的內容。這類電視劇往往加入導演或編劇的個人喜好和情感傾向在裏麵,有的融入更多的曆史因素,有的則加入一些娛樂元素。
一、與清代相關文學類電視劇主要依據的是原著文學作品改編自古典文學的電視劇,特別是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從整體結構來看,往往和小說原著的情節設計基本相似,具有小說的故事發展特點。清朝小說在整個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曆程中已經相當成熟,長篇章回體小說和短篇筆記體小說都取得較高的成就。不同類型的小說,改編成的電視劇也便相應地具有不同的特點。電視劇《鴛鴦繡》的情節按照小說原有的順序層層推進,環環相扣,每一集都在為後麵的劇情做鋪設,整個故事按照書中的敘述展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等不同的環節;《聊齋》則分部拍攝,每部都是獨立的故事,這些故事合在一起就成為一個係列劇,這正如《聊齋誌異》原著本身,也是不同的獨立故事。還有的電視劇則是以原著中的主人公為主線展開情節,如電視連續劇《孟麗君》講的就是清代小說《再生緣》中的女主人公孟麗君的故事,因為《再生緣》本身就是以孟麗君為主要人物的,因而電視即以主人公命名。這部電視劇也是忠於原著的,原著中元代才女孟麗君為救被權奸陷害的未婚夫皇甫少華一家,女扮男裝離家出走,之後竟然中試以至官居丞相,被元成帝識破後欲納為妃,麗君不從,又在太後的幫助下得以救忠除奸,最終與皇甫少華完婚。而電視劇也基本按照這樣的情節展開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