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聊齋係列
1.《粉蝶》本劇在人物及人物關係設置上基本遵循原著《聊齋誌異》,但故事情節為後人虛構,與原著不符。原著故事說的是陽曰旦在回家途中的一番際遇,並因此而得姑母家丫鬟粉蝶為妻的故事。但本劇中卻演變成為以粉蝶為首的一群人大戰蜘蛛精萬劍青,最終正義戰勝邪惡的故事。不過劇中其他虛構形象的塑造也的確為電視劇增添了更多看點,如外表冷酷無情、內心陰險毒辣的萬劍青對粉蝶的窮追不舍就使整個故事的人物關係更加曲折複雜,增加了劇情的緊張感。雖為一部神話誌怪題材電視劇,但本劇虛構出淩誌平、陸曉嵐、馬駿等人,使整個故事更加貼近世俗,且在演員的選擇上使用了大量的偶像演員,這使得整部電視劇更加偏向偶像劇。
2.《聊齋·羅刹海市》“本劇改編自蒲鬆齡《聊齋誌異》中的一篇,原著講述主人公馬驥航海到羅刹國的奇遇故事,本劇在原著的基礎上進行了較大的改動。該劇僅僅借用了《聊齋誌異》中出現的人物馬驥的名字,虛構了一個人神相戀——書生與龍女萌生情緣的愛情故事。劇中並沒有提到羅刹國這個地方,馬驥也沒有航海出行,唯一與水有關的劇情就是馬驥與出身龍穴的小龍女相戀。”但龍穴也未必是指海。
3.《聊齋·飛龍相公》本劇根據同名《聊齋》故事改編,講述的是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劇中有武打,有言情,有搞笑,有曲折浪漫的故事,但就是沒有《聊齋》原著中的陰森鬼氣,而唯一扯上一絲關係的大概隻有主人公飛龍相公的“起死回生”。其他劇中人物、情節則全部虛構。
三武俠係列
1.《仁者黃飛鴻》19世紀末,列強環伺,欺淩壓迫我國,用戰爭手段迫簽眾多不平等條約,賠款、割地、訂租界、賣鴉片、荼毒國人。日本人更以“東亞病夫”的稱號欺辱我們。近百年間中國人習武自強,其中南方有“廣東十虎”,名氣極大。師承少林陸阿采的黃麒英於廣州創立“寶芝林”,贈醫施藥,傳授武藝,為一代武俠。他的兒子黃飛鴻在那時還是初出茅廬。黃飛鴻帶領三個徒弟到香港開“寶芝林”的分館,他決心將家族事業發揚光大,但卻遇到重重阻撓。其中包括愛情的抉擇,在家族命運受到威脅時,麵對溫柔賢惠的日本女子靜香和大家閨秀芷樺,他將如何抉擇?電視劇利用黃飛鴻及其所處的時代背景虛構出一個曲折的故事脈絡,敘事邏輯上仍圍繞黃飛鴻的個人經曆展開。對黃飛鴻的父親黃麒英、舅舅蘇乞兒,以及其所掌握的武功均以原名進行表達。
2.《霍元甲》這是一個關於精武門創辦人——中國一代武術宗師霍元甲的故事。在李連傑主演的電影《霍元甲》中,霍元甲成年後在擂台上連勝38場,隻要再打敗秦爺便可成“津門第一”……影片中,李連傑演繹了霍元甲“全能武術冠軍”的功底,他用刀、槍、棍、劍力挫四國高手,由私鬥霸主轉變為抗擊外國侵略者的民族英雄。而曆史上,霍元甲實際僅有兩次打擂的經曆,而這兩次準備與其交手的外國大力士最後都聞風而逃,霍元甲不戰而勝。
3.《雪山飛狐》該劇講述的是闖王李自成亡國後,李麾下四大侍衛後人胡、苗、範、田四家為爭奪寶藏而來。全劇前麵故事緊湊,打鬥頻繁,製作稍顯精良。胡斐營救盲眼的苗人鳳,卻未曾暗害過殺父仇人,基本忠於了原著的俠義精神。他與袁、程二女間的情怨糾葛,更推動了故事發展。可自程靈素違背原著,開始獻身中毒的男主角起,節奏逐漸變得緩慢,那場“精彩”武林大會,拍得略顯平庸。等到阿嬌死去,原著精彩橋段用盡,故事徹底像肥皂劇般,生硬堆砌。
4.《書劍恩仇錄》本劇講述了江南武林紅花會與清朝皇帝乾隆、太後之間發生的恩怨情仇。故事情節曲折,雖然與原著有些許差別,但依然把當時那種江湖與朝廷的矛盾表現得淋漓盡致。
本劇是依據清高宗乾隆帝的野史傳說進行拍攝的,改編自作家金庸的同名小說《書劍恩仇錄》。其中與清朝史實最不相符的就是乾隆皇帝。史料中乾隆名愛新覺羅·弘曆,為清雍正帝第五子,在位60年,生母是鈕祜祿氏,六次南巡,自稱十全武功、十全老人。
5.《醉拳張三》該劇藝術地記述了民間俠客張三從一名藥鋪夥計成為一代武術宗師的傳奇故事。光緒年間,官匪橫行,湖南湘江小鎮上張記酒坊的三少爺張三隻身來到京城,行俠仗義,苦練武功,自創醉拳,人送綽號“醉拳張三”。張三愛慕鎮上富商之女宣若彤,但與他指腹為婚的李彩蓮卻窮追不舍。張三在京城尋師交友,在瑞德福藥鋪學習時認識了富商徐六爺、朝廷重臣榮王爺、武術前輩白道人、西太後慈禧、年幼的光緒皇帝後,發生了一連串充滿曲折、傳奇、驚險的故事:護送欽差大臣赴江南辦案,與燕子李三聯手為民除害,得到朝廷賞識,麵對功名利祿而不為所動,潛心研究武術精華,終於將南派與北派的武功相結合,成為一代武術宗師。
6.《黃飛鴻與十三姨》晚清末年,封閉多年的古老中國被西方洋艦大炮轟開了大門,時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剛從西方回來的十三姨帶給黃飛鴻極大的衝擊。該劇是一部老少皆宜的精品武俠片,在頌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善良勇敢、勤勞堅強的民族品德的同時,也將中國功夫發揚光大。該劇根據黃飛鴻的個人經曆進行了一係列的改編和美化,加入了美好的童話色彩,構造了一個極為成功的中國英雄,也通過這個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進行了一種呼喚品德回歸的號召。
7.《南少林三十六房》本劇以呂四娘刺殺雍正的野史為線索,以尋找南少林的寶藏為主要核心,虛構了雍正去世真相和呂四娘的身世,講述了方世玉、呂四娘、卓靈、趙大宏這些江湖兒女的故事。其中,雍正、乾隆、鄂必隆、呂四娘這四個曆史人物是真實存在的,呂留良“文字獄”事件符合史實,而方世玉和呂四娘的愛情故事、雍正去世真相、呂四娘的母親和雍正的關係以及呂四娘的身世等純屬虛構,與史書不符,其餘人物也是虛構的。
8.《功夫狀元》本劇主要講述了富家紈絝子弟同時又是武學奇才的蘇燦在考武狀元失敗後曆經磨難,終於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當上丐幫幫主,打敗痛恨自己不斷使詐的武狀元聶小龍,幫助皇帝戰勝反賊成元寇,並使皇上勵精圖治,實現天下無丐,最終贏得美人金沙青睞的故事。本劇根據周星馳電影《武狀元蘇乞兒》改編而來。與周星馳的無厘頭搞笑不同,本劇注重有厘頭搞笑,也以搞笑形象和搞笑故事為主打,重現了星爺的《大話西遊》、《少林足球》、《功夫》等著名情節,體現了後現代的惡搞和互文性。
四豪門係列
1.《白銀穀》該劇講述了清朝光緒年間,在北京居住的法國商人巴克禮因夫人有外遇而惱羞成怒,憤然殺妻。整件事情被前來做客的大清國駐法公使杜長萱以及他的女兒杜筠清無意間碰到。巴克禮害怕事情敗露,企圖殺人滅口,杜長萱出於自衛而把巴克禮殺死。突然間杜氏父女也因此成了法國武官舒曼的勒索對象,被迫逃往家鄉山西太穀投奔秦家。無巧不成書,在投奔的路上,杜筠清與康家的三公子康三爺巧遇,二人不打不相識,並由此而互生愛慕之情。由此牽動起康、秦兩家之間及康家內部的恩恩怨怨。
40集電視連續劇《白銀穀》改編自同名曆史小說,並在原小說的基礎上重新架構了人物關係與故事情節,在保留原著恢弘大氣的曆史感的同時,特別強調了作品的傳奇性與故事性,在人物的塑造與刻畫上也特別下了番功夫。作為一部曆史劇,劇中首先出現了諸多真實的曆史人物與事件,諸如慈禧、光緒、岑春煊、孔祥熙,諸如祁縣喬家、太穀曹家、渠家、平遙李家,諸如朝廷西遷、義和拳、火燒太穀教堂,等等,這些都是曆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人物和真實發生過的事件,作家對這些人物和事件的再現都是用極為寫實的筆墨的。然而,作為故事情節主線的康府,其老太爺康笏南與他的那個大家庭以及他的票號事業,卻又是純然向璧虛構出來的。雖然主要人物是子虛烏有的,但作為一個典型的以經營票號生意為主的晉商大戶人家,其經營手段、生活方式以及一整套嚴格的上下等級關係,卻又都是對晉商進行長達15年之久的鑽研探究之後精心提煉而出的。在史學的意義上看,這一切也都是非常真實的。
2.《範府大院》本劇講述從清末到新中國成立初期一個封建沒落家庭的故事,貫穿清末、民國、抗戰、直至新中國成立這幾個重要曆史時期,在家庭傳宗接代、情感糾葛、正義與邪惡、奮鬥與沉淪、傳統與道德、愛情與背叛之間展開了一場搏鬥。家庭中的各色人物,以不同的角色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去,上演了一出新舊思想交替碰撞的鬧劇。
(五)商賈係列
1.《大清徽商》本劇以大篇幅、大視角、大容量、大手筆演繹了一代徽商的人生命運和情感曆程,展現了清代社會各個階層的生活以及特定的政治與文化,並從徽商由盛而衰的變化,折射出盛世浮華掩蓋下的封建製度走向腐朽和沒落的必然性,是一部具有史詩風格的電視劇,具有較高的曆史認知價值、審美價值和市場價值。通過兩代徽商經商的坎坷曆程和人生命運,展現了徽商的義利觀和人生信條,宣傳了徽商“義利兼顧,利以義取”以及“以誠待人”、“以信接物”、“以義為利”的營商精神和商業道德,揭示了徽商重文重教、“亦賈亦儒,賈而好儒”的特點。同時,通過對汪宗昊、程元亮、汪無競等年輕徽商艱辛成長曆程和經商實踐之描繪,對商業的社會價值予以充分肯定,給商人的社會地位予以正名,從而也對封建製度下的“重農抑商”政策和“士農工商”等級觀念進行了有力的批判。
2.《豪門金枝淚》(又名《大清國井》)
本劇是以鹽亨為題材的一部大型古裝電視連續劇。該劇以鹹豐二年(1852年)至光緒五年(1879年)為曆史時段,以“川鹽濟楚”這一重大史實為主要背景,以川南富順為故事主要發生地,包容了“川鹽濟楚”、石達開入川、搗毀水厘局、官運商銷京控官司等重大曆史事件,是國內首部以鹽業和鹽商為題材的大戲。本劇圍繞王、秦、梅、李等富順“四大鹽商”與清朝名臣駱秉章、丁寶楨等人的鬥爭及瓜葛展開,藝術地再現了中國近代工業萌芽時期一段波瀾壯闊的曆史,著力刻畫了王正雲、秦日朗、蘇柳青、駱秉章、陸璣、盤信山、梔子、梅婧等藝術形象,多側麵地表現了蜀中鹽商鮮為人知的多彩生活,具備濃鬱的四川風情。
3.《龍票》本劇講述的是道光鹹豐年間發生的皇商、儒商、奸商之間的利益權力之爭,描述了清末錢莊義成信票號的二少爺祁子俊如何從一個紈絝子弟,在經曆人生的大喜大悲後性格及思想漸漸成熟,成就自己在金融事業上的霸業並再次衰落的傳奇故事,借以暗示山西票號的盛衰起落。劇中祁子俊家族或以清祁幫商賈為原型,故事情節上,也保留了當時慈禧未掌政前,皇商、儒商、奸商之間因利益、權力而展開的激烈角逐,這點與史實基本相符。其他情節如祁子俊在不同階段與四個女人恩怨情仇的愛情故事則基本屬於虛構。
4.《喬家大院》本劇講述了喬家第三代東家喬致庸為實現“貨通天下”、“彙通天下”的宏願,在商家之間以及家族內部鬥智鬥勇的傳奇故事,揭示了“誠信”、“正則通、通則大”等儒商文化的內涵。
喬致庸一生確實娶了6房,但全是續弦,6個妻子分別是馬氏、高氏、楊氏、周氏、楊氏、楊氏,沒有姓陸的,蔣勤勤所飾陸玉菡一角是虛構的。喬致庸接管祖業時麵臨重重困難並通過迎娶富家女才渡過難關的情節也是虛構的,但確實是當時在生意上出現了大難題,加上哥哥剛剛去世,他隻好棄文從商。需要強調的是,這部劇並非真正意義上的人物傳記,而是藝術創作。戲劇的矛盾衝突需要集中,所以編導對部分情節進行了虛構。劇中喬致庸被迫放棄摯愛——青梅竹馬的戀人江雪瑛,迎娶富商之女陸玉菡來挽救家族危機。高粱霸盤原本是胡麻油霸盤,但並非喬致庸所為,而是他的二兒子喬景儀做的。因為高粱之戰可與軍事聯係在一起,增加可看性。改編是基本遵循曆史原貌的。不過,晉商之間雖有競爭,但並不像劇中那樣相互傾軋,主要是提攜和幫助。晉商向來都很團結,具有團隊精神,一旦遇到困難就會伸出援手。這部劇寫的不是一人兩人、一家一族,而是整個晉商的事。
5.《金茂祥》本劇是一部以清末民初為時代背景,通過表現金陵著名貨棧金茂祥的興衰演變,講述了一個家族沉浮變遷的商賈題材電視劇,以其獨特的視角、新鮮的題材、緊湊的劇情而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好評。這部彙集兩岸明星的商賈電視劇最大的亮點就在於側重女性角色,表現了女人在男權社會,特別是傳統意義上男人稱霸的商業競爭中的縱橫捭闔。女性的介入讓本劇的情感糾葛錯綜複雜,矛盾交織。業內學者評價《金茂祥》不但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商業劇,更是一部值得細細研究的曆史教材。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那就是“情感之中有思考,細膩之餘有深刻”。