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真愛一世情》(又名《江南媳婦之真愛一世情》)
本劇講述的是,江南水鄉的江姓望族,家財萬貫,無人不曉,遺憾的是男丁單薄。正當江母為子嗣一事憂心如焚之際,風塵女麗紅攜同其男友廖建豪抱著一對雙胞胎男嬰,聲稱為江家子孫,這讓江母心花怒放。這令傳統能幹的好媳婦秋琴頓失應有的地位,與丈夫誌和漸行漸遠,備受折磨。最終秋琴孤身淪落街頭,卻在此時發現懷有江家骨肉。江家上下渾然不知雙胞胎男嬰背後隱藏著一個用心布下的陷阱,網羅著更大的陰謀……本劇注重描述大戶人家的情感風波和奪產風雲,劇中媳婦的悲劇命運一直與宅門興衰、私欲陰謀疊加在一起,讓觀眾感受一個不一樣的“南方大宅門”。
5.《商旗》本劇以19世紀清政府內的洋務派掀起的洋務運動為大背景,以洋務企業輪船招商局的曆史發展為故事框架,描繪出劇中主人公麥氏家族三代人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的奮鬥史,其中對輪船招商局的曆史基本遵循史書,具體人物的事跡稍有改動,如對盛宣懷的刻畫就與曆史有出入。本劇始終貫穿著反帝愛國、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一部為近代中國民族工業搖旗呐喊的主旋律電視劇,通過對國家、民資企業、家族三個層麵——洋務運動的官方倡導者、輪船招商局的經營者、麥氏家族三代奮鬥者的故事的演繹,將近代中國經濟運動的場景通過輪船招商局這個側麵呈現給觀眾。
6.《風吹雲動星不動》本劇以民國初年為背景,以江南富商鈕家、肖家、胡家之間的恩怨情仇為主線,通過幾代人不同的利益糾纏、人生選擇,反映了當時舊中國不同階層存在的普遍性社會問題,展現了清末民初不同階層、不同類型的人對於自身命運與國家命運的選擇和堅持。
劇中人物屬於根據曆史環境虛構而成,人物高度符號化,但幾乎每個人物都代表了當時的典型性社會階級。齊徹的父親肖伯雄是清末支持戊戌變法的資本主義改良派的象征性人物,在強學會受到慈禧打壓後被抄家滅族。齊徹和鈕方麗則代表了當時留學海外的新式人才:齊徹的理想是實業救國,體現了當時的資產階級改良派希望通過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實現富國強兵的理想;方麗是新女性的代表人物,追求自由戀愛,反對專製婚姻,尋求女性獨立地位。顧維漢則是當時資產階級革命派思想的濃縮型人物,他終其一生不停組織工人運動,發動革命,希望能夠喚起民眾的覺醒。鈕世銓和胡鎮長則代表了洋務運動以來的官僚資本主義殘餘,因循守舊,腐化不堪。鈕世銓的絲廠則是當時中國沿海民用輕工業尤其是紡織業興起的代表。肖晃是清末民初的亂世中南方幫匪階層的代表,但作者在他身上賦予了睿智、開明、正義感的特征。墨琴的身世是根據醇親王載灃的生平所虛構的,她的交際花身份則是當時舊上海文化的一種代表性符號。本劇關於宋教仁遇刺、袁世凱稱帝、廢除臨時約法、建立民國、簽訂二十一條、護國戰爭等的敘述基本符合事實,但由於文學性杜撰的因素,對於領導人的描述多有改動。黃耀聲的原型是上海著名大亨黃金榮。對於曆史上鄭汝成的描述則多有偏頗,1915年11月10日鄭汝成被革命黨人當街擊斃,行刺的兩位壯士,一位是山東煙台的王明山,一位是吉林長春的王曉峰。而老蟲島則屬於文學杜撰,代表當時地方匪徒團體勢力。
(十四)皇族係列
1.《大阿哥溥俊》本劇講述的是清朝最後一位大阿哥——愛新覺羅·溥俊曲折坎坷的人生曆程。這位鮮為人知的“末代大阿哥”的曆史故事第一次被搬上電視熒屏就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本劇雖然改編自史實,卻與史實有許多不符,特別是溥俊後期的生活,基本上是杜撰出來的。(1)人物結局:曆史記載八國聯軍之役後,慈禧太後以“縱容義和團、獲罪祖宗”之名廢除溥俊大阿哥之位,命其仍歸宗載漪;1902年清政府下令將載漪父子流放新疆,載漪父子逃到蒙古,住到了內蒙古阿拉善旗羅王府妻舅家。但是劇中大阿哥隻是被貶為平民,後麵溥俊的幾段大起大落更是與史實不符。(2)人物性格:曆史上對於溥俊的性格有文字記載的不多,而劇中溥俊從有勇無謀的紈絝子弟,到通情達理、敢作敢當的男子漢,這些鮮明的性格特點也是編劇添加進去的。(3)曆史人物:本劇描述的是晚清到民國時期,其中諸如溥興、小芸、豆腐張、西洋騙子詹姆士、日本軍官陸島等都是編劇結合當時的曆史虛構的人物。同時,劇中的溥俊結婚兩次,史實中沒有有關他婚姻狀況的記載。
2.《德齡公主》本劇以受到外國先進思想教育後從國外歸來的德齡和慈禧為核心,以德齡進宮後的所見所聞為主線,揭露了封建統治的腐朽與落後,同時宣揚了現代女性思想進步、追求自由與愛情的精神。
本劇與史實之間的差異:(1)德齡非真正的公主,之所以被叫作“公主”,緣於她在美國出版的第一部著作《紫禁城兩年》。當時她是用英文寫成的,於1911年清王朝終結時出版,署名PrincessDerling。書一出版,就立即引起西方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廣泛關注,據說辜鴻銘還曾欣然為之撰寫過英文書評,大為讚賞。根據英文Princess的意思,讀者理所當然地理解為德齡是公主了。據了解,慈禧七十歲萬壽節期間,的確曾懿封德齡、容齡為郡主(即和碩格格),但英語中無公主和郡主之分,一律都叫作Princess,於是,誤會也就這樣產生了。(2)德齡和容齡雖然受寵,卻不可能像在劇中如此的隨便,起碼的倫理要求是要有的。(3)德齡的婚事與劇中的描寫完全不同,她出宮後才認識了他後來的丈夫,她丈夫的身份也與史實有出入。(4)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多帶有影視文學色彩,對個別人物的性格進行了放大和突出的表現。
3.《王爺到》本劇主要以內憂外患的晚清為時代背景,以五王爺為主要人物,主要講述了他與四王爺及其子震貝勒針鋒相對、伸張正義的故事,表現了五王爺正直堅韌的品格,也側麵體現了晚清時期官場的黑暗及在一個朝代即將滅亡之際人們的狀態。劇中的人物原型基本都出自曆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五王爺的原型是光緒朝惇親王奕脤,四王爺是慶親王奕劻,震貝勒的原型是奕劻之子載振。劇中涉及的太後想用粵海關關銀修園子事件的曆史原型是慈禧太後用軍費修建頤和園的事件。
4.《最後的王爺》本劇描寫動蕩年代中一位王爺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曆。故事從清朝宣統年間開始到新中國成立結束,主線是大清行將滅亡之際,在東洋留學的壽元遵從父命回國繼承王位,被朝廷封為郡王爺。在改朝換代、兵荒馬亂的動蕩歲月裏,壽元立誌挽救大清江山,但又受盡了命運的捉弄,甚至被朝廷押進了死牢。壽元無論是從家庭還是到官場,都無法重現往日大清王爺皇權的光環,終於淪落為無家可歸的平民。直到北平解放,新中國成立,壽元才真正完成了“最後的王爺”的蛻變。劇中與史實的不同之處有:(1)爵位和官職不相同:劇中的壽元是世襲的王爺爵位,被稱為“壽郡王”,官職為禁衛軍統領協辦。載濤1890年受封二等鎮國將軍,同年晉為輔國公;1902年襲貝勒;1908年12月加郡王銜。新中國成立後,他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司令部馬政居顧問,新中國的第一批正規作戰騎兵所騎的戰馬就是他訓練出來的。(2)留學地點不同:壽元的留學地點是在日本,畢業於東京都士官學校,按照日本當時的步兵操典學習步兵作戰。壽元非常不喜歡騎自行車,喜歡騎馬。載濤畢業於法國索米騎兵學校,專修騎兵作戰科目。載濤車馬通騎,他是在紫禁城騎車的第一人。他曾在80歲高齡時,一人從寬街騎車到十三陵附近。(3)感情經曆不同:劇中壽元贏得了日本女子花子的芳心,兩人產生了跨國的戀情。載濤在出國考察期間會見俄皇尼古拉二世時,曾被俄皇一眼相中,差點當了俄皇的姑爺。同樣在德國考察期間,年輕的載濤身著軍裝,高貴的氣質和過硬的軍事素質震驚了當時的德皇威廉二世。德皇便派一名妙齡美女陪他一同逛街遊覽柏林。而劇中的主人公壽元是否是以愛新覺羅·載濤為原型,壽元的扮演者馮遠征坦言自己也沒考證過此事。“應該說是個綜合型的人物,壽元的經曆非常坎坷,可能並不隻是以一個人為原型吧。”馮遠征說。編劇楊曉雄已經去世,所以關於創作原型的話題,也就無從考證了。
(十五)平民係列
1.《前門樓子九丈九》本劇講述的是基於大清國末期到覆滅及民國初期這一混亂時間段內的人物瑣事。那時政府腐敗,惡人當道,掌握權勢的多是擅長阿諛奉承、狡詐卻愚蠢的小人,善良的平民百姓雖過不上好日子,但也能在相對的民主下過著自欺欺人的生活,而奎俊、馮青山等小人物在動亂的年代所經曆的波折無非來自於一幅《山形秋色圖》和一個翡翠蟈蟈。這些小人物的命運越悲慘,也正反映了當時的官員越腐敗。該劇正是基於這樣的曆史背景描述了以這兩樣寶物為線索的小人物的生活和感情變化。
2.《春蠶織夢》(又名《阿旺新傳3》)
故事發生在錦繡村,圍繞綢莊“永泰祥”和養蠶繅絲的“冰玉堂”這兩家中男男女女之間展開的恩怨情仇,描述了在民國時期,東北小人物的事業、情感與家庭。在這樣一個處於變革的年代裏,現代思想與封建禮教的衝突時有發生,也成為這個故事的大背景。該劇人物和故事內容基本為虛構,但大的曆史背景和事件應該說有曆史的影子。
3.《亂世子民》本劇選擇清末民初辛亥革命爆發的一段時間為背景,向觀眾展示了亂世之中各種小人物悲歡離合的故事。在曆史背景完全真實的前提下,編劇將幾個北京底層小人物放置在了各種令人啼笑皆非,甚至略顯荒誕的情節之中,著重反映的是社會大動蕩之下民眾的生活狀態,在嬉笑怒罵之中以小見大,映射出整個時代。雖然本劇主要表現的是幾個虛構人物的故事,但是小人物的命運與當時許多大的曆史事件又有著交叉點。電視劇將虛構人物的故事與真實的曆史背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營造出一種輕鬆詼諧的氣氛,又具有一定的時代特點。與故事背景相關的曆史事件主要是辛亥革命——1911年中國爆發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本劇未將過多筆墨用在刻畫曆史事件與人物身上,對於以上的曆史事件幾乎都是以劇中人物的角度簡要地如實描述,未做太多修改。
4.《宋蓮生坐堂》本劇沒有曆史原型。劇中的宋蓮生是一個受人敬仰的大夫。他處處為百姓著想,並不以掙錢為最終目的行醫,為的是讓更多的人能夠及時得到治療。他的這種偉大精神是值得後人學習的,做一個有醫德的醫生,而不是做一個渾身充滿銅臭味的醫生。盡管有張國立、張鐵林、王剛這“鐵三角”領銜主演,但此劇的收視率和反響都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十六)喜劇係列
1.《少年訟師紀曉嵐》本劇以紀曉嵐在京城讀書時幫助做訟師的經曆為主要故事。作為一部古裝搞笑劇,本劇基本上隻是運用了“紀曉嵐”這個名字,劇作主要內容沒有史實可言。曆史上的紀曉嵐確實從小就有“神童”之稱。關於他少年時非凡的才華,民間有很多故事流傳。但紀曉嵐在年輕時候從不曾有記載當過“訟師”,至於其書童十七、愛妻吳師師,史書上也沒有明確的記載。所以,此劇隻是借用了“紀曉嵐”之名以及他深入人心的機智、善變、聰明、隨和的性格特征,與具體史實並無太大關係。
2.《百姓·秀才·官》本劇為大型古裝輕喜劇。故事發生在清末湖北黃安的邱家寨,劇情以秀才為主線,以秀才娘子、石匠阮老好、惡霸邱金貴、無賴謝瘸子、糊塗縣官何九桂等為輔線,展開了一係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